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战期间,南斯拉夫可以说是最早与苏联发生矛盾的“东方国家”。而这种矛盾的根源其实主要源自二战。因为冷战期间的欧洲东方阵营,基本上全都是苏联在二战末期反攻期间,从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的占领下解放出来的国家,所以在战后,苏联从一开始就对这些国家的政局发挥了重要影响。
但南斯拉夫却主要是由铁托所率领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所解放的,所以从一开始,南斯拉夫政权相对于东欧其它政权独立性就要强的多。同时能够相对独立地击败纳粹德国占领军也意味着南斯拉夫当时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因此在二战之后,南斯拉夫其实对周边国家也存在一些领土扩张的想法。首先铁托曾想联合另外一个南方斯拉夫国家保加利亚把阿尔巴尼亚和希腊兼并,让这四个国家结成一个巴尔干联邦国家,在东方集团里和苏联比肩。因此他曾在希腊内战中公开选边站队,而苏联此前已与英国达成协议,承诺不介入希腊内战,而且苏联也不希望看到“巴尔干联邦”的出现,因此在这方面和南斯拉夫出现了根本分歧。
南斯拉夫二战末期占领的意大利领土
此外,南斯拉夫在二战末期还从意大利手里夺取了部分领土,铁托希望让这些领土正式成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特别是今天意大利北部城市特里雅斯特周边地区,但他的这种主张受到西方的强烈反对,为些南斯拉夫还曾几次与西方在这些地区发生过军事冲突。比如从1945年到1948年,南斯拉夫战机就曾在争议领土周边4次击落美军运输机。而当时苏联仍然处在二战巨大破坏的恢复期,不愿与西方发生直接军事对抗,因此强烈反对南斯拉夫对西方的强硬立场,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在此时已经产生了严重矛盾。最终双方的矛盾在1948年5-6月间公开化,南斯拉夫与苏联决裂,成为了一个维持社会主义制度,却游离于东方阵营之外的国家。
因为之前南斯拉夫与西方的紧张关系,所以苏南决裂之后,西方刚开始对南斯拉夫仍然保持了一定距离。但不久后西方发现南斯拉夫和苏联之间的决裂是玩真的,因此很快发现了南斯拉夫的战略价值,迅速与南斯拉夫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关系。而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的关系虽然在赫鲁晓夫执政之后有所缓和,但南斯拉夫仍然始终坚定地表示自己不会加入华沙条约,所以双方在关系最好的时候也只是维持一种冷和平状态。
南斯拉夫在冷战期间成为了两个阵营之间的缓冲地带
而相反,南斯拉夫与西方各国却是实实在在地友好关系。比如在1967年1月1日,南斯拉夫单方面宣布对所有外国免除签证,允许各国游客自愿前往南斯拉夫旅游访问。而当时南斯拉夫与东方集团的关系仍然十分紧张,在南斯拉夫与东方各国的边界上,南斯拉夫布置了重兵布防。所以其实这个免签待遇等于完全是针对美国和西欧游客实施的。来自西方的游客也成为了南斯拉夫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
另外也是在1967年,南斯拉夫还配合美国呼吁阿拉伯各国承认以色列,而这种表态也是完全与西方阵营一致的。而美国政府官员也曾投桃报李,对南斯拉夫表示过公开的支持。比如曾任美国驻南斯拉夫大使的沃伦·齐默曼就曾表示美国支持南斯拉夫是基于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而在1960年代,美国还曾表示决不会坐视苏联对任何欧洲中立国家动武,而这里的“中立国家”主要就是指的南斯拉夫,因此等于美国也曾为南斯拉夫提供过军事保护。而除此之外,南斯拉夫还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在195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曾经一度有成为世界第三极的态势,而铁托在当时曾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风光得意的铁托
而在政治关系热络的同时,南斯拉夫与西方的经济合作也非常密切。从南斯拉夫与苏联决裂之后,西方各国银行就开始非常慷慨地为南斯拉夫提供了大量条件非常优越的贷款。而南斯拉夫利用这些贷款大量投资一些尖端技术,所以南斯拉夫的经济在1960年代到1980年代初在国际上也曾非常有竞争力。除此之外,南斯拉夫还与西方国家开展了密切的经济合作,在1970年的高峰时期,南斯拉夫20%的劳动力,也就是110万工人都在西欧国家打工,其中一些人最后还干脆移民到西德等国。但南斯拉夫对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高度依赖,也为其后来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最近这些年,网络上有很多说法认为铁托时代对南斯拉夫境内最大的民族塞尔维亚族有过许多打压,而这些打压为1990年代南斯拉夫的解体埋下了伏笔。但这种说法却是非常片面的,因为它忽略了二战之后的南斯拉夫是如何重建起来的。
二战期间被一分为六的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是在一战结束之后几个南方斯拉夫民族联合组建的国家,但在二战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之后,南斯拉夫就已经完全被肢解了。在当时,塞尔维亚被德国直接占领,克罗地亚则成立了纳粹德国扶植的克罗地亚独立国,南斯拉夫其余部分则被轴心国成员意大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阿尔巴尼亚分别占领。而南斯拉夫各个民族的形成本来就是因为在历史上受到域外不同强权的统治,使本身非常接近的族群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二战时再次被列强分而治之,等于给本来就矛盾重重的南斯拉夫各民族又增添了新的矛盾理由。比如说在1990年代爆发的科索沃危机,其实就跟二战期间德国把科索沃地区强行割让给阿尔巴尼亚有很大关系。
中世纪末期被不同域外势力瓜分的南斯拉夫地区,而这才是南斯拉夫民族矛盾的深层根源
所以在二战结束时,其实是铁托把本已分裂成六份的南斯拉夫重新捏合在了一起。如果不是他抢在苏美军队到达之前统一了南斯拉夫大部,可能二战之后根本就未必能重新出现一个新的南斯拉夫国家。但铁托本人却不是南斯拉夫最大的民族塞尔维亚人,而是克罗地亚人。所以如果把南斯拉夫说成是塞尔维亚族本位的话,其实是铁托这个克罗地亚人替塞尔维亚人完成了统一南斯拉夫这个工作,而在二战的历史已经证明,凭塞尔维亚人自己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晚年的铁托
在铁托时代,克罗地亚和科索沃等地区确实获得了相对比较大的自治权力,但这是建立在铁托在二战之后重建了南斯拉夫的基础上,因此在说铁托的政策为后来南斯拉夫解体埋下了伏笔时,恐怕也还要加上一句,如果没有铁托,可能根本就不会有二战后那个南斯拉夫。如果是美苏主导巴尔干的战后局势,可能直接就按照21世纪南斯拉夫1分为6甚至1分为7来安排了。所以说铁托的政策导致了后来南斯拉夫的解体是非常片面的,其实到铁托1980年去世时,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还是相对和谐的。而且铁托还在执政期间在南斯拉夫设立了南斯拉夫族这个民族,鼓励境内不同民族的人放弃原有的民族属性,自愿把民族改成南斯拉夫族。到1981年,南斯拉夫境内已经有120万人自愿放弃了原来的民族归属,自认南斯拉夫族。所以其实他在执政期间,也曾试图促成南斯拉夫国内各个民族的融合,以保证南斯拉夫这个国家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