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融合创新加速器任颖:加速国家级科研机构与产业链对接融合

2020-01-14   芯青年

1月11日, 清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年会暨认知智能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李涓子、唐杰、刘洋,副教授刘知远、黄民烈,助理教授黄高以及阿里巴巴资深算法专家杨红霞、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杨强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

张钹院士(左)、唐杰教授(中)与陈左宁院士共同发布AI 2000榜单

活动上,清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和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发布了2020年“AI 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这一榜单的评选基于过去10年最有影响力的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的引用情况,通过清华大学研发的AMiner进行数据检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排序后自动生成,涵盖人工智能学科20个子领域。

下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圆桌论坛

中科院中科科技培训中心科创发展办副主任、中科融合创新加速器副总经理、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三维视觉专业委员会委员任颖应邀出席会议并在下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圆桌论坛中发言,与中科院软件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相关机构专家共论人工智能在行业中的应用与影响,并深入探讨下一代人工智能产学研用的融合创新发展方向。

任颖指出,从技术角度看,AI技术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但目前还存在科技产业应用单一性、不稳定性及数据安全等问题;而从整个社会层面看,社会大众对于AI的认识程度还不够,AI领域知识亟待传播和普及;从产业结构角度,我国工业目前智能应用程度不高,产业急需前沿科学技术助力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转型。中科院中科科技培训中心及中科融合创新加速器作为科技传播与科技服务的专业机构,对于“科技强国梦”承担着人工智能创新时代下的责任与使命。“从培训角度而言,我们将进一步以多元化手段强化面向社会大众、相关从业者的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传播普及工作;另一方面在科技服务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成熟企业运营模式,助力企业选择最优发展路径,加速企业成长。”

中科院中科科技培训中心科创发展办副主任、中科融合创新加速器副总经理任颖

谈及下一代AI技术在行业的应用场景,任颖认为,下一代AI技术如果能在算法上从感知智能迈向认知智能,并且在算力及数据传输速度上有大幅度提升,那么社会将整体向普惠型智能社会迈进。以中科融合创新加速器深度服务的两家科学院孵化的企业——中科视语与中科昊芯为例:中科视语专注于模式识别领域,在下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和数据传输的加持下,模式识别技术将在智慧交通、智能商业和智能制造等方面大有可为;中科昊芯专注于工业控制微处理器及机器视觉与图形图像处理专用芯片的研发,面向下一代AI技术将做好对于算力的需求支持,实现发展的升级跨越。

对于科技培训及服务行业而言,任颖表示,下一代AI技术会在培训中帮助更加精准地匹配学员或企业科技人才及相应人群的需求,在科技服务中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数据,辅助企业做出更加有益的决策。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技术,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战略规划的指导下,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产业界,我国在人工智能国际同行中均有不错的表现。任颖表示,中科院中科科技培训中心科创发展办及中科融合创新加速器将继续以“科技强国、科技兴国”的时代使命为航向,进一步助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的技术研究与产业链的对接和结合,做好科技传播助力者,做好科技服务深耕者,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到我国社会化、工业化的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