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郑国铭:何家垅就是我的阵地

2020-03-08   汉新闻

“电话答疑情切切,微信征询意盈盈。晨昏忙不停。接力奔波人影瘦,满目辉煌夕照明。真心为老兵。”这是一位军休干部为武汉市军休八中心何家垅服务管理处郑国铭写的一首诗。

郑国铭,1992年从部队退役后就在何家垅服管处(原何家垅干休所)工作至今。除夕开始,郑国铭就在何家垅服管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本着军人的责任和担当,为何家垅56户居民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他是冲锋陷阵的“排头兵”

作为何家垅服管处的负责人,郑国铭第一时间组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小孟,你负责组织微信接龙,并做好进出人员登记”“老张,你一定把门给守住,坚决执行全封闭管理”“老杨,你把电话守好,特别是休干的用药和用菜需求要记录详细”。就这样,他克服人手少的困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不怕难、不退缩,坚持每天上门摸排、清扫消杀、送药送菜,哪里有需要,他就在哪里,一干就是40多天。

郑国铭对何家垅服管处所有休干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都摸的“门清”。对于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高龄休干,他联系其子女进群,每日组织平安接龙,上报体温;对于空巢、独居的休干,他每天打一个电话、上一次门,确认老人的健康安全。

为落实上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工作要求,郑国铭带领工作人员,和社区一起拉网排查,上门为休干、家属和院内居民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圆满完成了对何家垅服管处院内3栋住宅楼56户、98名人员的情况摸排工作。

下沉社区后,郑国铭还扛起了摸排隔离、封控管理、生活保障的责任。在门岗值班中,他总是把最难熬的夜班留给自己,把相对轻松的工作留给他人。

郑国铭在悬挂下沉社区党员公示牌。

他是认真严谨的“实干者”

何家垅服管处实行封闭管理后,对人员车辆进行严格管控。有一天,院内的一位租户没有必要理由,要求开车外出,郑国铭耐心地进行劝返,谁知该租户拒不配合,准备强行冲卡,情急之下,郑国铭一步跨到车前,展开双臂,大吼一声“要想出去,除非从我身上压过去”,并叫值守人员“立即报警”,司机当场被震慑住了,老老实实把车倒回原位。

郑国铭每天都是最早到岗,最后一个离开。难事、急事、要事,他总是冲锋在前,休干有困难也总是第一个给他打电话。他的手机每天要不停地充电,大家都笑道:“郑科长的电话比市长热线都忙呐”。

郑国铭用一只喷壶,106瓶消毒液,默默完成了30080平方米消杀工作。他的微信运动步数每天显示在10000步以上,不停地爬楼常常使他汗流浃背,对此他却说:“没事,消杀必须不留死角,爬楼就当锻炼身体了!”

截至目前,何家垅服管处确诊病例为零、疑似病例为零、密切接触者为零,是武汉为数不多的“零疫情”小区。

郑国铭为休干住宅楼消毒。

郑国铭对院内公共区域和垃圾桶进行消毒。

他是真情服务的“勤务员”

随着武汉管控措施的不断升级,军休干部的日常生活也出现了不少困难,郑国铭总是不怕辛苦、想方设法为休干解难题、送温情。

正月初九,郑国铭得知院内有位休干突发肠胃炎,儿女又都在抗疫一线无法赶回,他立即联系社区干部,一起将这位休干送到医院检查治疗,为休干忙前忙后,当起 “临时儿女”。脱离危险后的休干说:“我真是有福,多了个好儿子!”

小区封闭后,考虑到大家买菜、买药不便的问题,郑国铭及时联系东湖医院,清理药房库存,为休干开展电话预约和送药上门服务,为居住在院内的休干上门送药,对于居住在外地的休干,通过邮寄将药品快递到他们手上。他还积极联系社区,想方设法保障休干的“菜篮子”。他和工作人员已为休干上门送药63人次,代购7次,团购蔬菜、肉类和生活物资221人次,送爱心菜98份。

郑国铭上门为休干遗属送爱心菜。

郑国铭帮助休干团购生活物资。

郑国铭是家中的顶梁柱,妻子身体也不是很好,疫情爆发后,他再无多余的精力过问家里,为此感到十分内疚。他总说:“何家垅的56户人家就我最熟悉,他们都指望着我,我不上谁上?疫情面前,我只能舍小家顾大家,召必回,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