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广场协议,日本是如何把自己玩“死”的?

2021-01-09   枕猫

原标题:被误解的广场协议,日本是如何把自己玩“死”的?

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用在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刚好。当时的日本经济发展过热,每个人都有一种富可敌国的感觉。具体是什么样子呢,动不动出门就打车,从体育场的一边到另一边的距离,出手也阔绰,买东西不带找零钱的,直接给人当小费。

当时的日本人,几乎不拿钱当钱看。

物极必反,是万物的规律,放在经济市场也是百试不爽。

日元

在协议签订之前,日本和美国的经济现状

当时的日本,经济发展空前繁荣,为什么这么说呢?

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各种军事物资几乎都是从日本进口,可以说美国的先进军事设备全仰仗了日本。大量的资金涌入,使得日本经济在当时盛极一时。日本出口几乎占据了日本经济的绝大多数资金来源。

日本发达了,但是美国的出口却恰恰相反,按说美国制造的东西,质量和日本几乎相差不大,但就是卖不动,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美元汇率太高,价格上就远远败给了日本。

一家两家公司还可以,但是美国整个出口公司都感到日本带给他们的出口压力,这让他们非常不满。于是,那些美国公司的老板们一起去游说美国政府官员,请求让日元升值,这样也好让自己的产品有一席之地。

面对美国众多公司的联合请求,美国官员也是束手无策,毕竟这事不是自己说行就行的。为此美国开始在公众场合批评日本,说日本贸易采取了不合适的手段,几乎出口产品都被他们垄断了,不给别的国家一点机会。

二战中的美军

当时的日本瞬间懵了,我们招谁惹谁了,突然给扣了一个这么大的帽子。日本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是也不能就这么不闻不问啊!于是他们派了一位官员去打听详情,结果一问才知道是因为贸易出口的问题。

要不说人一旦得意忘形就容易判断失误呢?当时的日本随着经济发展的火热,日本官员也被兴奋冲昏头了,瞬间觉得日本已经屹立于世界国家的巅峰了。想想我泱泱大国,日元的价值怎么能这么低呢?于是拍案决定,让日元升值!

这下日本和美国不谋而合,对于日元达成了一致。在两国政府商讨后,决定签订一个协议,但是就两个国家,感觉投入的资金太少,于是又拉来了3个合伙人——西德、法国和英国。

于是,5个国家一起签订了《广场协议》,日本和美国各自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开始了他们的经济改革之路。

《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让日本经济跌入深谷

原本满心欢喜的日本人,在开始了《广场协议》之后,开始变得忧愁起来。原本以为日元就算升值,如果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国内经济不会有太多的影响,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日元的不断升值,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将资金投入到日本的股和房地产中。日本的实体经济开始受创,出口商品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能使企业生存下去,大家纷纷出招,将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与此同时,美国的整体经济现状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他们的出口产品在一定程度下价格依然高于日本。日本政府虽然出面干预,但是效果一般。日本企业开始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和其他国家的出口产品竞争,但是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这段时间给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创造了机会,使得世界贸易出口开始出现一个新局面,日本垄断出口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本来还信心满满的日本,随着日元的一直升值而开始担心起来。

美元贬值

美元的贬值使得各国纷纷抛售,转而投向日本市场。日本政府看到这种现象,想要出手调节,结果适得其反,日本的房价和股市越炒越高。日本的出口产品卖不出去,日本居民想要买房的愿望变得遥不可及。

日本的实体经济几乎进入了一个停滞期,金融业看似表面很发达,实际外强中干,它把日本的实体经济的资金全部吸收过来,为日本经济的衰退埋下了伏笔。有人说金融业相对来说就像泡影一样,没有一定的稳定性,这句话用在日本的金融业上最为恰当。

日元一直升值,最后导致了金融泡沫的破灭,国家经济陷入僵局。为了恢复经济,国家出面干预,控制汇率,但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日本金融泡沫

《广场协议》到底是个陷阱还是日本自愿签署的?

《广场协议》事件之后,很多人对这个协议的签署存有很多疑问,有的人认为是美国强迫日本签署,为的是打压日本在世界的经济地位,还有人说这个协议就是一个圈套,目的就是让日本经济受到打压。

对于这个协议说法众说纷纭,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日本也没有料想到,后期的日元会超出他们预期,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其他国家的经济改革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教训。

要说美国逼迫日本签订这个条约,按照当时日本的实力来说,几乎没有这个可能。当时的日本出口在世界占据重要位置,在实力方面已经不低于美国,根本没必要接受美国的威胁。

当时的美国还是日本的重要出口国之一,对于日本的依赖也使得美国不敢做得太过,所以说《广场协议》的签订肯定是在得到日本的认可之后,双方达成共识签订的。

然而,这个协议的签订好像并没有给日本带来什么经济上的有利影响,反而使自己的出口产业受到影响。不但日本如此,美国好像也没有太大的改善,这是为什么呢

《广场协议》的美国

协议的背后,是日本的深谋远虑

人们只看到日本受到协议影响后的低迷的经济现象,但是却没有看到现象后面,日本经济的变革。

虽然日元升值对日本确实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但是从大局来看,日本好像非如此不可。当时日本经济发展过热,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势头,长此下去对国家来说不可想象。但是借助日元的升值,可以给日本的经济重新修整一番。

首先,日本的贸易出口虽然受到影响,但却只是一小部分,经过时间的调整,后期又发展起来,最主要的还是受到美国出口的影响。其次就是经济的缓冲,过快或者过慢的经济发展对一个国家来说都不是好事,唯有与当下社会环境相契合,才能让经济发展的更平稳。

然而,当时的日本经济已经脱离一个正常的水平了,就像一个人手里握有一大笔钱,但是又花不出去,日本需要给自己国家的经济找个出口,把这口气放出去。正好这个协议的到来,给了日本这个机会。

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的步伐过快,这个协议使得日本有机会停下来,重新整顿国家经济。当时的日本,经济上已经达到了一个无法撼动的地位,但是货币的购买能力远远低于日本的实际经济实力,日元的升值,表面上看是一种人为的操控,实际上还是逃脱不了经济规律的运行。

我们只能说,当时的协议签订时间只是赶上了日本经济的一个转折点而已,天时地利人和,才使得日本经济面临当时那种发展局面。

日本的这一策略让人看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可控性,这也是人为所控制不了的。日本与美国这个协议的签订,对世界经济和货币汇率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总体来看,日本的做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还是带来的一定的积极作用。

日本

物极必反,经济发展需要一条与国情相适应的道路

日本的经济改革,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日本签订条约的同时没预料到,最后会变成这样一种局面。从日本的经济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当下的影子。

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贸易大国,但是经济方面似乎遇到了和日本相似的情况。当下中国国内的房价高得超乎想象,房地产被炒得沸沸扬扬。不过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作用。

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的经济体制与日本也大不相同,中国的经济支柱依然是那些实业经济,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金融业,但是总体来说还没走到过热的地步。国民购买力目前来说还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局面。

中国经济发展

通过日本与美国的经验教训,人们发现,经济改革要比其他行业更加困难,一旦经济出现混乱,短时间内人力是无法控制的,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如果没有经济的支撑,那么一切将无从谈起。

然而,经济又是最复杂多变的,它不像其他行业,可以用法制法规去强制规定,而是一种灵活的市场规律,需要人力与市场的全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