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区曲水镇聚宝村:产业发展让贫困户稳定增收

2020-04-16   视界网

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 郑君兴 蒲佳乐

4月15日,记者来到梁平区市级贫困村——曲水镇聚宝村,感受那里的新气象新变化,首先跟随记者的镜头,去村民陈孝良家看看。

4月15日上午,曲水镇聚宝村村医杨春孝来到村民陈孝良家里进行随访,经过听诊和血压测量,医生发现陈孝良的血压有点高,嘱咐陈孝良一定要坚持吃降压药,并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建卡贫困户一个季度要给他们每人测一次血压,随访一次。像老陈他有高血压,更要关心他,盐要吃淡一点,降压药随时要吃,如果血压高起来了,本身他都已经脱了贫了,今后再生病就再返贫,那就恼火了。”杨春孝说道。

对于医生的关心与嘱咐,陈孝良都牢记在心里。据了解,五年前,家庭本就拮据的陈孝良突患重病,加上儿子刚考上大学,手术费、学费等巨额开支,压得这位一辈子要强的汉子差点喘不过气来。随后,陈孝良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病保险、教育补助、D级危房改造……在政府的精准施策下,几年来,陈孝良不仅治好了病,住进了新房,还在村里种了一大片李子树,2017年,陈孝良一家脱了贫。看着如今的新房,家电一应俱全,陈孝良心中无限满足与感慨。“我现在一个月吃几百块钱的药,自己能够承受得了,我身体还算可以,发展产业我还可以坚持得了。”

健康得到了保障,陈孝良就想在自己家的李子种植产业上下些狠功夫。经过专家指导和自己刻苦专研,陈孝良成了当地一名李子种植能手。如今,老陈一家种植了近700棵李子树,因为李树每年的产量好、果品质量高,他家的李子在售价上一斤能比别人多几块,每年靠销售李子稳定收入10多万。不仅自己脱贫致富了,陈孝良还想着周围的贫困户与老乡。通过科技特派员的身份,陈孝良不仅耐心接受乡亲的咨询,解答李子种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还会主动把李子种植技术送出去。

眼下,成片的李树枝繁叶茂,长势正旺,正是修枝梳理的时节。陈孝良带着村民李万昌在自家李子园修枝梳理,教授对方技术要领。村民李万昌自己种了近300棵李子树,在陈孝良的带领下,有序开展施肥、除草、修枝和防治病虫害等李子管护工作,受老陈影响,李万昌也认为,一定要科学种植李子,树立品牌意识,并对今年李子的丰收充满信心。李万昌告诉记者:“每到收的时候我们这里到处都是车,去年他们还有卖到国外的,我们李子都是卖完了的,下一步我们是要继续种李子,因为个个村民都尝到了甜头,对种植这个李子也有信心,大家都说,和老陈一起,我们共同来把这个李子品牌要做好。”

陈孝良也表示:“我们今年就是在改这个品种,把原来那个百年李,老李子树的好品种嫁接到不好的品种上去,我们尽量要保证产值,原来是求数量,现在我们要求质量,改了它,这个李子又大又甜,好吃又好卖。一起把李子栽好,管好,达到大家共同致富的目标。”

通上柏油路,便道修到果园与家门口,优质农产品通过电商一售而空。尝到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甜头的,除了陈孝良等果农,还有种植中药材的村民谭从胜。三年前起,谭从胜从周围村民与贫困户手中流转60亩土地开始种植中药材,种植效益逐渐凸显。

谭从胜说道:“我们每一年的话是按一亩200块钱租地,有时候还请村民和贫困户过来做点工,都可以增加点他们的收入,我们栽的这个是叫吴茱萸,今年是第三年,应该收入十几万是没有问题。”

通过精准施策,贫困户们纷纷越过贫困线,展示出良好的精神风貌;特色农业产业的规划,让贫困群众有了施展拳脚的天地,他们辛勤耕耘,稳定增收。目前,曲水镇聚宝村有贫困户41户,已脱贫40户,未脱贫1户4人。聚宝村李树种植面积2000亩,全镇李树种植面积近万亩。

曲水镇党委专职副书记肖江表示:“曲水镇近年来通过产业发展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已形成以李子、蔬菜种植为主的产业体系,市级贫困村聚宝村主要以李子产业为主。全镇建卡贫困户已脱贫308户897人,未脱贫1户4人,我们要继续推动产业发展,让贫困户稳定增收,保证脱贫不返贫,同时要聚焦未脱贫户、边缘户以及脱贫监测户,下大力气开展全方位帮扶,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