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东北粘豆包。又称黄豆包,容易储藏,食材都是自己家种的,成为一些地区的传统食物,北方人的最爱。是冬季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开始做的,然后放到屋外去自然冷冻,保存过冬。东北屋外的气温特别冷,冬天什么都可以放外面,大自然的冰箱。据说,它是源于满族人传统上喜欢粘性的食品,像豆沙包类食物。在寒冷的天气里长时间地进行户外活动,饥饿时拿来烤着吃。一切工艺源都是传统天然食品,粘豆包不但营养均衡,更包涵了古老文化传承,是粗粮细作的美食。
第二种,北方的酸菜。冬天一到,家家都开始淹酸菜了,有的白菜是自己家种的,没种的就去买白菜了,小时候白菜几分钱一斤,一买就是一车,冬天北方没什么蔬菜吃,家家户户都买几车白菜,挑好白菜,摘去残根烂叶、大黄叶,在太阳底下晒几天,一些晒成干白菜,能包包子吃,留一半洗干净,放在酸菜缸里,然后用热水烫一下白菜,最后上面放一块大石头压在头里。淹酸菜的工序好几道呢,过几天还要看看要不要在加水什么的,放入坛子内发酵、10天左右即可食用。来一盆酸菜炖肉,老香了。
据说,酸菜是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传入朝鲜半岛。把白菜排列放整齐,盐撒在上面再压紧,一个月后捞出来晒干,可长久保存,称为冬菜。到了清朝,觉得这种菜干不如鲜菜好吃,慢慢的发展成为酸菜,谢墉的《食味杂咏·北味酸菜》记载了酸菜的制法:“寒月初取盐菜入缸,去汁,入沸汤熟之”。腌菜即白菜冬天以淡盐水浸之,一月而酸。这里所说酸菜的制法与我们当今的做法基本相同了。
第三种,糖炒栗子。一到秋冬季,经常能看到楼下一口大炒锅旁边,围着很多人,等着栗子出炉。油田亮亮,热乎乎的栗子,还有点烫手呢,忍不住就想先吃一个,剥开一个放进嘴里,那叫一个香甜软糯。
糖炒栗子是著名食品,在京津一带也是具有悠久传统美味。糖炒栗子的由来:南宋时,陆游在《老学庵笑记》中曾记述这样一段动人的故事。他说:“故都(指北宋的汴京,即今开封)李和炒菜,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接着写道:“绍兴中,陈福公及钱上阁,出使虏庭,至燕山,忽有两人持炒栗各十裹来改…自赞曰:‘李和儿也。’挥涕而去。”据此可以推知,汴京的炒菜专家李和在外族人侵时家破业敝,他的儿子带着炒栗的绝技流落燕山。他用献给故国使者的栗子,表达自己对统一祖国的热望。
第四种,烤红薯,又称烤地瓜。分红色和黄色还有紫色的。秋冬季的午后,走在街头巷尾,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烤红薯的香味,定眼一看,烤红薯的炉子就在前面。买上一个,拿在手里热乎乎的,像个暖水袋。薄开皮,糖汁都粘在手上了,吃一口,软糯甜香,那叫一个美。老少喜爱、最原味、最健康的美食。
据说,它的由来,还与清乾隆皇帝有关。晚年的乾隆被“老年性便秘”所苦,御医们虽试过千方百计,仍然无效。一天,小太监眼见御厨们忙完皇帝的膳食,利用大灶的余温,丢进几颗地瓜烤,不一会,地瓜被烤的又焦又香,就趁热吃了起来,散步来到御膳房的乾隆,闻到一股浓郁的焦香味,他问贴身侍卫:“什么东西如此之香?”小太监一见皇上,赶紧跪下磕头:“启禀万岁,这是烤熟的地瓜。”小太监将烤熟的地瓜呈给皇上,乾隆吃后赞不绝口:“嗯!软绵绵的!香甜甜的!真好吃!”从此,烤熟的地瓜就成为乾隆饭后必吃的甜点,隔了一段时日,令御医束手无策的便秘竟不药而愈了,乾隆又重展欢颜。从此,宫廷和民间就流传:地瓜能治疗老年性便秘。
地瓜本名甘薯,又名番薯、红薯,被古医书列为长寿的食品,具有益气生津、补中和血、通便秘、宽肠胃、排毒的功效。
第五种,大闸蟹。秋风起,蟹脚肥。每年的9-11月,都是大闸蟹膏满黄肥肉多的时候,此时的大闸蟹,蟹膏肉满,蟹黄顶盖,只需清蒸,涮锅,都能吃到最鲜美的口感。咬上一口,肉质细嫩,鲜香味美,在浇上点蘸料吃,简直让人欲罢不能,越吃越想吃。
