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宫词》给了我们一个别样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位垂帘听政的大宋太后的一生。
——遇言姐
《大宋宫词》剧情已经接近尾声,即使明知荧幕里的一方世界或多或少会带着“后人演绎”的味道,遇言姐仍忍不住每周都追剧,心心念念在剧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
世人常说大宋,看的、爱的大都是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 《梦粱录》中那个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的风光霁月,再不然,便是被烙印上“戏说”色彩、脍炙人口的市井传奇。
但当你随着电视剧的镜头真正将自己代入,便会发现一个歌舞升平之下,蠢蠢欲动的时代。
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人,各自都有着自己的算计,或为权,或为欲。
而每一个人也都坚信,只有自己才会是笑到最后的人生赢家。
但谁也没想到,就在这样风云诡谲的历史间隙,一个名叫 刘娥的蜀地孤女却早已被命运悄悄地标上了印记——两代帝王的命运因她而改写,无数人的生命轨迹因她而发生转折。
而她呢?初登场时便是已婚、流产、没有背景、疲于奔命,只为在乱世之中求得一条生路。
于是很多人都会发出疑问。
为什么是她?凭什么是她?
这个人生明明已经跌到了谷底的平民妇人,经历了什么,竟然能 在根深蒂固的男权社会里成为权倾一方的实权人物?
20年前, 李少红导演用一部诗样的 《大明宫词》将武则天和太平公主的故事铺展开来,让人们酣畅解读那对被权力捆绑在一起的母女人生;
20年后,仍然是李少红导演,用一部 《大宋宫词》将 大宋太后刘娥的一生推展到了我们面前。
命运发给了她无数张垫底的牌
她都有办法凑出王炸
也许正是应了那句“结尾有多狠,开局就会有多甜”的铁律,电视剧前半段里的刘娥与元侃,梦幻得好像所有童话的男女主角。
真正的爱情来临时人们总会知道。
一段在战场上的偶遇,重伤的元侃被路过的刘娥搏命相救,四目相对哪怕什么都不做都甜到发齁,什么身份地位在这段烽火爱情面前统统不值一提,随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流露出浓情蜜意。
这是刘娥的幸运,也是刘娥的劫数。
一边是另两位皇子、赵廷美对皇权的百般试探,一边是无权无势空有一腔爱意的二婚民女, 太宗皇帝对刘娥的杀意,合情并且绝对合理。
太宗皇帝绝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处心积虑为赵恒铺好的前程,被一个民女破坏
元侃被召回朝堂迎娶潘玉姝,亲身面对皇权争夺,刘娥阴差阳错之下进入秦王府当了一名侍女,那个曾经幻想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孤女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在这个世间,单纯指望皇子施舍的“爱情”,没有任何用处。
于是, 半被迫半主动,刘娥也真正开启了自己的“打怪升级”之路。
刘娥最让遇言姐喜欢的一点,就是 虽然出身贫寒,但她却从来没有自暴自弃。
命运发给了她无数张垫底的牌,她都有办法凑出王炸。
从初入秦王府谨小慎微,到后来亲手送自己的儿子吉儿前去大辽,造成吉儿惨死于萧太后的攻城计策之下;
更让抱着儿子骨灰罐痛哭的刘娥想不到的是,就连此时已经成为皇帝的赵恒出面让吉儿的灵牌入太庙,都做不到。
皇宫人情凉薄,就算你母子为澶渊之盟出力良多,又如何?
最后还是寇准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刘娥为宋太宗守孝三年,三年之后才准许刘娥入宫。
人届中年,再次丧子,曾经发誓说要爱她护她一生的男人,却有那么多的“不得已”等待自己的谅解。
但刘娥忍了,从当年在秦王府小露手法的点茶、蜀绣,到入了皇宫之后的察言观色、深明大义,刘娥的一举一动让真宗相信,他们两个人的相遇绝对是天作之合。
与元侃身边诸多妃子的身份不一样,刘娥出身卑微, 她呈现出的所有温婉和雍容都是在被命运摩擦时积累、沉淀下来的。
她好读书,并能融会贯通, 在经历磨难的同时总能用一双来自底层带着通透的双眼去观察,也因此对人对事总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一点从当年她进入秦府却能用一手点茶、蜀绣脱颖而出便可看出
潘良被革职、潘家被抄,潘充媛与人私通事发,爆出寿安公主并非真宗骨血的丑闻,潘玉姝被皇帝下令赐死。
那个处处算计,甚至不惜下药让她滑胎的女人当初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狼狈。
刘娥知道天子震怒的威力,尤其是在如此看重“女子贞节”的宋代, 刘娥甚至都不需要抬头,她只要一直沉默就能“大仇得报”,为自己也为那个还未成型的孩子。
但她还是对将死的潘玉姝承诺,会照顾好寿安。
很多人质疑,这其中甚至还包括潘玉姝本人,面对你的仇敌,你不落井下石竟然还要照顾对方的孩子?
刘娥是傻?还是虚伪?
