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子又一次打电话过来“求救”,最近两个月以来,我已经记不清小姑子因为她儿子的事情打过多少电话了,每次都是老问题,孩子不听话,太叛逆,该怎么办?
外甥俊俊今年11岁,读小学五年级,刚刚复课不久,就把老师给骂了,原因很简单,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戴红领巾,俊俊就是不照做,被老师批评了,他就骂了老师。
小姑子说看俊俊的样子好吓人,那眼神就要杀人似的,她甚至不止一次地问我们是不是孩子的脑袋出了问题。或许是因为备受折磨吧,她叹息地说道:“我们已尽力了,让他自生自灭吧。”
和小姑子的沟通过程中,我问她俊俊有没有优点,她想了好一会儿,回答说:“没有”,我问她怎么会一个优点都没有呢?小姑子急了,“学习成绩不行,打架在行,和老师、家长顶牛擅长,哪里来的优点?”
由于我和小姑子距离数千公里,平时我们都用电话沟通,所以对她和孩子的一些生活状况并不是很了解,但从小姑子对孩子没有一点优点的表述中,我似乎找到了她和孩子自带火药味的症结。
父母看孩子的眼光决定亲子关系的好坏
小姑子和孩子的故事,非常典型,相信很多家庭也在承受着类似的事情。为了让孩子改掉坏毛病,有的家长会使用暴力,这是万万行不通的,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更不能这么做。
我小姑子曾将孩子打了一顿之后,丢到门外淋雨,这只会加速他的叛逆、铁石心肠、冷血,朝歧途的路上越走越远。
也有的家长试图和孩子好好沟通,可话不投机半句多,说不了两句,又火星撞地球,战火纷飞了,到底该怎么办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扪心自问一下心里是否很嫌弃孩子,自己的言行真的友好吗?以小姑子和俊俊的关系为例,在小姑子的眼中,俊俊没有一点优点,只有嫌弃,当她怀着这样的心态与孩子沟通时,能做到心平气和吗?
因为先入为主的心理占据了上风,在沟通过程中稍有不顺心,我们就会火冒三丈了,而这又加重了我们对孩子的误解,“他就是这个样子”,一次次的灰心失望,最终选择了让他破罐子破摔,自生自灭吧。
曾看过一个咨询案例,一个孩子总是和老师对着干,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坏孩子,后来他的父母带他去做心理咨询,了解到孩子认为老师对他有成见,不公平,他恨透了老师,所以会故意找茬和老师作对。
心理咨询师让孩子在纸上列出自己的50个优点和老师的50个优点,让孩子带着写给老师的50个优点去学校,老师很感动,也改变了对这个问题孩子的看法,孩子慢慢恢复了正常。后来,孩子的妈妈也列出了孩子的50个优点,放在家里醒目的位置,她也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对孩子不再横眉冷对。
这个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只有父母改变看待孩子的眼光,亲子关系才可能变好。特别是亲子关系非常紧张的家庭,看到孩子的优点与缺点比例要更大。
当我们多看孩子的优点时,我们的心态会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对孩子的态度也会转变,当孩子感到友好与尊重时,就愿意敞开心扉与我们交流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通过交流,我们了解了孩子出现问题的“症结”,才能有的放矢的教育孩子,孩子才会虚心接受。
另外,当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孩子的优点时,我们会更加欣赏、赞美孩子,父母的欣赏、赞美比任何一种奖励都有效,孩子从我们的欣赏、赞美中能感受到我们的积极情绪,会让他们对做某件事更加积极和专注的投入,孩子自然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总之,教育的根基在于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培养出优秀孩子的重要因素之一,恶劣的亲子关系则是养出问题孩子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