河蟹味道鲜美,是江南地区人们的最爱,苏州最出名的螃蟹当然要数阳澄湖的大闸蟹和太湖蟹了。秋风送爽之时,正是蟹肥膏红之日。一般在9月中旬开始,苏州的蟹农陆续开捕,馋嘴的吃货们早已经等不及了,匆匆来此饱口福了。
第六种,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小吃,只有在冬天才能吃到。一般用山楂或野果用竹签串成,糖稀裹上后冻硬,吃起来又酸又甜,还很冰。是北方冬天常见的小吃。在天津又称糖墩儿,在安徽凤阳叫作糖球。现在的冰糖葫芦种类齐全,只要是水果都能做冰糖葫芦。
据说,冰糖葫芦是来自南宋的宋光宗皇帝赵停。绍熙年间,赵停最宠爱的黄贵妃有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在宋朝年间就开始有了古式的做法。用竹签,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裹上糖稀甜脆而凉。在戏院、茶楼、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现已成为中国传统小吃。冰糖葫芦具有开胃、养颜、增智、消除疲劳、清热等作用。山楂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止痢疾、驱绦虫、散淤血消食积,特别是助消化。
第七种,冻梨。北方人喜欢吃。一般用白梨、花盖梨以及苹果梨冻制而成的,将普通白梨冻好的颜色是乌黑的。吃的时候用凉水化开,咬破一个小口,然后用力吮吸冻梨的汁水,那叫一个酸甜适度,凉爽可口。北方的冬天,室内都有暖气,温度比较高,吃个冻梨很解渴。因为过去缺乏保鲜技术,贮藏条件,没有什么水果,冻梨、冻柿子、冻苹果、冻海棠等,是当地特产,几乎是普通人家冬天能吃到的唯一水果。是北方冬天里的主要水果。对于喜好饮酒的人来说,酒后能吃上个冻梨,冻柿子,既解酒,又助消化。
第八种,柿饼。就是冻柿子做的。因为柿子不容易存放,但是可以把柿子做成柿饼,最好是吃柿饼上捂出白霜的,有嚼劲软糯香甜,而且还有清热润肺的作用,做好的柿饼可以放一冬天呢。
柿饼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小吃。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营养价值很高。柿饼天然晒制水分蒸发而成,风干后表面呈现白色物质,主要为柿霜成分果糖。柿饼可以补充一些微量元素,但胃消化不好的人,体寒的人不适宜吃柿饼。
第九种,莲藕。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粗纤维,还含有钙、磷、钾等矿物质,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秋冬季节,莲藕十分新鲜、美味,是应季食物的最佳选择之一。莲藕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推动肠胃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莲藕中含有较多的粘液蛋白,能促进脂肪、蛋白质的消化,另外,吃莲藕还能促进体内粪便的排出。莲藕原产于印度,很早便传入中国。莲藕制成粉,能开胃清热,滋补养性,消食止泻,预防内出血。是体弱多病者上好的滋补佳品。
【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并致谢意!欢迎各位朋友评论点赞,记得关注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ncGhG8BMH2_cNUg7KW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