其实他们都错了。
刘娥并没有原谅潘玉姝,她伸手拉的那个人,是自己。
是那个痛失吉儿只能抱着骨灰罐落泪,诞下死胎却不得已用姐妹的儿子来替换的自己。
如果当初有这样一个人对自己伸出一把手,是不是吉儿就不会死?是不是她就能够拥有一个不同的未来?
那一刻,刘娥对潘玉姝的痛感同身受。
最了解一个母亲的就是另一个母亲
外有大辽虎视眈眈,又恰逢天下大旱,在一堆朝臣扰攘不已的声音中,她自发降下了宫中生活的标准,直接把宫宴的标准定为青菜米汤,更是适时端出了占城稻,直接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呈上来。
再如寇准,虽然三番五次针对“后宫不得干政”的问题在皇上耳边念经,刘娥却也能在他被人构陷说要立太子为帝,等同谋反的关键时刻陈情辩解(虽然没能改变皇上的心意)。
两口子是典型有情有爱有沟通的关系,这种互敬互爱的模式即便其中一人身份已经高迁到皇帝也不曾改变。
在赵恒看来,龙椅上的位置并不轻松,百官上朝打嘴架互相掐那是常态,如何平衡各方势力绝对是个劳心劳神的活。
朝堂群臣,哪个不是心里揣着小九九
他很累,回到后宫,刘娥总能温柔解意却绝不谄媚地帮他分析、给他建议。
在刘娥的眼中,赵恒不是一个皇帝,而是一个普通的,需要理解和支持的自己人。
刘娥最大的优点,就是懂分寸、知进退。
她是赵恒的妻子,是和丈夫共同扛起江山社稷的大宋皇后,俨然是与赵恒同仇敌忾的 “大宋合伙人”。
她深知女性的最大优势,所以从不过分强势,每次都是点到即止,绝不在赵恒面前过分介入政治,然而妙就妙在,她的建议每每都不失偏颇。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候说,刘娥拿捏得异常准确
她的聪明、明事理给了宋真宗莫大的安慰。
但她也有愧。
她心里最大的愧疚,来自于李婉儿——受益的生母,她名义上的侍女,实际共患难的姐妹。
一个没有儿子傍身的皇后,皇帝所有的宠爱都能变成最终捅死她的利剑。
是李婉儿给了她一个儿子,而她还给这个姐妹的却是一只血淋淋的狸猫。
赵恒是深情的,也是残忍的
所有人都在告诉她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当她看到那个已经带点疯癫的昔日姐妹时,眼里的痛还是藏不住地流淌。
赵恒疼爱受益,因为这是大宋江山社稷未来的掌舵人 ;刘娥疼爱受益,一方面是她本就善良,另一方面未尝不是带着对李婉儿的愧疚。
刘娥知道,自己的和美,是以好姐妹李婉儿的一生为代价换来的
磨嵯归顺,天下祥瑞,学子上书要求皇上泰山封禅,刘娥劝不过,带着受益在宫中目送赵恒远去,谁想到一别即是天人永隔。
真宗在山顶祈福时驾崩离世,刘娥佛珠碎落一地,得知此生最爱的那个人已经驾鹤西去,坚强的她一夜白头。
还未稳定的大宋江山,还未成人的太子赵受益,是她不能放下的牵挂。
失去了保护伞的她,不仅没有退路,可预见的还有大臣乃至天下人对后宫辅政的反对声。
但即便再痛苦、再心碎,刘娥依旧说出了 “现在还不是悲戚的时候,不能有任何的失态”这样的话。
一边要处理痛失爱人的悲伤,一边又要隐瞒消息处理政事,但她却非常冷静、果断。
为了稳住大宋的局面,避免惨剧的发生,刘娥第一时间,差遣心腹郭将军对京中所有的臣子和拥有兵权的将领进行严防布控,将对皇权有威胁的他们都“软禁”在家中,不许外出,让有异心的臣子没有机会“造反”,并差人及时把赵元份带入皇宫软禁起来,避免生变。
打击接踵而至,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的李婉儿在惊闻真宗去世的消息后,也终于一病不起撒手人寰——这个因为自己放弃所有的善良女子最终留给刘娥的也不过是一个凄凉背影。
那样一个美好的女子,为了自己交付了一生
爱人、友人离世的双重打击,让刘娥完成了最终的蜕变。
那个清晨,一身素缟的刘娥站在宫门口,身后是满脸哀戚的皇室宗亲,里面有她的儿子大宋太子赵祯,有她的左膀右臂苏义简。
阳光冷硬,远远看去,赵恒的棺椁缓缓地出现在众人眼前,刘娥感觉胸口被堵住,她的爱人回家了。
就在那一瞬,她清楚地明白, 蜀地民女刘娥已经逝去,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个不会倒下,也不能倒下的大宋太后。
她余生的唯一心愿,就是打点好这片江山,把一个清明的盛世天下亲手交到这个她疼爱教导的孩子手里。
女人的眼界格局越大,人生才会越广阔
20年前的《大明宫词》,如今的《大宋宫词》,李少红导演通过这相隔20年的两部戏始终都在强调一个真理: 女人的眼界格局越大,人生才会越广阔。
刘娥坚韧、果决,她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超凡政治远见,和同时代的大辽太后萧燕燕成为了那段历史中,最闪耀也最含金量十足的女性领袖的存在。
