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天天处理各类拼贴、材质、布料、编织的艺术生来说,强迫症就是命:一切都必须要么好看、要么丑得有道理,要么整齐、要么歪得有道理,一个细节恨不得改上上千遍,直到达到极致。
每一个拿起剪刀的服装设计师,心里更是有一个强迫症之魂——
但越是强迫症多发的群体,就越容易诞生出许多让人目不转睛、不可置信的艺术,可见强迫症驱使人类进步,而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个设计师,就是一个强迫症到了极致的艺术天才——
Iris Van Herpen
把面料变成水的变态设计
这位女设计师有多追求细节呢,她把成千上万的施华洛世奇水晶气泡,制作了一件衣服,像是无数的水滴依附在潮湿的身体上;她用传统编织技术与最顶尖的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了最细小、繁复的纹路;她用比人头发细五倍的线编织出的日本有机纱,以传统的Shibori技术,创造出独特的“声波”图案,都已经不能说是“薄如蝉翼”了,简直可以说是薄如空气、飘逸如风。
她对于细节的把控,可以说是超越了人类,也超越了机器,只能用变态来形容。
她的每一个细节,都能直接让强迫症患者高潮。
这位来自荷兰的女设计师,被公认为时尚界最具才华、最具前瞻性的创造者之一,她的作品“ 前卫却不冰冷 ”。为什么说不冰冷呢,因为她总是在用科技去还原原生态的东西、去还原自然万物的生机,并且用传统服装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创新,不停地为冰冷的面料注入温度,她把这种设计理念称为“新时装”。
为了表现自然的,不规则的复杂形态,她常会在服装制作中使用3D打印、镭射切割技术。
她用最复杂的剪裁层层叠进,最终达到了山水画一般聘婷悠远的意境。
她说:对于我而言,时装是一个于我、于我的身体都非常亲密的艺术表达。我将其视为欲望、心情、文化背景等组合起来的自我表达。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试图清晰地传递这样的信息——时装是一种艺术表达,时装是展示和穿着的艺术,绝不仅仅是功能性的或空虚的商业化工具。
如果说机器与匠人之间有什么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细节控、追求完美极致,用另一句话来说,就是“艺术家的强迫症”。
光说没用,来感受感受她的几个服装系列吧——
LUCID
Autumn/Winter 2016 Ready-To-Wear
Iris van Herpen通过LUCID“明晰“系列展示了她的“清醒梦”,探索了清醒梦的概念,在清醒梦中,做梦者是能够意识到在做梦的。Iris van Herpen:“当我设计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我把清醒梦看作是一种显微镜,可以观察我的无意识。在这个系列中,我试着将我的现实状态和梦境状态结合在一起。”
秀场摆满了棱镜,模特与观众都是被镜像的,以反映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细微差别。
SEIJAKU
Autumn/Winter 2016 Couture Collection
她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声波通过服装展现,意在在混乱生活中寻找宁静。这场秀在卢浮宫举行,设置了禅宗声音装置。日本音乐家Kazuya Nagaya现场演奏,环绕的冥想声波,使观看者视觉,听觉达成一致,深陷设计师营造的传统与未来相融合的独特氛围。
Between the lines
Spring/Summer 2017 Couture Collection
这一系列Iris van Herpen把重点放在了结构与材料之间的互相作用。鱼鳃型的透明PU上手工绘制的斑纹,像是人类的第二层皮肤。
搞艺术的,特别是搞服装的、搞设计的,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一种追求完美的“毛病”,不到极致就没有意义,追求完美才能冲破当代的限制、提前触碰未来。
对于高科技剪裁的永不满足的追求、和对于传统技艺的永不褪色的兴致,使服装设计师们不仅仅得是美学家,也得是科学家、生物学家、历史文化学者、民俗研究者,每一个在倒腾着激光切割、3D打印、生物材料的设计师,都是彷佛在告诉你:“目前的这个世界已经满足不了我的强迫症了。”
他们把一个个创想通过材质变为流动的诗意、穿在身上的装置艺术,其中的美学层次和哲学内涵,早已远远超出只是“衣服”而已——他们在用尽一切手段、一切气力,来装扮自己想要的未来。
2019年秋冬时装周期间最火爆的话题之一,就是Jacquemus推出的微型包。尽管大小只有5cm左右,但设计师还是坚持要把品牌的“J”字母缝在袖珍的包面上。
设计师:我自己开心就好。
和Jacquemus一样对这些小细节执着的,还有Valentino。为了凸显“情诗”这一主题,设计师把诗句绣在了帽子、袖口、裙摆等各个部分。
打开包包,你会发现连包身内也刻着动人的字句……
这是什么浪漫强迫症,也太让人心动了吧!
说起来,小编发现时尚圈的大牌设计师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强迫症,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追求极致和完美,简直堪比处女座!
Elie Saab:手工强迫症
Elie Saab是时尚界公认的“仙女品牌”,也是各国女明星出席红毯的首选。
奢华的用料,闪耀的珠光,飘逸灵动的裙摆……
试问哪个猪猪女孩不想拥有这么一条仙气满满的裙子呢?
