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虎扑中国篮球专区
文/付政浩评论
宫鲁鸣曾在1996年将阿的江从国家队开除。
如果说宫鲁鸣通过孙军和阿的江两件事已经让队员们领教了他的魄力的话,那么他破格将当时才19岁的王治郅列入奥运12人名单并委以首发重任则进一步彰显他唯才是举的原则。最终,在外界的质疑声中,中国男篮却迸发了强大的战斗力,从而出人意料地在死亡之组突围杀出、挺进八强,因此也有人称赞这届男篮为96黄金一代,而宫鲁鸣本人也就此成为一代名帅。当此之时,赛前的那些诟病质疑顿时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则是铺天盖地的颂扬,此种情形和日后的2015年长沙亚锦赛开赛前后的舆论反转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回顾了宫鲁鸣首次执教的经历后,你会发现,宫鲁鸣在1996年创造历史绝非是靠“摘蒋兴权果子”那般简单。在慑服人心方面,他用一软一硬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处理了孙军和阿的江的违纪事件;在临场用人方面,他拒绝按资排辈,敢于重用王治郅这种新人;在战术方面,他没有一味地沿袭蒋兴权的小快灵策略,而是有针对性地把小快灵和阵地战这两种风格迥异的打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所以,1996年的宫鲁鸣能够大获成功自有其成功之道。
一个可以和宫鲁鸣放在一起对比的例子就是,在宫鲁鸣1997年初因为个人事务辞职出国后,另一位少帅、时年才36岁的张斌接手了男篮却立马遭遇了滑铁卢。这支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上双双挺进前八的王者之师居然在1997年亚锦赛半决赛中被韩国随意羞辱,直接无缘1998年世锦赛。
要知道,当时的那支男篮比1996年要更成熟,几乎每名球员都达到了个人战斗力的最高峰,张斌甚至还请回了被宫鲁鸣开除的阿的江,总之,单论账面实力,1997年亚锦赛的那支男篮比1996年要更强一些,媒体舆论赛前也都十分看好他们,甚至还有媒体称赞性格温和的张斌比宫鲁鸣更能激发球员的战斗力。不过,曾经和宫鲁鸣闹过小矛盾的孙军自有话说,他在日后的自传《篮筐的记忆》一书中专门谈到张斌的最大失误就是“很讲情面,在队内管理上下不了狠心,任由我们的歪风邪气横行。”孙军尽管和宫鲁鸣有过嫌隙,但他还是认定,宫鲁鸣是那个时代最适合执教中国男篮的教练,一方面治军严格、铁面无私,另一方面又极富儒雅气质和人格魅力。孙军的态度在当时的男篮球员中无疑极具代表性,可惜,宫鲁鸣却在创造奥运前八纪录后一去不回头,直到三年后女篮遭遇低谷,宫鲁鸣才毅然回国救火……
第二次起&落:打造女篮黄金一代 雅典兵败遭扔黑锅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坐拥郑海霞等巨星的中国女篮成绩斐然,曾连夺奥运会(1992年)和世锦赛(1994年)亚军头衔。但随着郑海霞等人的老去,中国女篮这支世界级强队居然开始在亚洲范围内连栽跟头,从1997年开始亚洲冠军连年旁落,最可悲的是,1999年亚锦赛上,中国女篮居然接连败给日本、韩国、中华台北,最终仅列亚锦赛第四,直接无缘2000年奥运会。而在女篮接连遭遇沉痛打击后,几位名帅也都先后下课,女篮一时间成为了无人肯接手的烂摊子。在这种情况下,时任篮管中心主任的信兰成想到了远在加拿大潜心学习国外先进篮球经验的宫鲁鸣。
1999年深秋,宫鲁鸣在信兰成的几次电话动员后终于同意回国接手女篮。那是后郑海霞时代的女篮,一如日后姚明退役后的中国男篮一样:队内看似有不少知名老将,但临场战斗力严重名不副实。至于当时刚刚起步的WCBA联赛,除了苗立杰外,似乎也无法培养出来什么像样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宫鲁鸣先用一个半月时间跑遍了WCBA的每个赛区,然后大刀阔斧地推动了女篮的换血。除了前一届女篮的苗立杰外,他引入的几乎全部都是新人:八一队的陈楠和隋菲菲,沈阳部队的胡晓桃,辽宁队的王玲,福建队的陈鹭芸,上海队的叶莉,广东队的潘巍和宋晓云……
宫鲁鸣通过大换血从而为中国女篮造就黄金一代。
可想而知,宫鲁鸣这种推倒重建、大破大立的做法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很多媒体和老球员的不满。很多人也很清楚中国女篮已经到了必须换血的地步,但他们反对激进的大破大立,只希望能够修修补补尽早重回亚洲巅峰。所以,在宫鲁鸣推动女篮全面换血之初,他承受了极大的舆论压力。在当时有家媒体的评论很具有代表性:“也许宫鲁鸣的换血措施会很成功,但恐怕要到2008年才能真正见到效果,而我们需要的是立竿见影,我们已经无法再承受长期在亚洲沉沦的痛苦了。”
面对这些质疑,宫鲁鸣只是一笑了之,毫不在意。鉴于WCBA训练水平太差,宫鲁鸣便将这批好苗子集中拉到柳州进行集训,一方面认真雕琢他们的体能基本功和战术素养,另一方面,宫鲁鸣还加强了这批女篮在文化素质方面的教育。宫鲁鸣请人为女篮创造队歌,闲暇时请老师教导女篮英语和书法,还给这些年轻的姑娘们讲人生道理和励志故事。注重完美主义的宫鲁鸣不仅希望女篮能够练就高水平的篮球技术,还能成为一个高水平的社会人。
