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圆太太&甜十七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说过一句话:
“不逛菜市场的旅行,等同于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
因为真正的生活,是从你决定当晚买哪几样小菜或哪一条鱼开始的。
而真正的旅行,比起奇特的景观,那些藏在菜市场里的浓浓市井味道更让人沉迷。
人们常说,旅行就应该像当地人一样去生活。
所以如果你旅行到一个新的城市,一定要记得去逛逛当地的那些菜市场。
去看看那些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不闲不忙的跟那些档主们唠唠嗑,聊聊他们当地的特色以及风俗。
因为人生最让人贪恋的,不过就是那一抹烟火气。
01 菜市场里藏着最真实的生活
菜市场给人的第一感觉,总是显得市井又挨挤。
拉着手拖车的人们,和汽车、卖菜车、摩托车、自行车,在路上交错接踵;
叫卖声、车笛声、闲谈声,在空气里交织,显得热气腾腾。
再光鲜的人到了菜市场,也变得“小家子气”,跟着讨价还价,完全融入了柴米油盐的行列。
厦门第八市场,最常见的,是海鲜。
八市紧挨码头,对面就是鼓浪屿,不少刚下船的渔民直接在八市摆摊开卖,所以八市的海鲜多是一手鲜货,新鲜又便宜。
声名在外,蔡澜和谢霆锋都曾经到访过的。
八市不仅有几十年前一样的南洋骑楼,也有几十年不变的饮食男女。
八市里有一家深夜烧烤摊,每晚去都是爆满。
老板用最新鲜的蚝,挑捡出个头大的,现剖,现烤,连汤带水,加上蒜蓉是绝配。
江浙的菜场,最常见的是蔬菜瓜果。
春天一到,就会上演“老三篇”:春笋、草头,马兰头。
把马兰和着春笋拌一个凉菜,就是本地人最喜欢的春天美味菜肴。
北京的外国人多,这件事全都体现在三源里菜市场里了。
逛个菜市场像是出了个国,各色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的世界食材。
上至帝王蟹、龙虾、松茸,下至豆芽茄子瓜果,让你get到这座城市的与众不同。
02 菜市场里有最惊喜的美食
原来菜市场才是一座城市真正的美食广场。
菜市场空气里的香味常常复杂又浓重,只因一家接一家的小吃档,还没有买完菜呢,肚子可能就已经饱了。
成都青羊小区菜市场,这里的菜价特别便宜,便宜的菜带来旺盛的人气,这也就催生了一大堆的美食老字号。
黄伞肺片,鼎鼎大名在外,是经常要排队的,不过排队的不耐烦,总是能被收获美食后的喜悦冲散。
对于住在附近的成都人来说,吃黄伞肺片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假如哪天家里没菜,就去称点拌肺片,拌牛肉。
老熟人会记得加上5元的笋子,让肺片的口感更加丰富。
眼镜面的老板,骄傲地在招牌上写着:创于1989年。
每天早上现炒的炸酱加上红油海椒,香味勾得很多人甚至穿城过来吃。
店子每天早上6点钟开铺,7点钟开卖,中午1点就收摊,一晃,这样的日子就过了30年。
现炒的炸酱,给到食客们足够的诚意。
除了现成的美食,菜市场里还有不少成就美食的大功臣。
长沙南门口菜市场的街上,总是很难不闻到火培鱼的香味儿。
烤好的鱼整齐摆在摊位上,没烤好的还在锅里翻滚,滋滋滋,你的唾液腺已经开始工作了。
火培鱼买回家,加点干辣椒,蒸个火培鱼饭,是老湖南人的集体记忆。
现在超市里有很多袋装火培鱼,但懂吃的人都会来菜场买这种现炸的,不干,更有嚼劲。
还有这一盆一盆的剁辣椒,让你再清楚不过,自己是在长沙。
南门口菜市场里的这家剁辣椒店非常出名,每天来的人络绎不绝。
木瓜条、萝卜皮、洋姜、紫苏杨梅姜...红彤彤,辣乎乎,地道的老长沙口味。
无论什么食材,加上点剁辣椒,马上就是湖南味儿了。
湖南伢出国留学,吃意大利面也得拌上点儿剁辣椒,胃才能舒服。
03 菜市场里有最私藏的趣味
每个爱逛菜市场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点,爱逛菜场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无论碰见多难的事儿,他们自会从这个热闹市井的地方吸取热气,化成自己走下去的力量。
有时,人们会在菜市场里猎奇。
昆明的篆新农贸市场,已经是一个地道的网红景点了,游客们争相来“打卡”,只因这里有着各种奇特的食材。
来这里,就了解了云南那句老话“绿色的都是菜,会动的都是肉”。
草芽、刺五加、香蓼、刺头椿、泰国芫荽、芭蕉芯……单听这些名字,就闻所未闻。
逛篆新市场,是检验人类对食材想象力的时刻。
白乎乎在蠕动的竹虫,在热油锅滚一圈后金黄酥脆。
一到春风起,花朵们就大肆涌入菜市场,物类缤纷、花枝招展,花茎同食。
到了雨季,就是野生菌类的世界,种类多到根本叫不出名字,大个头的常常比手掌还大。
就是寻常的食材,在篆新也给你变出百般花样。
你只知道是辣椒,篆新有长的短的、红的绿的、滑的皱的、圆的方的……
一个枇杷,也能卖出N个品种。
有时,人们会在菜市场里找灵感。
台北士东市场,本来已是有20多年历史的传统市场,几年前,一个设计师团队利用5天时间,爆改了它。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审美,本来是浮在生活上空的东西,一旦和菜市场这样烟火气的地方结合,竟然让人生出几分感动来。
社会就是在这样的灵感碰撞中,一点儿一点进步的吧。
有时,人们还会在菜市场里看出世界运行的轨迹
经济学家薛兆丰,曾在北京三里屯菜市场里办了他的新书发布会,他说:
“菜市场是寻常生活的最小缩影,也是经济学发生的‘第一现场’。
这里有我很崇拜的一群人,他们不是经济学家,但每天都在运用经济学原理。
每一款蔬果海鲜的选择、每一次货比三家、每一场讨价还价,都是经济学的投射。”
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菜市场,因为它的真实,变成了这世上最有包容性的地方。
这里来者自由,上至天王巨星,顶级名厨,下至平头百姓,人人通行,这里是每个人的江湖。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在这里与真实生活发生链接。
一个人要是心慌了,只要去趟菜市场,一通采买,沾上一身湿乎乎、粘哒哒的烟火气,那些恼人的焦虑和生之不易全被抛到脑后,只剩下一件事可想:
“今天吃什么。”
就像古龙说过一句趣话:
“一个人若是走投无路,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
因为论这世间的生趣,没有一个地方比得上那里。
菜市场从来都不只是买卖的地方,人活到一定时间,菜市场就会成了安慰。
新鲜的瓜菜、水果、鱼肉,聒噪的人……
它们都鲜活得能给你无限生的讯息,因为这世间,最深入人心的莫过于这股人间烟火气。
因为在这里没有风花雪月,没有诗和远方,菜市场有的,只是脚踏实地和一饭一蔬。
而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而最真实的生活才是最鲜活的,不用贴标签,不用做旅行广告,各个城市的风俗民情,就在这股烟火气里展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