宋真宗治下的 “咸平之治”,其实是由赵恒和刘娥的一辈子构成的,准确地说是赵恒的前半生、刘娥的后半生。
宋史里面从没有像评价刘娥那样去评价一位女性。
你很难见到男性书写的历史里,对一个执掌权力的女人的认可。
因为在当时的男性看来,“权力”只能是属于男人的。
刘娥被承认的是她“代掌”权力,但没有“夺权”称帝,因为她安于自己的性别角色,最终没有“越雷池”一步。
这不禁让遇言姐想起前一段时间,被商界称颂的国美的 杜鹃。
即使代替丈夫掌权这么多年,一副把这片家业给他守到天荒地老的姿态。因为公司没有易姓,她也一直被人称道。
应该到今天还是有不少这样守着自己的能力和身份道义的女性,她们夹缝生存,更是艰难。
但即便如此,这个在正史中有 “有吕武之德,无吕武之恶”的正面人物,也终因太过靠近权力中枢而被世人用传奇和演义所污化。
一个是大宋传奇太后,一个是“狸猫换太子”的“刘奸妃”,历史将一个似是而非的形象留给世人,我们却依然能透过时光,看到刘娥身上闪烁的女性独立气质。
《大宋宫词》给了我们一个别样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位垂帘听政的大宋太后的一生。
在父权当道的社会,遇见了元侃的刘娥是幸运的,她的头脑和智慧也让她把握住了这个机遇。
曾经,刘娥将“做元侃的妻子”视为立己的本分,眼睛里载满了这个深情款款的男人。
然而当她亲身入局,才惊觉,一个只等着另一半庇护的女人,即便背靠势力庞大的娘家,最终也只能成为政治的牺牲品,比如郭清漪、比如潘玉姝。
想要杀出生路,只有一种选择——自己成为规则制定人。
在刘娥的心中,她始终相信, 我和你是平等的,我们的爱是平等的,我们对江山社稷的初心也是平等的。
然而几千年的封建禁锢,让所有人都觉得有野心的女人都是危险的。
原来寇准非常支持刘娥,觉得她有手段有能力,但寇准的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刘娥会变成武曌第二。
赵恒,这个温暖爱惜刘娥、一生与之患难与共的丈夫,为了提防她还是选择在遗诏里留了一手。
就连她倾注心血养大的赵祯,也开始怀疑她的动机和目的,甚至在得知生母的身份后对刘娥动了杀心。
赵祯知道生母并非刘娥后,发誓要为生母报仇,结果开棺后发现刘娥是以皇后之礼厚葬的李婉儿。
刘娥会痛,但不悔,所以才有了后面她要戴天子冠冕进太庙祭祖,她要到太庙里去跟宋家先祖陈述的情节。
她没想过称帝,她只是想为列祖列宗守护大宋江山。
同时,也是她 对社会祖制、传统的礼仪法度最后的挑衅。
他们提防着她,但她还是来了,元侃,终其一生刘娥没有负他。
这个女性的胸怀,远超同时代诸人。
李少红导演的《大宋宫词》,给了刘娥一种重生的解读。
这部剧并不是在迎合当下,而是在持续不断地为当代女性输出思考的价值。
罗曼·罗兰说: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每个创伤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
像刘娥这样年轻时相信爱情、仰仗爱情,突然发现无人可依之后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女性; 20岁的时候崇拜爱情,30岁的时候仰仗爱人的呵护,但到了35岁+突然成为一个战士的女性,在我们身边,不在少数。
女性的能力、女性的韧性都在世事突变、人情凉薄的时候爆发出来。
遇言也是越看越有代入感。
我的创业是在35岁+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有一天突然就感觉总是等着人家来安排的生活不够美好、不够自由,开始自己走向这个世界,打拼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其实女性的力量都是后天积攒的,一路升级打怪来的,不是天命也不是家族的使命,然而为了爱也为了自己,总是能撑起一片天地来。
大宋的刘娥如此,今天的女性更是如此。
历史如刘娥面前的那面铜镜,千百年后,明鉴的是我们越来越坚定的自己。
-END-
4月23日,全民读书节,遇言姐会在晚上21点,以直播的方式和大家见面。
这一次,我带着精心挑选的几十本“能量之书”和大家分享。
这些书,有关文学、有关心理、有关哲学、有关亲子教育、有关自我成长,最重要的是,它们和它们的作者将赋予你能量。
扫描下方海报右下角二维码,加入席越老师阅读营,及时获取直播相关资讯,和席越老师,以及一群热爱阅读的小伙伴们一起,越读越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