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大门镇上街新村安置点的新生活

2019-12-16     天天天水网

新的村落 新的住房 新的生活 新梦想

天天天水网记者 刘晓亚

对于秦州区的大门镇是相对熟悉的,2018年也是12月份,冒着严寒采访了现在市场销路很不错的大门关峡村的竹编,2019年前半年,又一次到镇上采访脱贫产业建设。在几次的采访中大门镇党委书记都提及到上街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情况,只是那时候项目还在紧张施工,未能一睹芳容。时隔半年,此次就大门上街村易地扶贫搬迁进行专程采访,似乎多少有些巧合。

我们驱车一路南行,在深冬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进入秦州区大门镇上街新村。上街新村是大门镇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点,项目占地29.6亩,建设四层单体建筑9栋222套,按照人均15—25m2的建房标准,建设100m2住宅48套(贫困户27套)、90m2住宅72套(24套)、80m2住宅56套(贫困户21套)、60住宅m248套(35套),可安置群众222户120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同步搬迁户115户,已全部完成房屋分配,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入住。

一走进上街新村,耳畔就传来隆隆的声响,循着声响我们看到一座新能源采暖锅炉正在工作,锅炉四周砌了半人高的围墙,当时现场没有施工人员,经询问得知,只是新村新安装并投入使用的取暖锅炉,为了尽快解决群众今冬的取暖问题,镇上因时施策,先安装锅炉,在住户享受暖气的同时,再进行锅炉房的配套建设,据介绍,大门镇是第二家在异地搬迁点供暖的乡镇。在临近锅炉房的一栋新楼的侧面,有两位老人在晒太阳,其中一位见我们在看锅炉,笑着说:“这是我们小区安的新锅炉,现在已经通上暖气了,家里热乎乎的,舒坦的很!”

新村的院里碰到家住3号楼1单元的李大女,她家是从袁寨村搬迁来的,那里离现在的居住地相距近10公里,而且住在半山腰,阴湿寒冷。搬进新村近一个月,李大女似乎还有些不适应现在的生活。她领着我们走进1楼的家,家里收拾的比较简单,地上铺着地板革,一组圆形的摆件架靠在墙边,上面摆着一些绿植,厨房的用具一应俱全。她一个劲的说:“现在真格好,房子又大又暖和,买东西方便,娃娃上学方便。政府把我们这些困难家庭真格好!”

见到从柴山村搬到上街新村的赵宏斌时,他正在给临近一栋楼上装修工程队打短工,他刚刚把一车砂子卸下,拍拍身上的尘土,带领我们走进他家,憨厚的笑着说:“我家三口人,被安置了一套60平米的新楼房,房子不大,但很紧凑,功能齐全。现在娃娃小,我不能去远处务工,现在在附近打个短工,既有收入,又可以照顾娃娃的生活,现在生活和住房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我很满意,感谢党和政府,也很感谢各级领导干部,帮我们解决了这么大的困难,往后我们一定要在镇政府的带领下,努力发展经济,把日子过好!”

大门镇副镇长王永利说:下一步大门镇将按照商贸活镇的要求,做精做优餐饮、娱乐等服务业,依托“一园两基地”(玫瑰园、中药材基地、设施蔬菜基地),采用“劳务+特色产业”、扶贫车间等模式,拓宽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渠道,解决搬迁群众后续生计问题,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据了解,大门镇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力开展精确精细精微的“绣花”式扶贫,全面落实各项到户到人帮扶措施,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贫困群众脱贫信心、群众满意度等都有了较大变化,脱贫攻坚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镇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全镇18个村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办理慢性病卡1339人,全镇贫困人口应参保12591人,在我镇实际参保12331人,异地参保260人。全镇享受农村低保共478户1663人,其中一类低保132户18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88人),二类低保161户57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47人),三类低保173户83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504人),四类低保12户6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28人);特困供养51户5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10人)。2019年安排到户产业扶持资金1429.5万元,其中一半714.75万元入股分红,另一半714.75万元用于未脱贫户发展产业。16个深度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3.5万元以上。就业扶贫新申报就业扶贫车间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242人、一般户54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累计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40余次,出动清运车辆60余辆,清理生活垃圾450余吨;完成11个人居环境示范村、整洁村建设任务;清理乱堆乱放点150余处、拆除乱搭乱建点78处、拆除空心院落346户、改造墙体67处1500平方米;搭建柴草堆放场23处、砂料堆放场8处;新建村级公厕11个、完成户厕改造480户;新修长城墙620米、花坛76个、排水渠380米;硬化上街、下街村主干道3.8千米,修建排水渠3.2千米。

走出大门镇上街新村时,又特意留心了一下每栋楼的标识牌,和其他几个镇的安置点一样,这里的安置点也是“新村”,新的村落,新的住房,新的生活,新的环境,新的发展思路,催生了一个个新的梦想,在实现全民小康的路上,总有新的梦想被实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J2DDm8BMH2_cNUg6x7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