因为太懂女人心,设计师Elie Saab也被称为“为女人而生的男人”。
在Elie Saab的设计宝典中,能够用手工完成的衣服,绝不依赖机器。
连这种基本的串珠工作,居然也要人力操作,“手工强迫症”确诊无误了。
为了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精美作品,他请来黎巴嫩最优秀的裁缝和绣工一针一线地缝纫,将画稿上极具艺术感的图案呈现在裙摆上。
要知道,一件裙子最少需要十多号人一起完成,光是针线活就得花三个星期。
而时装周期间,品牌更是需要准备几十个造型,庞大的工作量令人无法想象,于是工作间经常会出现几人一起缝制的场景……
虽然纯手工的制作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但这些复杂又精细的刺绣图案,只有人类的巧手才能完成。
而Elie Saab对于手工制作的执着,也恰恰体现了他对于美有着更进一步的追求。
私底下,Elie Saab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细节控。
在他的豪宅里,无论是落地灯、咖啡桌,还是真皮沙发,都是来自品牌或独立设计师的定制产品。
而且他收藏了各种名贵的银质餐具,据说还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场合,搭配相应的装饰,连桌布的材质也要仔细考虑一番,简直比女人还难“伺候”!
也许,拥有这种时刻追求极致的精神,正是Elie Saab能够在时尚圈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吧。
Sarah Burton:面料强迫症
今年巴黎时装周上,Alexander McQueen把秀场打造成了英国的传统磨坊,把观众拉回了工业革命时代。
正是这场大秀让小in发现,品牌首席设计师Sarah Burton也是一个喜欢死磕细节的人。
不仅自己贼讲究,还要拉着部下们陪她一起讲究。
比如,她要求秀场的坐垫,全部用英国磨坊生产的羊毛和Alexander McQueen经典面料制作。
如果没有特意说明,根本没人知道吧……
而坐垫下那一个个圆筒,做成了英国旧时纺织机的模样。
虽然简单粗暴,但观众可以直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纺织feel。
除了秀场布置以外,Sarah对于服装面料也有着极致的讲究和追求。
创作前夕,她就带领团队前往英国的磨坊小镇“团建”,让所有设计人员都走进了历史悠久的纺织厂,以沉(强)浸(制)式的体验感受机械生产的氛围。
为了真正反映出工业革命的精髓,Sarah决定全部采用当地纺织厂生产的面料,并在那里用人工和机器将所有服装制作成型。
“这样才能展现出英国纺织技术的真正实力!”
于是,她用那里最负盛名、历史最为悠久的经典西装布料,做成了一系列不对称剪裁的西装。
英国温和水质打造了独特的面料手感,呈现出不一样的光泽和质感。
而纽扣、别针和胸章这些细节装饰,体现了工业革命的机械感,与主题完美呼应。
对于外行人来说,Sarah不必大费周章,跑去偏远小镇制作服装。
毕竟Alexander McQueen原本使用的面料就已经足够优秀,人们也许看不出来有什么差异。
但作为设计师,Sarah必须对服装的每一个细节严格把控,力求做到最好,呈现出极致的美感。
这种执着,不是她一个人的坚持,而是所有时尚圈人士共同的追求。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牌服装定价如此之高的原因。
人们花高昂的价格,不仅仅是购买了衣服的面料和设计,还买到了这些时尚人士倾注了坚持和精神内在的商品。
“高级”强迫症
Anrealage
大家都知道或者听说过日本品牌的无厘头,特别是那些开秀的时装品牌。怎么怪怎么秀。此品牌也不例外。
设计师森永邦彦,1980年东京出生。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去了传说中的凡达设计学院。(是不是带凡达两个字的都很6?不信你看阿凡达。这个设计学院就是传说中的只要能毕业就能开挂的学院。)2003创立anrealage,品牌名字解读为:A real, unreal and age.(设计师本人的领悟就是“日常,非日常,时代。其非日常解读为超越日常所发生的事,也是这些事改变着时代”)
放个他的照片,这样在路上看到的话可以找他要签名而不会以为是猥琐大叔。
2015秋冬:
一个自带聚光灯的系列
请注意,这些设计都是印花,造成的视觉上仿佛远方照来一束聚光灯。
硬照还怪好看:
这一季有一部分是真正的印花导致的错觉,而有一部分是只有在uv光线下才能看到印花:
无uv光照
有uv光照
再来看看2012秋冬:
一个自带延迟相机的系列
(温馨提示:看多了会头昏)
假延迟真印花。
2015春夏:
一个头顶自带光源的系列
利用镂空图案来制造阴影错觉。
又利用印花造成阴影视觉效果。
如果你穿此系列上街,人们一定会疑惑的抬头看。
总之,anrealage就是一个设计师得了中二病晚期的品牌。森永邦彦大叔不但脑洞很大,还开过光。大家有空可以看看他的秀的视频,具酷炫。看完给跪。
Viktor & Rolf
这个品牌相对于大家来说应该比较熟悉,毕竟出了香水而且06年还和hm联名出过一个系列。
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背景,今天我来科普一下顺便介绍一些脑洞开很大的系列。
品牌名称来自两位设计师:
Viktor Horsting和Rolf Snoeren。
两位出生于荷兰的设计师在学校读书时一见如故(搞cp),然后决定毕业后一起开公司搞设计。
Viktor&Rolf成立于1993年,1998年因为一场介于当时脑洞开很大的秀一举成名。2000年开始做成衣系列但是2015年决定关闭成衣线而只做高定(真正艺术家啊)。其品牌风格充满了戏剧化与创意。
我之所以想科普一下他们首先是因为对于他们关闭成衣线只专注于高定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二是赞赏这两位大叔搞cp这么多年还没分实乃真爱 。
2015秋冬高定:
从2D到3D
时装与艺术的最佳组合。真正实现了一个可以穿的艺术的概念。
2010春夏成衣:
不走寻常路的礼服。强迫症患者看了要难受一万年。
2016春季高定
折纸系列
又是一个将3D进行到底的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