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审美被群嘲,美的启蒙其实源自生活,家长在家就可以做

2019-12-26     奶果妈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一段时间,"墓地style招牌"、"土气校服"、"年代感十足的课本插图"、"奇葩造型建筑"等等中国式审美被群嘲。近期这些令人唏嘘又觉得辣眼睛的新闻频出,使得"中国式审美"这个话题再次被放在聚光灯下讨论。

其实,"中国式审美"不是一个新兴的话题,它以前就被激烈地讨论过,而且一直被群嘲,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例如在2018年,第2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海报与同时期台湾金马奖海报的对比上了微博热搜。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两方海报的设计质量一目了然,其中蕴含的审美层次也能一眼分出高下。网友嘲笑道:"金鸡奖的面子从海报就开始丢了。"

尽管网友嘲弄得热火朝天,但是我们在其中可瞧出了无奈与尴尬。一些人嘲笑:"中国审美毫无长进",一些人讽刺:"这就是中国特色"。

太多国人的审美仍然停留在"红红绿绿""大红大紫""锣鼓震天"这些老旧的观念上。很多人对设计和艺术有时间、有精力、有经济能力、也有热情,但是,却唯独缺少了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中国式审美":从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开始,美就被"传统"压抑

陈丹青曾说:学校教会了我们竞争和规则,却没有教育我们如何感受美。

审美,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虽然有数千年的深厚文化,又居于有世界第二的经济地位,但是"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究竟是为什么,"中国式审美"就如此根深蒂固呢?

实际上,从学生时代开始,具有艺术感的美就被"传统"压抑,乃至覆盖、取替。

很多老一辈的人几乎没有在求学生涯中接受过良好的审美滋养。随着年龄增加,课业愈加繁重,在中学阶段,老师和学校只注重培养孩子的应试能力,音乐课、美术课都被用作补习,多数人都认为"只要成绩好,学不学艺术都不重要。"到了大学,美术、音乐等一切与审美有关的课程,始终被认为是副科,选修的分数也不会比数理化高。

并且,很多家长认为"爱打扮的孩子肯定成绩差,爱音乐就是不务正业"、"花钱带孩子去博物馆、艺术展,还不如多给孩子买两斤肉吃。"

然而,时代在进步,审美力已经逐渐发展为新时代需要的能力。现代社会更需要住美的居所,美的衣服,美的食物,美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处细节。

为了防止祖国的花朵成为"美盲",审美教育就不可或缺,而且家长对孩子美的启蒙有着重大的责任。

家庭美育:孩子在生活、自然和传统中探索美

  • 以生活为题:美感认知从小抓起

如上所说,由于从小的应试教育和扭曲的实用主义的影响,孩子对没敢认知缺乏,导致他们只一心扑在学习上,忽略了对生活得观察、漠视了对美的探索,因此,中国便可能出现许多年幼的"美盲"。

"生活处处皆艺术",艺术不仅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很多丰富而珍贵的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美其实一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 《在游戏中给孩子美的启蒙》:用游戏锻炼孩子的审美能力

对于美学教育,蔡元培先生提出实行的三大途径: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其中,家庭美育无疑离孩子最近,最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

要想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培养起孩子的审美能力,家长可以借鉴《在游戏中给孩子美的启蒙》一书中的方法。

作者李欣睿说:"做了这么多年的设计,能为孩子设计出美好的游戏,是我觉得最有价值和成就感的作品。"

《在游戏中给孩子美的启蒙》就是一本关于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在生活、自然和传统中探索美、习得美的家教书。这本书介绍的是让孩子在游戏中锻炼学习美的技巧,既能够开发孩子的右脑,提高孩子的审美力、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又更能促进孩子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的多方面发展。

"交互游戏":最高级的美育可以在游戏里诞生

"每一天都可以在美育,每一时都可以有游戏"。作者先设计出了多个"交互游戏",灵感来与自己擅长的用户体验以及交互设计。而这些游戏的共同特点都是"美"。

玩耍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游戏让孩子亲身去认识各种各样的事物、感知这个世界的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成长。

游戏与美育的结合能产生不一样的火花,它既能让游戏看上去更美丽、更有魅力,又能将美学教育悄然融入快乐的游戏时光中,让孩子在玩耍中得到美的滋养,美的启蒙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 理性的智慧启迪同样重要

一个常见的美学误区是美只存在于感性之中,但是很多美丽的事物都是感性与理性的结晶,也有的就是理性的。据此,美育不仅仅是感性的教育,更离不开理性的智慧启迪。

一个乐于探索美、善于发现美的孩子,少不了理性的认识。只有感知力、敏锐力好的孩子才能灵敏在生活中发现他人不能发现的美。

因此,家长在用情去感染孩子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孩子理性的知识,让他受到理性的熏陶,在探寻美的过程中保持清晰的头脑,找到更有价值的美丽。

  • 游戏玩耍:春夏秋冬各不同

要想发现纯粹的美丽,不妨把目光移向大自然。天地之美在春夏秋冬四季转换,每个季节都拥有独特的动人之处。

春: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浇水-舀水-浇水-舀水"的小游戏,用竹子做舀子,在古老的石槽或清澈的河涌里舀水,也可以与孩子在院子里戏水。

夏:太阳花有着夏日的勃勃生机,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摘葵花籽,一颗一颗地引导孩子把瓜子从葵饼上摘下来。

秋:秋季石榴鲜嫩多汁,引导孩子把一个石榴剥籽、榨汁,完成后与孩子一起享受石榴汁的清甜。

冬:甜甜的麦芽糖是不少人童年时的记忆,孩子转着罐中的麦芽糖,看着麦芽糖旋转,欣赏着它的色泽、质地。

在这些与自然的游戏中,孩子的各类感官被逐步打开,受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

  • 游戏设计:有逻辑的游戏体验

此书把美育游戏归为5大主题:乐自然、食正味、弄良物、承传统以及育初心。

乐自然:在自然中发现世界的玲珑和精巧,在其中快乐成长。

游戏:冻冰花——带着孩子捡冰花,挂在房间里。

食正味:让孩子品尝各种食物。

游戏:桂花蜂蜜水——给孩子泡一杯规划蜂蜜

弄良物:摆弄各类玩具。

游戏:do re mi——把几个瓶罐灌上水,像演奏乐曲一样敲打平身,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

游戏:兑颜色——给孩子上一堂颜色实验课,让他把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观察最终的颜色变化。

承传统:观看独具匠心的汉代工艺品、笔锋如剑的晋唐书法、朦胧婉转的宋元山水,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美。

游戏:学习毛笔字、古典山水画,一开始可以先临摹。

育初心:保持寻找美丽的初心

游戏:水中墨舞——把一滴墨滴到水里,观察水墨交融的神奇画面。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而且,审美能力是一个人核心竞争力。对孩子的美学感知进行启蒙、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的好方法是让在孩子在游戏中发现美。

玩游戏的背后更是与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玩耍的美好时光,伴随着五官的刺激,让孩子在感官高速发育时期得到最好的滋养,更好地与"美"在一起。

我是奶果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w6RSW8BMH2_cNUgRek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