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位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周末带孩子去手工作坊去完成上次没有做完的小瓷器,孩子手脚控制的力度导致小杯子做的形状不是很标准,可是儿子仍然很喜欢,并且自己在构思着杯子上该画什么样的图案才好看。
这时进来一位妈妈,向老板咨询了一些关于做杯子的事项,看样子是第一次来,躲在妈妈身后的小姑娘也在认真地听着。看着表情,妈妈和小姑娘都信心十足的样子。
可是在操作时却出现的各种状况,这个手工本来就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的事情。这位妈妈看到了我们这边做好的杯子的样子,就夸了起来,“妮妮,快看人家小弟弟做的多好!”
看似很平常的一句话,小姑娘的脸色马上就变了,将转盘上的泥坯子使劲的摔了一下,开始闷闷不乐的坐在那里。这时这位妈妈的表情也很尴尬,急忙解释,“不好意思啊,妮妮这孩子被娇惯坏了,听不得我夸别人一句!”
那么家长朋友们是不是自己家的孩子也有这样的“玻璃心”呢?是不是孩子也会因为很小的事情难过或生气呢?那么如何让孩子变得坚强乐观,避免拥有一颗玻璃心呢?其实问题的根本出在家长朋友的身上。
玻璃心孩子的心理通常都很敏感、脆弱:别人批评几句、父母不让玩手机游戏、考试不理想……就会离家出走,甚至要死要活。拥有这样“玻璃心”的孩子会有美好的未来吗?
晨晨和小萍是非常好的朋友,从小一起长大,又是邻居,上学还是同班,感情是非常的好。晨晨的学习成绩要比小萍好一丢丢,晨晨还常常鼓励小萍,但是小萍从来不在意这些,因为在小萍眼中,晨晨就是个厉害的孩子。
可是上了初中以后小萍的成绩却超过了晨晨,一开始晨晨只是内心不爽了一小下下,可是后来小萍的成绩远远的甩开了她,这时晨晨的内心是开始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小萍的成绩比她好的事实了,两个“好朋友”最后的关系可想而知了。
小艺从小就乖巧,父母悉心培养,多才多艺,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把小艺当成自己最大的骄傲。当然小艺也在众望所归之下考进了省重点高中。
可是进入高中之后,小艺发现自己在这所学校中竟然变成了丑小鸭一样的存在,这是她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但是却发现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再次成为高高在上一般的存在,慢慢的开始闷闷不乐,不合群,甚至最后患上了抑郁症,只能休学在家。
有一次去医院采血,排在最前面的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围着一个大约十岁的孩子一直在哄着,“没关系的宝贝,采血一点都不疼的,真的,妈妈不骗你!”……
孩子哭声震天,一直拒绝护士采血,后面的人群逐渐现出不耐烦的神色。后来父母是在不好意思了,只好在手脚并用下勉强让护士给孩子采了血,在针管扎进血管的一瞬间,孩子的哭声再次震天……
比起快乐,孩子可能更需要“真相”,家长要让孩子更快学会接受事实的“真相”。玻璃心的背后,不是孩子脆弱,是家长告诉孩子的“真相”太少。
这可能是不少孩子的心理,其实这样的心理活动也存在很多成年人的心理,这样的心理形成自然是从童年时期延续至成年的。
这种“玻璃心”更多呈现的是一种嫉妒心理,父母在日常的教育中,缺少让孩子认清事物本质的认识,让孩子对自身的能力有一个“不真实”的定位,导致孩子了一直认为荣誉和表扬本应就属于自己的。
但是很多父母都秉着“不能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的想法,拒绝让孩子尝试和接受“失败和挫折”,用各种变相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失去了对“真相”的认知。
身边有很多看似很优秀的孩子,一旦进入大学或者进入社会后就会诶现实打击的一蹶不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遇到了更多比他们更优秀更努力的人,甚至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超越他们,原来的优越感被打击的荡然无存。
“你太聪明了”、“你太棒了”、“宝贝最厉害”……每当还有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时,父母的喜悦便溢于言表,会用各种赞美的词语表扬孩子,这让孩子慢慢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一旦遇到自己无力解决的困难或者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时便会一筹莫展、一蹶不振,进而又会给自己贴上“我不行”的标签,这就是父母夸出来的“玻璃心”。
现在大家来看看我们的家庭教育,真可以用“三千宠爱于一身”“要星星不给月亮”这样的话来形容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了,真的就是“要什么给什么”。
可是在这样不断从外界获得宠爱、不断向他人索取情感和物质的孩子,已经就丧失了生存能力和抗挫能力,一旦从外界获取不来自己想要的情感和物质,那么他们的情绪是极易失控的。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
打针很疼的,但也却治病
对于前文中害怕扎针的孩子来说,父母语气哄着孩子、骗着孩子,不如直接了当的告诉孩子说:“扎针确实很疼,但是无论你如何哭闹都没有用的,生病检查是必须的,不扎针病就好不了!”
所以,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还原事情的真相,明确地告诉孩子:药是苦的,扎针是疼的,只有吃药打针病才能好,就像困难一样,每个人都躲不过去!
摆脱困境的方发就是不放弃
人生就好像一场比赛,如果非要给这场比赛具体到某一个项目的时候,那我认为就是百米跨栏。110米跨栏比赛全程有10个栏,每两个栏之间间隔9.14米,要想顺利抵达终点,需要在速度和节奏上都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控,才能跨越每一个障碍。
但凡心中有犹豫,但凡心中有退却,那么很容易摔倒在途中,坚持不下去,那么就会被别人落的越来越远。人生中最美丽的风景,就是要历经最艰难的困境才能看见。逃避没用,放弃更没用。
人生就是一场西游记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求取真经。如果遇到妖怪就绕道走,遇见流沙河也绕道走,那得走到何年何月才能到西天呢?
遇到苦难后,我们要做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取真经的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可走,这本身就是一场修行。
最后和各位父母分享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今日互动:你是不是也对孩子“隐瞒真相”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
关注【C位妈妈】,棘手的育儿难题和倍感幸福的育儿瞬间都能得到帮助和回应,经历和经验可能不同,但我们爱孩子的心始终一样。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