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俗话说“二月没九,饿死猪狗”,有道理吗?为啥这么说?

2020-02-14   猪友巴巴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更迭,那些脍炙人口的俗语却能延续至今,这反映了俗语的通俗性以及实践性!的确,俗语在农村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老一辈人认知事物中,不断总结积累出的宝贵经验!有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的消弭,而有些依然光彩夺目,比如“笨鸟先飞”这句话,曾经是多少人奋斗的“座右铭”,当然,有些俗语也具有狭隘性,毕竟,时代不同了,价值体系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前不久,听村里老人说,“二月没九,饿死猪狗”,不知大家了解吗?这句俗语还有道理吗?看完恍然大悟!

俗语“二月没九,饿死猪狗”,对于很多人来说,总是认为这个“二月”是公历的二月,其实不然,这句俗语自古有之,古代是没有公历的,这个二月指的是“阴历”。众所周知,阴历的月份有大小月之分,根据月亮的盈缺来定,一年大致354天。

农历是“阴阳合历”,的阴历与24节气混用的,24节气是干支历,也就是太阳历,根据太阳运行周期来定,一般一年为365天!为了兼顾二者的平衡,避免出现季节的反差,因此,增加了闰月,一般按照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增设闰月!

既然此“二月”非彼“二月”,自然此处的“九”也不是日历的数字“九”,而是“数九”的九!众所周知,冬至壬戌数九,冬至日开始,九九八十一天后,寒尽春来!因此,2019年12月22日开始,到2020年3月11日结束!也就是说2020年3月12日后,也就出“九”了,根据日历也见,此时正处于农历二月十九。因此来说,农历二月份有“九”!

而俗语“二月没九,饿死猪狗”,意思是说,节气提前了,气温暖和的快了,这时庄稼开始发育,而地里的病害也会活跃起来,一旦遇到“倒春寒”,对于庄稼来说,不是好兆头,因而影响收成!自然,温饱都难了,又怎么顾得上猪狗的吃食呢?

不过,在笔者看来,此句俗语也具有片面性,因为,农历的月份有闰月的“加持”,难免会出现这种现象,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今农业现代化,种植更具科学性,只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做好病害防治,及时追肥浇灌,自然能获得好的收成!

农村有人说:“二月没九,饿死猪狗”,有道理吗?看完恍然大悟!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评论,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