经过宫鲁鸣的悉心调教,大换血后的女篮很快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2001年女篮亚锦赛,就如2015年的男篮亚锦赛一样,赛前,宫鲁鸣和他的球队压根不被看好能夺冠,悲观者甚至认为女篮会比1999年的第四名更差。但最终女篮强势夺冠,随后又称霸2002年亚运会,同年还在世锦赛上斩获第六名。这一连串的优异战绩让人喜出望外,之前质疑宫鲁鸣的媒体顿时盛赞宫鲁鸣造就了女篮黄金一代。
女篮一路高歌猛进,大打翻身仗,而男篮则兵败釜山,于是篮管中心打算让宫鲁鸣出任男篮主帅,消息传来,女篮球员顿时哭作一团,最终体育总局的分管领导指示“不能拆东墙补西墙”,就此宫鲁鸣才留在女篮。此后,外界对他和他的女篮期望值越来越高,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体育总局和篮管中心给女篮下达的战绩指标是“保六争四”。平心而论,这个指标对于当时年轻的中国女篮而言有些过高,但由此可见当时有关领导对连创奇迹的宫鲁鸣充满了信心。
可惜,由于对对手的情报刺探工作开展不利,再加上当时几名球员有伤在身,女篮仅获第九名,这无疑与赛前领导们的超高期望相去甚远,宫鲁鸣一夜间从神坛又跌回凡尘。平心而论,竞技体育就是以成绩说话,当战绩达不到预期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实属正常。更何况儒雅的宫鲁鸣向来喜欢反躬自省,就如同2014年仁川折戟后宫鲁鸣再三自我批评一样,宫鲁鸣在女篮失利后不仅主动承担了责任而且认真看录像反思,所以最初外界舆论都停留在合理的败因探讨范围内。但很快,就有一些声音指责宫鲁鸣训练过量,不少女篮球员都被他练伤了膝盖韧带和脚踝,这才是女篮饮恨的主要原因。但事实上,以《北京晚报》孙保生为代表的很多记者都可以证实,有些所谓的“被练伤的球员”其实是在WCBA赛季中受伤的。随着这种指责宫鲁鸣训练不科学的声浪越来越大,以致于平日平易近人的宫鲁鸣也忍不住怒斥某些人在乱扔黑锅:“是我的责任我背,不是我的责任我坚决不认!”
女篮兵败雅典成为宫鲁鸣一生的痛。
如果只是一些媒体这么说也就罢了,但时任篮管中心主任的李元伟也对宫鲁鸣的很多做法持有异议。李元伟日后在自传《李元伟篮坛风云路》一书中曾直言“(宫鲁鸣治下的)女篮队伍已经在实际上脱离了中心的领导和控制”(注:《李元伟篮坛风云录》第115页原文)。李元伟暧昧的态度让宫鲁鸣的处境顿时变得微妙起来。雅典奥运会后,篮管中心曾就宫鲁鸣去留的问题开会研讨,但鉴于当时宫鲁鸣在球员中享有极大的威望,所以篮管中心宣布宫鲁鸣出任女篮主帅期间功大于过,将继续留任。
宫鲁鸣在获准留任后一心只想雪耻,除了留住老搭档陈德春外,他还招来了刚退役的国手范斌来辅佐自己,目标直指2006年世锦赛和2008年奥运会。但他没想到的是,李元伟宣布让他留任只是缓兵之计。因为之前男篮聘请的哈里斯和尤纳斯这对外教组合在雅典表现不错,所以李元伟希望也能为女篮选拔一名外教。这种选拔虽然一直都在秘密进行,但仍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循。事实上就连李元伟本人也都在自传《李元伟篮坛风云路》中透露自己早在2005年1月就已经在和国际篮联的相关人士沟通中国女篮主帅的候选人事宜了。
最终在2005年3月15日下午,篮管中心宣布宫鲁鸣下课,女篮将聘请在雅典小组赛中绝杀中国女篮的新西兰女篮的主帅马赫。消息传来,女篮球员哭作一团,舆论也一片哗然,有媒体不无讥讽地说,原来奥运的“秋后算账”居然也可以延迟六个月。此外,《弟子下课老师愤慨:某些领导毁了宫鲁鸣!》、《宫帅“下课”三问》等替宫鲁鸣鸣不平的文章也被人们争相传阅。作为一名功勋教练却被公开解职而不是更体面的友好分手,宫鲁鸣本人也颇感意外:“说实话,我本来就应该在奥运会后主动引咎辞职,但我就是不甘心,希望能继续带领女篮打出优异战绩来证明自己,但没想到会是这种下场。”
李元伟用“缓兵之计“拿下宫鲁鸣曾引发争议。
平心而论,如果在雅典奥运会后李元伟立即解雇宫鲁鸣,尽管也可能会有媒体表示异议,但毕竟女篮战绩摆在眼前,谁也无话可说。但先宣布宫鲁鸣留任又突然在六个月后将其解职,这种做法着实有些不妥:既让篮管中心的决策威信扫地、有朝令夕改之嫌,也给宫鲁鸣和公众造成一种被耍了的错觉。或许正是因为感到这种做法不太妥当,篮管中心在宣布解雇宫鲁鸣的同时又对宫鲁鸣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承诺一定会给宫鲁鸣一个妥善的安置。
总之,当时篮管中心给予宫鲁鸣的评价措辞充满了赞扬的字眼,如果不了解内情的人看了,恐怕还会误以为宫鲁鸣是因功升职了呢。随后,宫鲁鸣被安排成为篮管中心训练科研部部长,就此开启了他韬光养晦的十年岁月。但无论如何,都无法抹杀宫鲁鸣为女篮培养出黄金一代的这一贡献,而宫鲁鸣的这批人最终也成为了中国女篮2008年奥运会夺得第四名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