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刚到一半,清华就开学了?没错,学霸总是先开学……
今天,清华大学正式迎来了3800余名“九字班”新生,其中包括“诗词才女”武亦姝、“围棋‘七冠王’”柯洁等……
每个系的迎新方式都有自己的特色
拍一张特别的学生证
和家人一起留个影
根据清华大学的新闻,我们也来看一下这些“迎新花絮”。
天津双胞胎姐妹携手走进清华
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的戴蓓、戴蕾是清华2019级新生中唯一一对双胞胎姐妹。
姐姐戴蓓入读临床医学类,妹妹戴蕾则是化生类新生。姐妹俩的容貌和专业虽然不完全一样,对起话来却是异口同声、格外默契。
爱唱歌、爱画画、爱动漫、爱打羽毛球……作为理科生,姐妹俩的兴趣爱好丰富多彩,性格也非常活泼开朗。
选择医学和化生专业,她们对紧张的学业强度已经作好了思想准备,尽管如此,她们还是希望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生社团和社会工作,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全方位体验清华的精彩与优秀。
围棋史最年轻的“七冠王”柯洁
“进入清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那就是顺利完成报到!”柯洁一手拿通知书,一边笑着弯腰认真办理入学手续,阳光洒脱,笑容温暖。
迎新现场,柯洁的出现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作为近几年中国围棋第一人以及世界顶尖围棋选手,柯洁目前已是世界围棋史上最年轻的“七冠王”,从四段直升九段,17岁时已排名世界第一。
2017年5月,他与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的三盘大战,更是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柯洁今年22岁,已经是中国棋坛上的传奇人物。然而就在这一年,他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加入清华,成为清华人!
在被保送清华后,他曾表示:“我希望能够沉淀下来,去安心地做一件大家都觉得很平常、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上大学。”
柯洁是个努力的男孩子,“选择清华,就意味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新生报到前不久,柯洁仍然一直在努力学习,每天都读书到很晚,“围棋比赛和学习都非常重要,只有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才能追赶上来。”
面对大学生活,柯洁希望沉下身心,能像大家一样面对大学这个新起点、新征程,希望分配好学习和下围棋的时间,不希望大家对运动员有刻板印象。
第一次以清华人的身份走进校园,柯洁表示充满期待。“梦想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我会努力与老师同学们好好相处,多向他们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励志男孩林万东
清晨,林万东独自一人背包来到清华园报到。抬头看天空,天朗风清。“像家乡云南的天空一样亲切,也像极了未来的颜色。”
一个多月前,清华大学的一纸捷报,辗转2300多公里,抵达云南省曲靖市阿都乡的贫困考生林万东手中。那时的他,正大汗淋漓在工地打工搬砖头。
林万东出生在云南宣威市阿都乡一个山村中,这里是深度贫困地区。家里姐弟三人,姐姐在上大学,弟弟还在念高一。
父亲因病不能干重体力劳动,全家的经济来源都靠母亲在昆明的一家工地搬砖背沙。承受着几倍于寻常家庭的压力,这个即将有两名大学生的农村家庭没有被击倒。
今年高考,林万东考取理科713分,通过清华大学“自强计划”被自动化系录取。高考结束后,林万东曾去到昆明的一处工地陪母亲一起打工。他在日记中默默写下:“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才会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今日,新生活开启,林万东充满希望。“清华太美,老师同学们无比亲切,我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和生活,也希望未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贡献力量。”
杨晨煜:希望能做真正的清华人
来自广西南宁二中的杨晨煜无疑是2019年的高考“明星”。考出全国实考最高分730分的他,已通过选拔进入人工智能学堂班学习。
“最高分、最高颜值、多才多艺”是媒体给予他的赞美,而他却说:“我并不认可这样的概括方式,高考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问题,努力才最重要。”
迎新当天,杨晨煜身着深蓝色T恤,始终面带微笑,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清爽干净的阳光大男孩。谈到为什么选择清华时,他大方地表示:“这里是我一心所向。荷塘中如流水般的月色,清华学堂中厚重的历史都深深吸引着我。”
杨晨煜被选拔参加了今年的“新生骨干训练营”。为期三天的活动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清华大学中集体的力量。
“无论是班团组织还是社团协会,集体将每一个人团结在一起,给予每个人温暖与帮助,发挥着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杨晨煜说。作为新生骨干的他,也全程参与了今年的迎新工作,践行了自己在训练营中服务班团建设的信念。
来到清华,杨晨煜想对自己说:“希望我能成为真正的清华人,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不忘初心,从始至终。”
