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写过材料吗?
你曾有过怎样的经历?
下面的场景,是不是你曾经的,或者类似的写照?
一台电脑、一盏孤灯,香烟不离手,咖啡、浓茶不停嘴,最忠实的“伴侣”乃是泡面加火腿。
一台投影、一张桌,一包香烟、一壶水,三两个人一小屋,不知不觉一整宿。
一句话,反复琢磨、反复推敲;一个词儿,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真可谓一句话能憋倒“英雄汉”、一个词能卡出“英雄泪”。
一份材料,层层把关、层层改,一遍两遍刚起步,三遍四遍才刚刚有眉目,真是“一个材料不(搞)容(死)易(人),要是容(不)易(死)就怪(死)了(搞)。”
有道是,你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我在埋头写材料;你在阖家欢乐、消遣休闲,我在埋头写材料;你在喝酒吹牛、欢歌笑语,我在埋头写材料;你在坐卧躺倒、酣然熟睡,我在埋头写材料。
写材料,想写好材料,“一口吃不下个胖子”,必定有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大致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
壹:临摹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的最显著特征,是在接手一篇材料后,第一动作往往是检索前人“成品”、上网查找范文,要么用其框架,修修改改,要么用其内容,删删补补,最常用的键,乃是“Ctrl+C”“Ctrl+V”,最常干的事,就是把前人成品的“纸质版”转化为“电子版”,有时前言难搭后语、首尾难以呼应,而材料脉络取决于你找到了什么样的素材、材料质量取决于你拼凑的技艺。
用一首打油诗来说,就是:
新手小白刚入行,
白纸一张待挥毫,
呆萌无知一脸茫,
拼拼凑凑照画瓢。
贰:小成阶段
进入这个阶段,材料框架已有自己思路、内容写法也有自己风格,即便拷贝也是为我所用、服务材料,能略有些心得、稍有点上路,应对日常性、事物性的材料,绰绰有余,偶尔在推材料时,也能搭上几句话、插上几句嘴。但遇大型的、综合性材料时,往往笔高悬、难落下,有想法、没办法,有思考、没思路,个把小时下来,写写删删,进度缓慢、码字凑数,尤其是想写得深刻有味、妙笔神韵,尚需引路、还需点拨。
有道是:
构思布局自有意,
善用对仗和排比,
初见成效心自喜,
再上台阶需努力。
叁:迷茫阶段
材料时时写、篇篇写,耗精力、耗脑力、耗体力,渐渐走进“吃不饱”且又“余额不足”的透支困境,加之无暇看书、无力劲补,有种被掏空、被榨干之感,框架传统单一循环往复、词语陈旧乏味鲜有新意,习惯性翻找曾经之作、他人之文,对于写材料,不自觉会心有抵触、偶有畏惧,甚至怀疑自己、否定自己,那种“灯油将尽”与“外表光鲜”的冲突而导致的焦灼心理让人倍感煎熬。
真可谓:
一入材料深似海,
慢进快出被抽干,
逆水行舟进且难,
万里长征刚开端。
肆:傲娇阶段
长期的积累、磨练、沉淀,加之对周围环境的充分认知和熟悉精通,让你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佼佼者、所处环境中成为笔杆子,这时,倘若一般人擅改你的框架,调整你的文字,你会格外不爽、相当不服。而且在状态好时、灵感来时,且恰遇得心应手的材料类型,也能写得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特别是自感得意之作,闲来无事,也会偶尔翻出来孤芳自赏一番。
真是:
发际渐秃大挨目(M),
伏案久坐腰酸木,
勤勉不负辛劳苦,
日积月累见功夫。
伍:蜕变阶段
当有那么一天,你跳出了那个让你傲娇的“小圈子”,放眼高手济济的广阔天地,会情不自禁流露出“井底之蛙”的羞涩,也会不经意间泛起“欲钻地缝”的红晕。与此同时,谦虚渐渐成为你最绝美的品质、踏实慢慢变成你最耀眼的品行,你开始向经典、向名著寻经问道,向智者、向大咖请教切磋,于是,就有了蜕变于无形、脱胎于瞬间的惊艳。
真是应了那句顺口溜:
鼠目井观天,
只在窝里待,
抬眼周遭看,
高手在民间。
陆:自如阶段
走进这终极阶段,跳脱出“八股”对仗,不会刻意编词造句、一味追求合辙押韵,框架结构逻辑紧凑,破层分段清晰明了,古文经典信手拈来,言词表述精准简洁,让人读之不烦、阅之不厌,甚至少读一字都觉别扭、多添一字都显累赘。恍然间,才发觉写材料只是基于工作的思考,而产生的思想上的智慧结晶,绝不是闭门造车的美文。
此阶段,可以说:
鬼斧神工文字匠,
张弛有度任徜徉,
深邃浅出意自详,
字透灵魂心翱翔。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写材料,各家有各家的写法,各人有个人的看法,写的过程就是思考锻炼的过程,想写好,必定需要多读书、勤练笔、常思悟,提高自己才是硬道理。
作者:哲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