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明星出国避难,大批医生选择逆行,孩子,谁才是真正的偶像?

2020-02-29     晓语文

大批明星出国避难,大批医生选择逆行,请告诉孩子谁才是真正的偶像!

80、90后童年时的梦想经常是这样的:“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比起这些职业,现在的孩子更向往当歌手、当明星。小小年纪已是半个网红的孩子也比比皆是。

不止是小孩子向往那些光鲜的外表,华丽的舞台,许多大人也是如此。

在日渐浮躁的消费主义之下,人们越来越聚焦于明星身上营造出的光环。

把追星当成爱好,甚至把明星当成人生信仰,把物质享受和体面当作人生奋斗的目标。


但我们却忘了,能支撑国家渡过危难长治久安的,永远不会是那些在舞台上发光发热的明星。

而是那些一直在人后默默做科研,在关键时刻能力挽狂澜之人。

这次疫情,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也让很多人的价值观归于正轨。

如果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以往在热搜上频现的那些明星们,如今鲜有活跃者。

入眼的不再是满屏的明星八卦消息,50条热搜里关于明星的只占两三个。其余多是与疫情相关的消息。

部分热搜截图

人们不禁好奇,平日里备受追捧的那些明星们,如今都在做什么?

昨天,我看了一篇报道,原来有大批明星在疫情爆发后出国去了。


无论明星们是出国旅行、工作,抑或是网友们口中的“避难”。

都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一件事——

娱乐不能兴国,明星更不能救国。

大灾大难面前,那些真正冒着生命危险守护国家守护人民的人,才真正值得“榜样”二字。

这里倒不是说明星出国避难不行,也无意道德绑架,只是这场疫情让很多人看明白了什么是国民经济的皮毛,什么是国家的基石。

今天,让我们向这些默默无闻的医护工作者们致敬,用10个故事,把他们不屈的精神传递给孩子们,告诉孩子什么才是真正的偶像!



出征

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役,

中国赢,则世界赢。

武汉赢,则中国赢。

2月4日早上,

46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完成集结后,

带着厨师、保洁和电工,

以及8辆救护车、200套防护服

及米面等捐赠物资向武汉出发,

这是河南唯一的一支

国家卫生应急队伍。


2月23日上午,

河南第十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集结完毕,

奔赴武汉参加一线“战疫”。

2月9日,41架飞机,

从祖国四面八方齐飞武汉!





齐鲁医院的逆行者们出发时,

济南警车一路开道,为他们送行:



大批明星出国避难,大批医生选择逆行,孩子,谁才是真正的偶像?


中华医疗界各大天团组成“王炸”,

百年来首次会师武汉!

镜头所过之处,

皆是国之栋梁,悲壮又英勇。

春回大地,国应无恙。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转身

她叫徐辉,51岁,

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

连续奋战18天后,

积劳成疾,牺牲在疫情防控战场上。


他叫林正斌,

62岁,同济医院医生。

2月10日,因感染新冠肺炎牺牲。


武昌医院一名叫柳帆的护士,殉职了。

我们唯一知道的关于她的故事是,

已59岁的她,

生前曾主动申请延迟退休。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蒋金波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耳鼻喉科医生梁武东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仙阳镇

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毛祥洪

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医生姜继军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

湖南省衡山县东湖镇

马迹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宋英杰

…………


他们都拼尽全力,倒在了战场。

“医者,此去欲何?”

“战病疫,救苍生!”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衣白褂,破楼兰,

赤子切记平安还!

请战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徐辉牺牲后,

南京市第一医院再接任务,

需派54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

还会有人报名吗?领导心里没底。

没想到,通知刚发出,

回复齐刷刷地来了:



几分钟,人齐了!

谁言医者皆文弱,不破疫情誓不回!

谢谢你们,勇敢的天使!


真情

四川省广元市,

首批派往武汉的医疗援助队伍即将出发。

丈夫站在路边,朝着车里的妻子大喊:

“赵英明!平安回来!

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的家务我做!

听到没有!”

他带着哭腔,

车窗里头的她别过头,流着泪。

但她知道自己不孤单,

身边,是和她一起战斗的3.2万逆行者!



