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同治”是对水资源、
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进行统筹治理。
那么,2019年,
我市的“四水同治”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2020年,我市将如何推进“四水同治”?
1月10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 累计完成投资29.32亿元
2019年,我市共谋划“四水同治”项目七大类47个,总投资115亿元
当日上午,市区西郊237省道跨颍汝总干渠大桥处,干渠内荡漾着一渠碧水,河坡上铺满了米黄色的连锁砖;两岸的道路得到了整饬,绿色的防尘网覆盖着裸露的黄土;一辆洒水车在干渠两岸洒水,抑制扬尘……这里便是颍汝总干渠综合整治工程施工现场。
开凿于20世纪70年代的颍汝总干渠一直为市区输送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是许昌城市的“生命线”。但是,颍汝总干渠通水40多年来,多处河床淤积。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市水利部门实施颍汝总干渠综合整治工程。
“该工程是我市2019年为推进‘四水同治’而上马的一个重点项目!”市水利局规划计划科科长梁勇彬说,2019年,我市共谋划“四水同治”项目七大类47个(其中前期项目1个、建设项目46个),总投资115亿元,年度投资28亿元。截至目前,我市46个应开工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已完工项目25个,在建项目21个,累计完成投资29.32亿元,占年度投资的105%。
- 2020年,我市“四水同治”这么干
“许昌治水,秉持尊重水系自然条件,正确处理水系保护与综合利用的关系。”梁勇彬说,我市致力于打造林水相依、水文共荣、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宜居之城。
我市水利部门为“四水同治”定下了2020年的“小目标”:到今年年底,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有效提高,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控制,河湖管控能力有效加强,主要河道防洪减灾能力有效提升;中心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9%,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03,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9.3%;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
我市水利部门将着重做好巩固提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有力保障城乡供水安全、持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严格水资源节约保护、不断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等6项工作。
今年,我市将上马一批重点水源项目,加大引水开源,优化水资源配置。其中,中心城区再生水输送工程是一项重点项目。
该项目主要包括建设输水管道、提升泵站、臭氧处理设备、生态湿地等。该项目需要铺设两条管道(总长37公里)。第一条管道将瑞贝卡污水处理厂(21.5万吨/天)、屯南污水处理厂(3万吨/天)提标后的中水输送至颍汝总干渠。第二条管道输送清潩河下泄出境的部分生态水(21.5万吨/天),在河湖水系循环水量不足时输送至颍汝总干渠。两条管道合计每天输送再生水约46万吨。
中心城区再生水输送工程建设期为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该项目完工后,市区工业企业、市政用水,以及河湖水系等将获得新的保障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