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口碑佳作,5星不够打

2020-06-05   五杀电影

原标题:这部口碑佳作,5星不够打

现在推荐它其实有点晚了。

前段时间资源刚出来的时候,我就下载了。

但是考虑到这是一部温情电影,我害怕看哭,一直没看。

昨天看完,果然。

说它是今年上半年最感人电影,一点也不为过——

《标准之外》

Hors normes

本片导演奥利维埃·纳卡什和埃里克·托莱达诺。

既是发小,又是老搭档。

在2011年就推出了超高口碑佳作《触不可及》。

对,就是这部常年占据豆瓣250一席之位的经典佳作。

后来他们又合作了两部爱情题材的电影,可惜口碑不尽如人意。

直到去年,两人又回归到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将目光聚焦于社会边缘群体。

推出了这部《标准之外》。

不负众望,电影取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好成绩。

这次两人将镜头瞄向了“自闭症人群”

布鲁诺经营着一家非盈利福利院。

专门用来收治社会上其他机构不接受的自闭症患者。

他的好友马利克,也经营着一家机构。

专门招收一些来自贫穷地区、在暴力环境长大的低学历青年,并且培训他们一对一照顾自闭症患者。

两个机构职能互补,不但为这些孩子们提供住处,也解决了不少就业难题。

其实,要做到如此,并不简单。

因为这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们不擅长沟通,常常无法表达自己的喜好,部分小孩还会出现暴力自残倾向。

所以这些负责照顾他们的人员着实不易。

好在这些负责照顾自闭症孩子的青年们在这个有爱的大家庭里,会做到用爱包容对方。

但好景不长,某天两个调查员来到布鲁诺的机构检查。

因为机构是非盈利的,布鲁诺办这家福利院的经费几乎全部来自民间爱心人士的捐助。

所以环境难免会达不到专业公立医院的标准。

但在检查员眼中,这里不但环境脏乱差,还不具备营业资质,照顾患者的人也不是科班出身。

这一切都太在标准之外了。

更可怕的是,在这关键的节骨眼上。

一位工作人员迪伦由于工作疏忽,导致一名名为瓦伦丁的自闭症男孩走失。

这直接导致机构面临着被取缔的危险。

可机构要是没了,很多具有暴力倾向、不服管教的孩子们该去哪呢。

思来想后,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先找到瓦伦丁。

于是黑人小哥迪伦,就这样踏上了一条找寻瓦伦丁之路。

瓦伦丁是这群自闭症患者中尤为特殊的一个。

父母离异,母亲住院,父亲不知所踪。

他脾气阴晴不定,会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发雷霆,还习惯戴着头盔保护自己。

而负责照顾瓦伦丁的迪伦起初也总是麻烦不断,经常不得不为瓦伦丁善后。

瓦伦丁最初也是对迪伦充满敌意。

直至某次,迪伦记住了瓦伦丁爱喝可乐,看瓦伦丁口渴的时候给他倒了杯可乐。

瓦伦丁才开始放下对迪伦的戒备。

而在找寻瓦伦丁的过程中,迪伦的心态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他也从曾经的小混混变成了一个有爱心的人。

正是因为迪伦的转变,瓦伦丁也逐渐感受到了人间的暖意。

终于有一天,瓦伦丁肯摘下了头盔,沐浴在阳光下。

瓦伦丁被找回,他们彼此也都迎来了新的人生。

面对咄咄逼人的检查员,平时温文尔雅的布鲁诺,忍不住咆哮起来。

他质问这些调查员:

没有人要这些孩子,如果孩子全交给政府,你们能照看好他们吗?

一时间调查员哑口无言。

好在经过政府的一番深思熟虑,布鲁诺的这家福利机构最终被得以保全。

那些自闭症的孩子们终于能继续生活在这个有爱的大家庭里。

整部电影虽说不上有多强烈的叙事冲突与戏剧张力。

但这种感人至深的电影才最打动人心。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

布鲁诺的原型是法国社工史蒂芬·班汉牟,马力克的原型是达乌德·塔图。

电影中的机构,在现实生活中也真实存在。

他们经营这个机构,为自闭人士提供了近二十年的服务。

导演知道此事后,灵感迸发。

用了两年时间打磨剧本,以一种接近纪录片的方式。

为我们呈现出自闭症机构里的人们,为了生活都在努力改变的动人镜头。

除了表现自闭症人群,以及看护自闭症人群的日常生活外。

电影还用了几条支线来丰富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培养的深厚感情。

比如布鲁诺与自闭症病人胖哥的日常互动支线。

胖哥是布鲁诺的第一位患者,虽然早已长大,可以独立生活。

但布鲁诺依旧对其放心不下。

他知道胖哥有暴力倾向,甚是担心,每天跟踪他坐地铁。

胖哥经常在地铁上忍不住按紧急制动按钮,导致他多次被送到警察局。

然后布鲁诺将其保释。

胖哥也会深感布鲁诺对自己的关心,开心地将头埋其怀里。

为了这群孩子,布鲁诺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这么多年来,他始终单身,甚至还吓跑了不少相亲者。

可以说无论是负责照料患者的人,还是机构的环境指标,都在标准之外。

但他们为了大爱牺牲自己的小爱,这种真挚的感情和人性的善良却是令人动容的

无论是创始者布鲁诺和马利克,还是救赎自己的迪伦,亦或是感受到爱意并自我和解的瓦伦丁……

最终都在爱与和谐的氛围里,实现了自我价值。

有的人传递爱意,有的人被爱治愈。

这群被边缘化的人物,虽然也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往。

但自始至终,他们都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从本质上来说,这样无私的爱才是最值得歌颂的音符。

另外,电影在歌颂人性赞歌的同时还暴露了不少社会弊端。

比如医院不愿招收这些自闭症患者,因为他们不易管理,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政府补助。

所以这些可怜人该何去何从,也是棘手又现实的问题。

布鲁诺正是因为考虑到这样的情况,才会毅然决然坚持多年用心经营这家机构。

标准之外,满是人情味和善意。

影片的结尾,是我最喜欢的一幕。

小胖哥在布鲁诺多年如一日的照料下,终于可以独立坐地铁了。

虽然这次他还是忍不住按下了报警的按钮。

但这次大家庭所有的人都抱着他,欢呼着离开地铁。

这样可爱质朴的行为让人动容。

是啊,医院和药物或许能让他们病情好转。

但是真正能治愈他们的往往却是那最无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