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6㎡却改出了六房一厅一卫一厨,厉害了word设计师

2019-08-10   艺非凡

欸,它会变身噢。

可是,它低调,它不说。

麻雀之家


在上海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房子里住着心爱的姑娘,姑娘再生一个大胖小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或许这是大多数人的理想状态。

曾经,居住在上海浦东的孙先生一家,的确过着如上所述的生活。

直到二胎政策开放,龙凤胎宝宝,突如其来。

终于打破了以往的平静。

对于二胎,孙先生一家,本来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他和太太蔡小姐都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孤独,彼此感同身受。

所以一直打算再生一个孩子,希望两个孩子能够相互陪伴。

但是万万没想到,孩子直接从一个变到了三个。

孩子数量增多,量变引发质变。

不仅蔡小姐辞职在家,当起了全职太太。

而且蔡小姐的父母,也从武汉赶来上海进行支援。

也就是说,原本只有43㎡的一室一厅一卫一厨,现在承载起,一家七口人的衣食起居。果然如孙先生所说,1+1>2。

生活中的不便,显而易见。

早上洗漱要排队,中午必须轮流吃饭,到了晚上,孙先生工作一天回到家,只能站在阳台上继续加班。

而孩子们,也没有多余的游乐空间,两个小宝整天在卧室的床上玩耍。

马上要读一年级的大宝,学习区域也被挤压得所剩无几。

尽管如此,全家人从未沮丧过,依然微笑着面对生活。

坦然接受这上天赐予的甜蜜负担,每个人都毫无怨言为这个家庭默默付出着。

也许正是这份深情,感动了本间贵史这位日本设计师。

开工前,他连续五次造访孙先生家,开工后,从日本到上海往返了14次,并在体感40度的上海工地,驻留长达55天,甚至还自己租了房子。

为了更了解屋主一家的生活习惯,本间贵史专门把这七口人,生活居住的原始素材,打包回日本仔细研究。

当他看到,孩子们的外婆,长期睡在客厅的行军床上。

由于睡眠不足和劳累过度,躲在卫生间频繁呕吐的时候,他再次动容了。

改变这一家居住环境的欲望,愈来愈强烈。

严谨的本间贵史,反复查看了房间的墙体结构、管道、吊顶、开关、窗户、甚至对房间的空气和水质都做了检测。

空气检测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室内的PM2.5竟然高于室外,达到了中度污染的程度。

蔡小姐在为家人健康担忧的同时,不免敬佩于设计师,竟然考虑得如此细致和周全。

她说:“遇到这么严谨的设计师,我们全家都放心了。”

对房子更加清晰的了解后,设计师心中的构图,反而变得模糊。

房子改造的难度也在持续增大,已经设计好的方案,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不断推翻重拟修改。

不过,装新风系统,是设计师首先明确的步骤。

就算在本来仅有2.5m的空间里,再牺牲25cm的层高,也在所不惜。

毕竟不用开窗,就能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吊顶上,水管、照明、中央空调、新风系统错综复杂。

在狭小的空间里把它们,排列的井井有条,本间贵史足足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些藏在深处的巨大工程,如果没有镜头的记录,旁人根本无从发觉。

大约只有追求内在感受,而非外表浮夸的设计师,才能如此偏执而较真的完成。

本间贵史的这一特质,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每一根钢筋的位置,都必须自己亲自测量,然后精准定位。对墙面的平整度要求十分苛刻,误差绝不允许超过一毫米。

每个工人的帽子上,都有自己的名字和血型,倘若出现事故,能够及时输血。

恰好是这份偏执,和对“安心、安全”的极致追求。

就算看起来并不华丽,也没有过多花哨的炫技。却能让居住者在使用时,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完美体验。

首先,在厕所的改造上,实现了干湿功能分区,可以同时满足多人使用。

这个一体化五金柜,看似寻常的外表之下,暗藏玄机。

打开其中一层,是一个可折叠的洗脸台。简易的洗脸台,可供应急之需。

单独的洗脸台,考虑到多子女家庭日常使用,专门设计了两个出水口。

洗脸台下的隐藏踏板,除了方便孩子们洗漱外,还有实用的储物空间。

设计师的贴心,无不体现在,这一砖一墙之间。

(厕所前后对比)

然后,是家中女人们,最常忙碌的地方,——厨房的改造。

可移动的水槽,方便了主妇们使用的同时,还横向扩宽了操作台面积。

集收纳和休息于一体的小凳,流露出日本设计师,对主妇们的体贴。

在她们忙于料理烹饪时,可以坐下来放松片刻。或观看冰箱上,独家定制的液晶显示屏里,播放的视频。或由显示屏当中,监察孩子们,在客厅的一举一动。

厨房里的一切,貌似朴实无华。可是每一处细节,都是设计师对女性关怀的体现。很难想象这些设计,竟然出自一位男性之手。

(厨房前后对比)


由于之前的卧室朝阳,孩子们大多的活动空间在此。所以设计师把卧室和客厅的位置进行对调。并且之前蔡女士希望孩子们长大后,能够有各自独立的空间。

于是,在卧室的设计上,本间贵史引用了“胶囊房”的概念。

这个概念的鼻祖,可以追溯到,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的中银胶囊公寓。

设置讲究精简且功能齐全,集成化程度非常高。

(玄关改造对比图)


胶囊房的门板,实则是一面面白板,孩子们可以用马克笔,在上面任意涂鸦。



每一间胶囊房都拥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对应一个孩子,在门上还用乐高,拼成各自的名字。


设计师自己,正好也有三个孩子。

此处的灵感,相信大部分,同样来自于设计师平时的生活。

设计取之生活,而又用于生活。

胶囊房内部,还可打通,变成一间大房。

(胶囊房改造前后对比)

厕所、厨房、卧室,全部改造后,完全惊异于设计师的鬼斧神工,再也找不到最初的痕迹。

(魔方椅)

客厅里,本间贵史运用了,自己原创的魔方椅。通过椅子的不停变幻,来满足屋主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

看罢此景,之前的惊异,继而转变为敬意。

同一把椅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也在不断“长高”。

本间贵史说,他想创造一间跟着孩子,一起成长的房子。

很显然,他做到了。

(用魔方椅拼成的桌椅)




(用魔方椅拼成的床)



(用魔方椅拼成的儿童游乐区)

(魔方椅还可以收纳玩具)

在完成的过程中,本间贵史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和挑战,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因为他的坚持,才为我们呈现出,如此天马行空的艺术。

(客厅对比图)

一如孙先生全家,此时身处困境,想到的绝非逃避,而是改变。

愿所有勇敢的人,都能享受到生活的馈赠。

图片来自东方卫视 《梦想改造家》,

版权归其所有,在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