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片零失误,霸占口碑榜,他的新片看到我想哭...

2019-07-24   牛牛影视创想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河马哥最期待两部作品。

一部是金棕榈奖的获得者,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

另一部是西班牙大师级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的作品《痛苦与荣耀》

佩德罗·阿莫多瓦已经年过七十。

这位酷爱红色的导演,在他的电影世界里讲述了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对她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不良教育》……

今天要跟大家聊的《痛苦与荣耀》,无疑是他最私密也最温柔的一部。

但凡对阿莫多瓦有所熟悉的人,应该都不难看出,他在这部作品中倾注了怎样的感情。

男主角安东尼奥·班德拉斯的发型像他。

海报中主角背后的影子,更像他。

作为阿莫多瓦的第22部作品,《痛苦与荣耀》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阿莫多瓦的自传体。

一生创作电影22部,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电影之中。

如今70岁的他回过头来看这一生,毫不掩饰的回忆过去,近乎直白的剖析内心。

鲜血淋漓中不乏温柔的释然。

荣耀之中,常有痛苦相伴。

何为痛苦?

主人公萨尔瓦多(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饰)用冷静的语言讲述着自己身体上遭受的痛苦。

耳鸣、喘鸣、肌腱炎、坐骨神经痛、头痛以及抑郁症。

人到晚年,所有器官都仿佛是退化了一般,折磨的人寝食难安。


伴随着身体上的痛苦,创作上的灵感匮乏,对人群的疏离也折磨着萨尔多瓦。

作为知名的大导演,曾经以为创作会是自己一生使命的他,已经好久没有作品问世了。

私下里,他也有在写剧本,但是再没有心力去拍电影,去把作品呈现给大众。

身体上的痛苦还好忍受。

这种精神上的无力,才真的让他无法承受。

人到晚年,病痛折磨的浑浑噩噩,他开始频频回忆过往。

过去的记忆像流水一般,无孔不入,模糊了现实和过往的界限。

小的时候,母亲坚韧,美丽,在贫瘠的环境中将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努力提供给自己最好的教育。

长大一些,他被母亲送去了神学院,成了独唱团的主力,深受教父赏识,但也因此落下了许多生物、地理等课程。

成年之后,靠着惊人的天赋走上了创作的道路,拍电影,拿大奖,很快就功成名就,声名大噪。

也曾有过爱人,是个男人。

也曾忘乎所以的爱着他,但爱人受毒品所害,最终成了两个人的阻碍,感情无疾而终。


也曾有过搭档,一位很棒的演员。

但因为表演风格的分歧,两个人在电影上映之后就不再联系,如今已经分道扬镳了32年

人生匆匆如流水。

那个在母亲背上长大的小男孩,一一收获了爱情的甜蜜、事业的成功、朋友之间的投缘……

但是,在如水般流逝的时光中,他又一一失去了它们

在外界,他依旧是有名的电影大师,荣耀永存。

但独处一室时,他却只能独自吞食着自己的痛苦。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一大原因,就是那种流水般的时间感

过去和现在,回忆和现实都模糊了界限,其中的时光都变得轻盈而温柔。

虽然现实是沉重的,但这种轻柔的时间感却十分动人。

我们清晰的看着一个男孩长大、成人、头发花白、病痛不断,但是心底里却依旧是把他当成昔日的那个男孩。

他不过是从一个地方出发去了另外一个地方,从来不曾有些许改变。

人这一辈子,匆匆数十年。

真正的荣耀,不是外界的称赞,而是自我的实现。

萨尔瓦多从来没有停止过创作,但他更愿意藏在作品的后面,甚至不惜假借别人的名字。

作品带来的盛名对他来说无所谓,他享受的只是作品被人看到。

真正的荣耀,不是江湖上的传说,而是一路上遇见的那些人,感受过的喜怒哀乐。

整部电影中始终有一种隐忍的情绪,暗流涌动,给人心中狠狠一击

比如,萨尔瓦多在32年后再次遇见之前的搭档。

两个人虽然争执依旧不断,但相处中的默契却有目共睹。

比如,萨尔瓦多的剧本在剧院中演出。

曾经的恋人瞬间就认出剧本是出自萨尔瓦多,故事中的主角就是自己。

然后,他看着演出,流泪了。


比如,萨尔瓦多幼时曾经教一位泥瓦匠写字。

那位年轻的泥瓦匠也给了萨尔瓦多朦胧而难忘的性启蒙。

多年之后,萨尔瓦多看到泥瓦匠画的年少时的自己,不自觉就流出了眼泪。


有些时候,我们以为失去了什么,但那些失去的东西只不过是换种形式留在了我们的身体里。

母亲的疼爱、幼时的梦想、爱人的眷恋……早晚都会随着时间流逝,成为过去。

但正是这些失去了的事物,才有了我们的现在。


现在市面上特别流行一句话“归来仍是少年”

俗气一点说,《痛苦与荣耀》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如此。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借用自己的作品来回顾自己的一生,来倾诉内心的隐秘。

时光流逝,被痛苦与荣耀环绕的他时时不忘回顾幼年的微风和气息。

仿佛自己依旧是当年坐在地下室里,穿着红色上衣看书的幼童。


文章转载:十点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