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携手建生态,青土湖重现碧波荡漾

2019-08-28   民勤生活

记者 马翠翠:“我现在所处位置是青土湖,它是石羊河的尾闾湖,解放初期到1959年期间,这里水干风起,流沙肆虐,形成了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成为民勤绿洲北部最大的风沙口。而如今,这是成片的芦苇随风摇曳,一望无际的水域泛着层层波光,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青土湖的历史变迁,就是一面折射民勤生态最清晰的镜子。”

秋天的青土湖,略带金黄的芦苇随风摇曳,一望无际的水域泛着层层波光,水面上,成群的水鸟嬉戏打闹,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曾经的青土湖也是如今这般风光,野鸭成群、草丰羊肥,是民勤人最引以为豪的母亲湖。但随着石羊河水的断流,这湾碧水于上世纪50年代彻底干涸,水干风起,流沙肆虐,形成了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成为民勤绿洲北部最大的风沙口,并使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在青土湖呈合围之势。

西渠镇火坎村村民 张尚存:“我在这里生活了七十几年了,原来我小的时候,青土湖的水非常多,我跟我们的老人就来这里铲草、放牲口。经过慢慢1959年以后没有水了,全成了大沙漠了。”

为了阻止两大沙漠的合拢,促进青土湖区域的生态修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县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工程压沙造林、滩地造林、封沙育林、退耕还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在青土湖区域完成工程压沙造林14.1万亩,完成滩地造林2.3万亩,完成封沙育林12万亩,完成退耕还林1.5万亩。使该区域的沙化得到了初步的治理。

县水务局水利工程师 王希鹏:“为了改善青土湖区域的生态环境,促使青土湖区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2010年开始我们向青土湖实施生态补水,使干涸50多年之久的青土湖首次形成3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2010年以来,我们逐年增加生态配水比例,连续9年有计划地向青土湖下泄生态水量2.5亿立方米,使青土湖水域面积从2010年的3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26.7平方公里,使青土湖区域形成地下水位埋深小于3米的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青土湖区域的植被得到明显改善,生态开始持续好转。”

通过连续9年有计划地向青土湖下泄生态水,使全县地下水位于2011年达到动态平衡并开始逐步回升,至目前累计回升0.379米。青土湖多年平均降水量也由之前的98.4毫米,增加至近三年的109.3毫米。芦苇等旱湿生植物逐年增加,连片封育面积达到了20多万亩,植被覆盖度由2007年前的5%—20%提高到了目前的40%以上。青土湖区域的植被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实现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过程。

西渠镇火坎村村民 张尚存:“现在经过生态补贴,生态环境现在治理以后,现在草多了,鸟儿多了,黄羊多了,狼有了。”

青土湖的重现,是科学发展创造的奇迹,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的有力见证,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来源:民勤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裴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