原来这才是中国实现统一的第一战

2020-08-14     晓雨聊历史

原标题:原来这才是中国实现统一的第一战

在黄帝征服中原各族的战斗中,黄帝与炎帝两部落联盟之间爆发的阪泉之战,是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的一场战争。历经三次激战,黄帝族打败并收服了炎帝族。黄帝在中原地带的统治地位初步奠定,接下来的几百年,黄帝族和炎帝族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华夏民族。

古代中国,中原地区的各族统称为华夏,又叫诸夏。一些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部族可划分为华夏、东夷和苗蛮三大集团。经过长期的往来与杂居,这些部族在春秋时大体同化,成为秦汉所谓的“中国人”的三大来源

华夏集团的主体是神农氏族和轩辕氏族。这两族开始时在陕西居住后来分别向东慢慢迁徙。轩辕氏族沿北洛水南下,接着东渡黄河,顺着中条山、太行山向东北迁居,发展成晋南黄河流域众多姬姓国,比如虞、杨、韩、魏等。部分神农氏族也沿渭水东下,顺着黄河南岸向东扩张,发展成要姓国家,比如申、吕、齐、许等。在沿途东进中,他们的势力不停发展壮大。

依靠大力推广农业,神农氏族的经济获得平稳发展,最先强大起来并统治着中原各部族,但传到炎帝一代,神农氏族渐渐衰弱了。同时,黄帝率领的轩辕氏族和蚩尤率领的九黎族逐渐强盛。炎帝想派蚩尤去保卫少吴等地蚩尤非但不从,反而兴兵驱赶炎帝。炎帝不能战胜蚩尤,便向黄帝求援。“修兵振旅,诸侯宾从”,势力已强大的黄帝便出兵增援,通迫蚩尤收兵。

此时,黄帝看炎帝势力渐微,各部落之间又相互征战侵略,民不聊生,便代表炎帝处处出征,许多部族首领都俯首听命。蚩尤曾败在黄帝手下,便对黄帝怀恨在心,他见到天下混乱,便乘机挑起炎帝与黄帝之间的冲突,想借炎帝之手灭去黄帝,自己则坐山观虎斗。

黄帝功高名扬,各部落皆听命于黄帝,早已引起炎帝的不安与猜忌。如果不趁早拔去这个“肉中刺”,势必养虎为患。再加上蚩尤又不断挑拨离间、搬弄是非,派人在炎帝耳边煽风点火,炎帝终于忍耐不住,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先向黄帝问罪。

黄帝依仗势强力壮,也想取代炎帝统治天下。又因为他擅长玩弄权术,贯笼络人心,也得到很多部落的支持。黄帝英明果断,他抓住炎帝不习惯牧区生活的缺陷,采用后发制人的计谋,一再退让。先是在河南,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和郑州之间开战,接着在河北又战,最后,黄帝退到阪泉的野外,他决定利用阪泉的有利地势,与炎帝展开大决战。双方调兵遣将,准备在阪泉之野决一胜负。

炎帝率先发难,喷出熊熊烈火向黄帝进攻。黄帝同时派出风神、雷神、雨神,降下倾盆大雨,浇熄了烈火,其后又令熊、罴、貔貅、狼、豹、躯、虎打前锋,令雕、鹳、鹰、鸢作为旗帜,引领部队前行,以惊天动地的声势扑向炎帝的兵营。炎帝依仗人多势众,不肯甘拜下风,他命令全军英勇杀敌。

此役惨烈无比,阪泉那一望无垠的田野上,尸横遍野,鲜血浸透了大地。最终,黄帝取得了胜利,并与炎帝的部落结盟,初步奠定了他统治中原的根基。在中国历史上,炎帝与黄帝都曾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受到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尊敬。华夏后裔一贯把炎帝与黄帝并列、奉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把他们当作中华民族的最初缔造者,并且还将其看作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共同标志与纽带,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初兴和统一。华夏儿女都自称为“炎黄子孙”,“炎黄”两字也变成中华民族的代称。这种民族认同感,自始至终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团结,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都有着杰出的贡献。

阪泉之战发生的地点位于何处呢?有人认为在今河北涿鹿东南,也有人认为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原因有二:其一,在春秋晋国时,解州镇古称解梁,汉代才置县。据《解县志》所载,解梁古时曾称涿鹿。其二,从现代的地图看,炎帝的都城在蒲阪,也就是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黄帝居于轩辕之丘”,就是今天的郑州市轩辕丘,而运城恰好处在两者之间,距离永济很近。相传黄帝对炎帝采取偷袭,才获得决定性胜利,则运城解梁的说法就较为可信。假若在河北涿鹿,那么黄帝和炎帝就必须特意北上才能开战,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因此,阪泉之战发生在运城解州的可能性最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u646nMBd8y1i3sJWKD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