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房吊打国外顶级豪宅?两个小伙把一片废墟变成了最佳住宅

2019-12-30   艺非凡

这是最坏的房子,这是最美的房子。

中国山村里的世界级“豪宅”

世界著名的建筑杂志Dazeen,公布了2017年全球最佳住宅设计TOP10,

这些“壕无人性”的住宅,再次让吾等搬砖一族,受到了强烈冲击。

坐拥整片草原的波兰方舟

隐藏在葱茏树林里的西班牙秘密楼阁

对自然特别友好的英国乡村别墅

这份让人嫉妒到面目全非的榜单中,唯一入选的中国住宅,却朴素得有点突兀。

没有满眼科技感的前卫造型,也不是“霸占”整个山头的超大独栋,

甚至连豪宅标配的落地窗都没有,而它们十年前的模样,更是“惨不忍睹”。

地处多雨的四川巴中地区,低矮的土坯房潮湿不堪,“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是真实写照。

除了自然条件的恶劣,上天还在这发泄了太多情绪。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作为严重受灾地区,这个金台村几乎变为平地。

灾难残忍但人之间有爱,地震灾区很快重建,原来破旧的土坯屋,变成了整齐漂亮的社区房,人们也渐渐从地震的伤痛里走出来,开始迎接新的生活。

生活步入正轨,一切都充满希望,被灾难蹂躏过的村民,更懂得安居乐业的珍贵。

然而这份真诚却没能打动天地。

2010年,巴中地区暴雨,连日的倾盆大雨,最终引发了山体滑坡,巨大的泥石流一路直下,灾后重建的一栋栋新房子,刹那间从眼前消失了,刚刚拾起生活的村民,再次品尝了无家可归的绝望。

人员没有伤亡,村民在安置点暂时住了下来,可以后怎么办呢?茫茫天地,何处为家?

村民的绝望和无助,引起了两个香港小伙子的关注,

林君翰和Joshua Bolchover,是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两个极富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决定为金台村做点什么。

通过当地政府和香港公益组织的合作,这两个小伙子来到了金台村,带着团队进行灾后房屋大修复。

长期在乡村进行公益改造的他们,最懂中国乡村的不同魅力,也更明白村民最关切的需求。

乡村改造不是简单粗暴地把城市的生活搬进村子,如今中国的城市建筑大同小异,他们希望能在乡村,保留着一方水土的那一方滋味。

关系到村民未来切实的生活,功能大于形式,是他们贯彻始终的设计理念。

设计方案反复修改了一年时间,从香港到金台村,他们往返了六次。

每次修改设计方案,都会邀请所有村民一起讨论,墙体颜色怎么选,风从哪里吹,阳光从哪里来…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2015年,承载村民新生活的民居完工,漂泊了太久的村民,迫不及待搬进了新家。

远远看去,22栋小楼错落分布在山间,雾气缭绕,像是误入了世外桃源。

但农民房能当选全球最佳住宅,它到底藏着什么魅力?

从讲究的巴中秋色红叶墙壁配色,到人人向往的屋顶农场,当地民居的传统元素与现代住宅的时尚设计融为一体,这些独栋小别墅,其实内里大有乾坤。

土地有限,房子建得小巧,但却步步藏精妙,处处有玄机。

乡村生活以自给自足为乐,于是他们给每家每户设计了梯田状的屋顶小菜园,留下家家种菜,户户有花的乡土风景。

一眼望去,楼顶郁郁葱葱。

考虑到屋顶浇水不易,利用当地多雨的气候,他们又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村民浇水只需打开水龙头,既节约了水资源,又节省了生活开支。

种上些小葱青菜,烧水的功夫,就可以到屋顶扯上两根嫩葱,摘下一把新鲜的青菜,回来煮上一碗暖和和的面条。

乡村生活,邻里之间都很亲近,傍晚、农闲的时候,大家总喜欢聚在一块,老人摇摇手里的芭蕉扇,喝着大碗茶聊家长里短,小孩们三五成群嬉嬉闹闹。

这样一团和气的闲适生活,谁会忍心看它消失呢?

为了留住“村口纳凉”的地方,林君翰团队设计了一个贯通村落的长廊,当做村子的公共社交中心,

楼顶用来种花种果树,楼下的敞开式空间,村民可以聊天打牌,跳广场舞,遇上谁家结婚、过满月,还可以在这置办酒桌。

又考虑到村民要晾晒粮食,贩卖农产品,所有的房屋都沿街排列,房子之间留有足够宽的过道,村民在自家门口就可以做点小生意。

改造乡村生活,一个很大的挑战是垃圾处理问题,没有集中的废物处理,再好的房子早晚也会埋在垃圾堆里。

为了让村民能回归绿色的自然生活,村子下方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每一家的污水经过无害处理后,排入芦苇湿地继续净化,之后再流出的水已经是干干净净。

此外,想到村民家里大多饲养家禽牲畜,他们在村里,专门设计了一个饲养中心,可以集中处理排泄物,转化成为绿色能源沼气,省了钱,又对大自然很友好。

异味消失,蚊子也少了,这样整洁的环境让村民打心底里爱惜它。

小孩子常被大人教育,“不能像以前一样随地大小便。”

经历过两次灾难,村民最担心的还是房子的安全,这也是两位建筑师时刻放在心上的问题。

为确保安全,用于修建民居的土地,事先打下了两排防滑桩。

房屋本身的抗震性更是严格要求,每一栋楼的抗震性能,都经过了高强度的安全测试。

新的生活,他们不希望村民战战兢兢地过。

以前的金台村,贫穷和落后是它揭不掉的标签,年轻人都想逃到外面的世界。

而如今的村民们,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安逸生活,在外打拼的人,都纷纷跑回了家,在金台村开始新的生活。

Dazeen杂志点评说,“这是2017年最具社会责任感的房屋设计之一。”

其实在中国,林君翰和Joshua Bolchover,曾创造了无数“金台村”。

湖南一个建于50年代的乡村医院,年久失修,成为小危楼,了解到当地居民看病的诸多不便,

这两个年轻人带着团队跑到湖南,把一个只有四张病床的老旧医院,改造成了1400平的中国最潮乡村卫生院。

改造前


改造后

阳光和风透过镂空的墙壁,柔和的洒在地面。

屋顶的公共天井,老人可以打太极,孩子们可以玩游戏。

江西一所农村小学,通过他们的建筑魔法,变成了不输网红园区的创意校园。

而云南一处地震废墟上面,他们给孩子们变出了一个游乐场和图书馆。

他们的作品,获得过“WAACA中国建筑奖”,入围了“RIBA国际新锐建筑师”。

陆续13年,林君翰和Joshua的公益团队,在大陆改造了无数这样的便民建筑,学校,医院,桥梁,他们通过建筑,让更多人生活得更有尊严。

高级的设计,或许和吃饭是一个道理,最基本也最难的,还是让人觉得温暖、心安

如金台村一般,把“最坏”的前世,变成“最美”的今生,把痛失家园的辛酸泪水,变成安心幸福的开怀大笑,这就是走心设计的灵魂所在吧。


作者非凡君:feifanjun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