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黎
最近,有则小学生做作业的新闻成功引起我的注意,因为这跟其他“做作业新闻”的画风有点不同。
贵州遵义,两位11岁的小学生趴在路边写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路人主动提出帮忙却被拒绝了。
理由是:怕你们文化不够。
两人做完作业就一起离开了,留下被嫌弃的路人风中凌乱。
神经病啊我们大人不要面子的啊?我们好歹也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
你还别说,你真不一定会。
翻翻评论区,嚯,坦白从宽的网友真不少!
01
网上有这么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
1到3年级的家长最为嚣张和暴躁,因为他们什么题都会;
4到6年级就变得比较低调了,基本上不骂了,因为他们大部分的题都不会;
到了初中就变得心平气和了,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因为他们所有题都不会了;
到了高中之后就该被鄙视了,只能干一些做做饭煲煲汤的后勤工作。
我认为,这段话非常深刻形象地反映了广大家长的社会现实。
由于知识水平所限,他们嚣张跋扈、擅施淫威的时候,大都在孩子的小学三年级以前。
你见过几个爹妈能随口咆哮出楞次定律、布尔代数、闭曲面分类?
孩子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家长,由于孩子年幼无知,相形之下就显得自己胸有沟壑、贼有文化,上知abcd,下懂加减乘除,横扫语数外,撂倒音体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这时候的家长,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
常规操作是咆哮、拍桌子、撕本子。
动不动就脑梗、骨折、中风。
嘴里说着:
上辈子造孽,这辈子陪孩子写作业;
我不是在辅导作业,我是在人间历劫;
婚姻里最可怕的,不是出轨、不是家暴,而是……陪孩子写作业!
朋友圈里玩着:
甩卖孩子了!
辅导作业伤身,孩子也没少皮肉受苦啊。
孩子做作业戏多,家长们戏也不少啊。
但是孩子三年级以后,情况就有点不对劲了。
前一阵子,南京一个小男孩报警称自己受了委屈,请求民警帮忙。
原来,男孩因一道数学题和妈妈发生了分歧。
民警一边教育男孩不能乱打报警电话,一边开始解题。
你猜怎么着?民警的答案和男孩一致。男孩妈妈只好给儿子道歉了。
这个妈妈不是唯一尴尬的家长,有的家长,他从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向数学题举手投降了。
比如小岳岳。
网友们也不忘调侃他:
“居然只有一道不会做!”
“没事,后面你不会的多着呢!”
“等她上三年级,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了,那时候你就彻底辅导不了了!”
忍不住想问:老师,他们是不是你带过最差的一届家长?
02
说句公道话,有时候也不能全怪家长没文化,有的小学题目真的太难了!
在一档网络综艺节目里,50对父亲和孩子“互换身份”,体验孩子们的期末考试。
爸爸们刚开始都很自信,三年级小学生的试卷还是不是小菜一碟?
结果写着写着,他们的笑容渐渐凝固,答题的手开始颤抖。
最后,没有一个爸爸得满分,整体平均分只有66.8分。
孩子的题难到什么程度呢?
先来看看这道,乍一看你能反应过来吗?
还有这道,竟然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
做完之后有木有感觉自己被侮辱了?
简直太难了有木有!
而一年级的语文题也绝不认输!
正确答案:从左至右分别是,燕(甲骨),舟(金文),石(小篆)。
有些题目,不但难,还一言难尽。
问:找出下面哪个是外星人?
哈?好像都长得差不多?
再一看正确答案:第4个,因为有三个触手和一个三角形的才是外星人。
问:小华应该先去超市还是先去新华书店呢?
读完题之后一脸懵逼,翻看答案:先去新华书店,因为新华书店先关门。
这道题又是怎么回事?
恕我直言,老师,你出题时是被人点了笑穴吗?
2/3青蛙是什么鬼?
一个喷嚏+一个喷嚏+一个喷嚏又是什么骚操作?
看完题目的我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想打3个喷嚏。
问:如何画一条线,把这个五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画了满满3张草纸也没有想到正确的解法,一看答案,心态彻底崩了。
问:这辆公交车正在向左行驶还是向右行驶?
挠破头也看不出来,再一看正确答案:向左,因为这一侧没有门。
我有理由怀疑,诺贝尔数学奖得主也解不出这些题。
03
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据我观察,身陷困境的父母们,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种,甩手掌柜型
这类父母很懂得爱自己,不会做就不要难为自己嘛,这是你的作业又不是我的作业。
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的作业自己了,你去问老师、问百度,就是不要问我。
第二种,暗中查答案型
这类父母嘴里说着“这你都不会,你自己再想下”,手上却已经偷偷打开了手机。
他们善于未雨绸缪,手机上装有全套解题APP。
不装个金山词霸怎么辅导英语?
不装个新华字典怎么辅导语文?
不装个作业帮怎么辅导数学?
在偷偷查答案中,他们的查资料能力突飞猛进,反侦察能力百尺竿头,心理素质日益强大,作起弊来面不改色心不跳,警校都欠他一个学位。
第三种,自力更生学无止境型
这类父母对孩子狠,对自己更狠,惹急了他什么都敢学!
他们的口号是:有天赋要学,没有那个天赋咬牙也得学!
于是他们在三十多岁高龄,重新打开奥数大门,仅凭掐指一算轻松解决鸡兔同笼。
英语水平突飞猛进,句型、时态、语态门清。
还有的干脆自学考出了教师资格证,为了辅导孩子的发音考了英语口语全国登记考试和普通话甲级。
更有甚者,有的父母还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成功赶超熊孩子,一不小心走上了人生巅峰。
徐州一位妈妈,花3万给儿子报了英语培训班。结果,儿子英语越补越差,妈妈却学得突飞猛进,能跟老师对答如流了!
儿子不愿意上的画画课,她上得很开心,还有一幅作品被老师拿去参赛,竟然入围评选。
还有一位妈妈,为儿子学游泳请了私教,她在岸上看了十四节课,下水就会游了。
一份钱,两个人学,随便偷偷师,就懂个盆满钵满,真真是越努力,越幸运。
陪读实苦,但苦中也有甜。
这份甜来自:
知识的迭代更新
解题技巧的与时俱进
即使头已秃、腰已粗,也绝不向命运屈服的顽强精神
向愈挫愈勇的陪读父母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