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顶级军工技术,能扛住鱼雷攻击的核潜艇,在演习中不幸丧生

2019-10-28     小微镜

2000年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一直到今天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到底这艘潜艇是被敌方击沉,还是自身发生了严重事故?

2000年8月12日,上午11:30左右,位于巴伦之海附近的挪威地震台监测到一次海底地震,震级为1.5级,2分14秒之后又发生一次地震,震级为4.2级。这两次震源中心点大约有500米的距离,而俄罗斯正有3艘潜艇和30艘水面战舰,在这个地域进行演习。

事后才知道,这是库尔斯克号潜艇遭遇两次爆炸之后,沉没在海底。库尔斯克号潜艇,是俄罗斯采用当时最顶级的军工技术建造的。它采用双层壳体,外层为80毫米的橡胶,内层为8毫米的钢板。甚至俄罗斯方面声称,它能够承受北约任何一枚鱼雷的直接击中。

在库尔斯克号潜艇上,装备了18枚反舰导弹,24枚巡航导弹,30颗9米长的鱼雷。更重要的是它属于典型的攻击型核潜艇,装备了两座核反应堆。如果它被摧毁的话,将会产生巨大的核污染。

在当时演习时,库尔斯克号得到鱼雷训练的许可,在11:29向一艘巡洋舰发射两颗训练鱼雷,结果11:29时,海底传来了两声闷响。当时演习部队以为,两声爆炸声只是演习的一部分,也就没有在意。时间过去了6个小时之后,俄罗斯海军才发现,库尔斯克号并未按照计划与指挥部进行联系,接着俄罗斯派出直升机前往演习区域搜索。在意识到事态严重之后,参加演习的一半战舰和3000名水兵开始搜索库尔斯克号潜艇。

俄罗斯派出的搜索救援船,放出的海底救援车,在海底108米处找到了库尔斯克号。但是,在救援过程中,海底救援车撞伤了自己的外壳。在经历了调整之后,第2辆海底救援车潜入海底,却根本没有找到库尔斯克号潜艇。第二天凌晨5点,第3台救援车进入海底之后找到了库尔斯克号,但救援车却发现自己没有电了,需要16个小时来充电。最终准备第4次救援时,海面刮起大风,水下救援车无法工作,救援行动暂停。最终由于救援方案的改变,以及时间的延迟,导致了库尔斯克号失去了最佳的救援黄金时间。

俄罗斯方面的调查认为,8月12日上午一颗鱼雷内部的过氧化氢发生泄漏,最终遇到铁锈,产生高温引发爆炸。随后引起了大火,导致5~7枚鱼雷一起爆炸,将库尔斯克号的前部彻底炸没了。不过万幸的是,当时核反应堆处于关闭的状态,没有导致核泄漏问题。但也有人声称,库尔斯克号是被美军潜艇击沉的。因为当时有美军潜艇在监视俄罗斯举行的海上演习,最终美国免去了俄罗斯15亿美元的债务。但这只是传言,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这艘永远不会下沉的潜艇,在巴伦支海演绎了一首悲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hL4E24BMH2_cNUg_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