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宋倩乔英子,这片的养育方式更恐怖

2019-08-24   电影集中营

小欢喜,不欢喜。

前几天,《小欢喜》“乔英子跳海”引众网友泪崩。

你从来都是凭你自己的想法决定我的人生!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字字泣血,句句剜心。




纵观《小欢喜》的家庭模式,只有宋倩像驯兽师一样的培养着女儿。

方家有方圆和稀泥缓和气氛,季家父母对杨杨学习要求也不严,只有宋倩和英子的相处模式让人窒息。

一种因为爱,而拥抱过紧的窒息。


宋倩把女儿当做生活的全部,恨不得成为女儿的分身,帮她料理好一切事物,甚至帮她走她的人生。

英子跳海之所以能引起众人共鸣,正是因为很多人都拥有过被操控的人生。

我这么辛苦我为了谁?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望子成龙的心情也不只中国。

比如韩国几年前的一部电影,就刻画出了另一种窒息。

《4等》



就是“第四名”。

小学游泳选手俊浩每次比赛都是第四名,不管怎么努力,都是第四名。

只有冠军才会有资格进入更好的学校,但俊浩永远差几秒。

这让他妈妈十分焦急,在她心中,儿子游个第四名,比任何事都让她绝望。






电影主要围绕着“如何得冠军”展开内容。

为了让儿子取的好成绩,妈妈连请神拜佛的招都使了出来。

偶然间,妈妈通过其他家长得到了前游泳冠军光洙的电话。

光洙当年多次摘得金牌,但因不遵守纪律,我行我素而被赶出国家队。

曾经辉煌的亚运会冠军,沦落成普通的游泳教练。




被俊浩妈妈找到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可是会体罚的。

靠棍棒提高成绩的训练风格,在光洙从国家队学的。

当年他也是因为受不了教练的痛打而逃离国家队,直到多年后,他才明白教练的苦心。






怕孩子受苦,很多家长对于光洙的训练方法敬而远之。

但俊浩妈妈却说:不怕!我们学!

因为比起儿子被打,他更怕他得第四名。





影片花了大量镜头刻画俊浩妈妈,俊浩没进前三名,她就说:你打算过很差劲的人生吗!

尽管孩子只读小学六年级,她就直接跳过几十年,定义了俊浩“差劲的一生”。




就像《小欢喜》中,英子考试下滑到了第二名,一开始宋倩还说没关系,结果两句话不对付,她就说出了真正想法:

你都滑到第二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

俊浩妈妈看不见俊浩的努力,宋倩也不管第一名林磊儿有多强。

在她们心里,孩子的停滞不前或退步,就是巨大的危机。

只要没达到我的预期,你就狗屁不是。




妈妈和宋倩恐怖的相似,俊浩和英子也顺从的相似。

他很听话,为了有好成绩,让妈妈高兴,他接受了光洙的训练。

高强度的体能,超长的耐力训练,俊浩全都忍了下来,也包括棍棒体罚。

只要不专心,游的比之前慢,准有一顿棒子在后面等着。




在这种威胁下,俊浩在大会上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全家庆祝时,父亲却从小儿子口中得知,俊浩的好成绩,完全是被打出来的。

夫妻发生争吵,俊浩也首次透露自己的心声:我再也不想游泳了。

妈妈巨大的期望是他的负担,教练严厉的棍棒是他拼命向前的威胁。

他的奖牌是被逼出来的,当初因为喜欢选择的游泳,现在也找不到继续的理由。

除了痛苦,只剩抗拒。


在孩子顺从时,压力还只是单方面的,俊浩妈妈只是焦虑迫切地想让儿子游进前三。

当俊浩拒绝后,妈妈魔鬼般的逼迫扑面而来。

歇斯德里的控诉:我付出了这么多!谁允许你擅自决定的!我都是为你好!你个不懂事的孩子!




找到教练不断哀求他,继续教俊浩游泳。

怎么打都没有关系,只要能得冠军。

当时看到这里,“这妈疯了”是我的唯一感受。

不知多少父母用“为你好”伤害虐待着孩子,也不知他们何时能醒。




没有不是的父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传统观念似乎没有国界。

为让孩子成才,按照自己规划的路线走下去,途中吃多少苦,受多少罪都没有关系。

这些理论在局外人看着可能成立,放在当事人身上就成了伤痕。




英子站在栏杆上,绝望地哭诉自己要去南大的原因,是为了逃离母亲。

俊浩面无表情地问妈妈:是不是只要我得了金牌,被打成什么样你都无所谓?




在她们心里,孩子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应该继承自己的意志。

更恐怖的是,在俊浩抗拒后,妈妈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小儿子身上。

你是妈妈的什么?我是妈妈的希望。


一轮新的改造计划又开始,让人不寒而栗。




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四等》的俊浩妈妈如此,《小欢喜》中的宋倩也如此。

她们活的没有自我,宋倩每天给女儿做饭辅导,俊浩妈妈每天凌晨4点送孩子去训练。

妈妈对孩子无条件的付出让人感动,但极端的控制也成了毁掉孩子的匕首。

宋倩无视英子喜欢天文的爱好,一心让她考清华,俊浩妈妈无视孩子喜欢游泳的初衷,一心要他拿第一。




爱好被抹杀,付出也让孩子窒息,俊浩无论如何都不学了。

正如光秀提醒俊浩妈的那样:如果没有你,俊浩会拿冠军。




可控制型母亲总会说:没有我,孩子可怎么办啊?

《四等》接着陈述事实:就算没有你,孩子也会好好长大。




是的,自他出生那刻起,孩子就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母亲生命的延续。

可这点很多母亲都搞不明白。

除了对窒息式母爱的思考外,《四等》作为一部有关游泳的电影,水下镜头也相当美。

阳光射进水中,形成斑驳的纹路,俊浩不自禁地顺着光游了过去。




片中关于俊浩“追光”的特写看着无心,却暗有深意。

纵向的泳道,无数孩子在其中相互竞争。

横向的光路,俊浩像鱼一样追光而去,那是他选择游泳的初心。

在功利心极强的当下,俊浩只是单纯的喜欢游泳,并不想得第一。




在英雄走过的路上,散步遛狗。

反励志的电影《四等》可以说打了传统教育的脸。




很多人拼尽全力,用名次定义自己的价值,就连天才冠军也曾选择放弃。

欲望压力,让人丢了初心。

但《四等》告诉你——

没成为英雄,成为自己也很好。

毕竟你是因为喜欢,才来的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