泰山

92岁,敖忠芳仍坚守一线,

她说:“我现在还干得动。”


86岁,董宗祈坐着轮椅出诊。

老爷子说:“这辈子我为什么,

不就是为了病人嘛。”

大批明星出国避难,大批医生选择逆行,孩子,谁才是真正的偶像?


83岁,钟南山院士

带领团队日夜奋战数度落泪,

安国安民。


73岁,李兰娟院士

每天只睡3小时,她的防护服上,

“武汉加油”四个字,

让无数人泪目。


目前,“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

“四抗二平衡”救治模式已初显成效,

危重症患者已成功转出ICU。

国之泰山,风雪并肩。

古稀之躯,撑起避风港!


新芽

217支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里,

90后都是生力军。


单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90后护士。

长发及腰的她,

为了不影响工作效率,

剃了个光头。


“剪个光头没什么,

只是为了好戴帽子,好穿防护服。

好上战场,好好保护自己,

保护我的同事。”


王涛,武汉市中心医院的

一名90后护士。


由于在手套里连续浸泡十几个小时,

他过度脱水,手已形同枯木。


朱海秀,1997年出生,

广东医疗队护士。


怕父母担心,

她瞒着家人驰援一线。

但爸爸还是知道了,

和她视频电话时,哭了。

22年,小朱第一次看见爸爸落泪。

她说:“我不想哭,但眼泪在眼睛里打圈,

不能哭,护目镜花了就干不了事了。

对不起。”




“曾经,我们是被守护的嫩芽,

现在,换我们来守护你。”


坚强

汪晓婷,一线抗疫医生。

为防止感染家人,一直住在宾馆。

2月6日凌晨3点,她要去上班了。

天下着雨,丈夫想开车送她。

她怕感染家人,不敢上车。

于是家人一路开着车,

打开车灯,缓缓跟在她身后,默默护送。



从未想过,我们会这样一起走一段路。

“亲爱的,你慢慢走。

前路风雨艰辛,而我永远在你身后!”


深情

车前子,夫妇俩都是一线抗疫医生。

连续22天,没下过火线。

前几天,忙完工作后,

想给父母和 3 岁的女儿送些生活用品。

怕女儿认出他,不让他走,

车医生把自己装扮成了一个快递员。

东西放到家门口,隔着一米距离。

多想见女儿一面,

可……他还是背过了身。


平时听多了“舍小家为大家”这句话。

谁又知道,这离去所包含的深情?

武汉汉口医院。

一对医生夫妻都在一线抗疫,

丈夫不幸感染,就住在隔壁病房。

但一周,妻子都忍着没去看望。

原因让人心酸:

去看丈夫,要穿防护服。

防护服紧张,舍不得浪费一件啊……


疫情,是面放大镜。

让我们发现,这世上,

好人真好、善良的人真善良。

谢谢你,善良的天使,好人一定平安。


姿态

防护服,成本较高,目前还紧缺。

每次穿上防护服进了隔离区,

四五个甚至七八个小时里,

都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

否则就会浪费一套。

他们会穿着成人尿不湿,连续工作。


太多艰辛,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前几天,网上有人晒出了

他们院医生的睡姿:


一场主题为

“他们睡着了”的照片大赛,

看哭了很多人。




医生们的手:

护士们的脸:


世上没有天使,

不过是普通人披上了战袍。

弯着腰、咬着牙啊,和死神抢人啊……

千言万语,如鲠在喉。

除了一声谢谢,

真不知再说什么好。


隔空相拥

2月22日下午,武汉火神山医院

71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这是火神山医院组建以来

出院人数最多的一天。

生死一线的十几天,

医护人员和患者结下了深厚情谊。

临上车时,

隔空拥抱成为他们特殊的告别礼。

一位阿姨确诊了,

医生悉心照顾。

阿姨说:“我真是感谢,感谢……”

医生说:“不用,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阿姨摇头:“不,这不是你们该做的。”


最后这句话,也是所有人想说的:

没有谁,生来就该冲锋陷阵、

就该抛家舍子、就该无私奉献。

没有什么,是你们必须做的。

但你们做了,我们铭记在心。


为医护人员点赞!

向勇敢的中国人民致敬!

这才是真正的偶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QBxkHABgx9BqZZI5K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