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谈起现代战争技术的话,也许大家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现代新一代战机在设计上往往都会采用鸭翼布局,比以前的战机多了一对小机翼,即便俄罗斯的苏57战机采用可动机翼,也已经有点采用鸭翼布局的性质了,但是大家也会注意到一些现象,美制战机不采用鸭翼布局。
鸭翼设计应用不少
只要回顾一下,大家会限发现,美军所有的现役战机都没有貌鸭翼,谈及这个情况时,可能马上会有人提出一个传说,认为只要动力充足就不需要采用鸭翼布局了,那么这个现象的出现真的是动力过于强劲,实在用不上吗?
这完全属于一种误解,鸭翼布局属于一种气动设计方案,从而某种意义上说,属于投机取巧性能,这一设计可以在战机主翼上表面制造出独特的涡流,效果就是升阻比较大,升力系数表现好,可以显著提升主翼的升力,在爬升时还可以提供抬头力矩,平衡低头力矩,提高了机动能力。采用它,主要为了改善机动性,与动力如何没有直接关系,所谓鸭翼布局的出现是为了补足动力之不足,让人很难想象,到底谁说的:动力强就无需投机取巧?
F15
有关的鸭翼布局补动力不足理论,似乎都是一种靠猜测出来的东西,到底是在那么技术资料当中如何表述过?有关说法属于夸大了鸭翼布局与动力之间的关系,美国没有采用鸭翼布局与动力关系不大。
美国的发动机技术是很强,但是说美国的发动机动力水平比别人大多少,还有点过分了吧,如果就从技术对比的角度说,美制发动机比别人强的地方,不是推力特别大,而是在维护及可靠性等领域的领先,以及使用寿命更长等,仅就动力充足的角度说,美国没有占到什么优势。
F22
其实,美国没有采用鸭翼布局,与动力没有关系,而是涉及到二个方面,一个技术思路的问题,鸭式布局有利有弊,鸭翼产生的特殊涡流,影响了战斗机的稳定性,必须经过大量的实验和计算,对飞控系统要求高,技术上的复杂度相当高,头痛的地方太多了。
二个机遇问题,美军现役主力战机F15、F16、F18等,技术研究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那个时候因多方面的原面,鸭翼布局还没有成熟,美国不采用很正常,等到这一技术成熟时,美国已经完成这些战机的研发,没必要再改了!
台风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时,美国确实进行有关鸭翼布局的研究工作,论成果也不算差的,但是在研发五代机时,依然没有决定采用,这属于技术取舍的问题,在五代机研发时,美国已经把重点转向了隐身设计,而不是机动性,还出现了矢量发动机技术,以及新的飞控技术等,采用鸭翼布局技术以提升机动性的必要性下降了,最后被放弃也就是一个正常现象。
现代战机设计本来就存在利弊取舍的问题,不是某项技术只要先进就是必须采用的,往往要采用多方面的因素,最终往往采用最合理的方案,而不是最先进的方案。
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