四川双胞胎双双圆梦清华
“9字班”新生中共有4对双胞胎,来自四川石室中学的张家杰、张家豪兄弟就是其中的一对。今年高考中,两兄弟都考出了优异成绩。
关注时事、心系芯片自主研发事业的哥哥张家豪选择了电子信息类,而以清华计算机科学为学术圣地的弟弟张家杰则即将开始他在清华人工智能学堂班的学习。
“我和哥哥性格大同小异,只是哥哥做事比我麻利,也相对倔强,我会比较‘佛系’一些。”张家杰这样评价自己和哥哥的性格。
而哥哥张家豪则打趣说:“我们俩的主要区别是我比较瘦。”说起过去常常被老师和同学认错叫错的“尴尬”经历,两人相视一笑,默契显而易见。
自小起,两兄弟就在父母的鼓励下共同制定成长目标,在学业之余参加各类竞赛,培养了各自浓厚的专业兴趣。两人还有着共同的业余爱好:热爱篮球,喜欢NBA,有诸多彼此都熟悉的球星……
“我们上高中时几乎天天打球,既减轻了压力,也锻炼好了身体。”正因如此,他们对清华园的期待远不止学术上的精益,多姿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节庆时紫操上的各类聚会,丰富而专业的社团活动,都是他们所追求的清华生活。
张家豪说尽管来过很多次清华,对这里并不陌生,但迎新日的感受还是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兴奋。“多年努力,终于圆梦清华,心情无比兴奋。”
对于即将在清华园里展开的精彩生活,两兄弟充满了信心:“相信在清华的四年,我们能学到许多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广博而专业,阳光而深邃。”
刘雨桐:多次亲近清华 终于圆梦新雅
毕业于襄阳四中的文科考生刘雨桐曾参加过清华大学的暑期学校、人文社科冬令营和优秀新生夏令营等活动。
她说,多次亲近清华,但每一次的心境都不一样,“现在正式成为了清华人,对清华生活充满了期待!”刘雨桐在迎新当天显得格外沉着而自信。
刘雨桐即将进入新雅书院学习,她说:“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通识人才,我希望自己在新雅书院的学习中全面发展。”
8月11-13日,刘雨桐还参加了“2019年清华大学新生骨干训练营”,感受到了清华的集体凝聚力,对班团建设工作有了初步感知。
拍照时,她取下了肩上的背包,放下手机,“轻装上阵”的姿态背后满是对未来的笃定。
最小新生鹿泽宇
化生类新生鹿泽宇出生于2004年,是3000余位新生中年龄最小的,既有充满活力的性格和表达,也有一份超乎年龄的成熟认知。
鹿泽宇曾获得第32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银牌,化学是他的最爱。未来他也想继续在化学特别是超导体领域从事研究。鹿泽宇说,其实他从小对数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都很有兴趣,探索未知和大自然的奥秘,对他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学习之余,鹿泽宇也酷爱体育。他骄傲地历数自己对游泳、乒乓球和长跑的热爱与坚持。来到清华这样一个有着优良体育传统的学校,他自然是如鱼得水。
来自北京十二中的鹿泽宇虽然曾来过清华多次,但第一次以新生身份踏进清华园,还是有着别样的激动心情。
国际新生冉宁可
在清华综合体育馆的国际本科新生报到现场,来自美国的冉宁可(Nicholas Matthew Ramos)正在排队办理报到手续。酷爱计算机和数学的他即将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大类学习。
“我对软件开发很着迷,希望用数学这一强大的工具解决计算机科学上遇到的很多问题。清华大学的计算机学科很厉害,我期待今后能在这一领域认真钻研。”冉宁可说。
冉宁可还是位中国迷,他从高中开始学习中文,已经有三年学龄的他可以流畅地用中文与人进行交流。冉宁可还自编了学习中文的程序Fluent Reader,并与周围喜欢中文的同学分享自己编写的程序和学习心得。
冉宁可高中就读于伊利诺伊州数理高中,在这样一所人才辈出的学校,冉宁可不但各科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在学校内外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他曾连任高中学生乐团的团长,还是学校科学与计算机代码俱乐部的负责人。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生活,冉宁可特意提前几天来到清华。
“清华真的太漂亮了!这几天我才参观了一部分校园美景,未来还要好好探索。”面对未来,冉宁可满怀憧憬:“能够一边提升中文一边学习计算机专业真的太棒了!未来想去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工作,将自己的热爱付诸实践。”
2019级清华大学本科新生大数据
据了解,2019年,清华大学共录取内地学生3400余人,国际学生约300人,港澳台学生60多人。
内地学生中:
理工类考生占比77.3%,
文史类考生占比8.9%,
艺术类考生占比6.6%,
来自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不分文理)占比7.2%。
来自西部地区省份的学生约占26.3%,农村及贫困地区生源占19.3%,少数民族考生占10.9%。
快来认识学霸们
最小新生未满15周岁
2001年出生的最多占总人数的63.05%!最小的同学是2004年8月出生的!
今年才15岁!!
这个专业招生人数最多
今年是大类招生的第三年数理类以440人的数量再次夺得魁首而法学类第一次取代文理通识类(新雅书院)成为“熊猫”大类
男女生比例略超过2:1
清华2019级小伙伴们的男女比是2:1仍然与往届持平计算机类以7.33:1的男女比成为男生占比最多的大类艺术类男女比约为1:3。
本文素材来源于: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报、高中生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