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广电频频布局MCN 背后两大优势引起关注

2020-01-10   综艺报

传统媒体拥抱短视频,占领宣传思想的主阵地,是实现自身新生甚至腾飞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2019年融媒体创新峰会上,湖南广播电视台娱乐频道总监李志华透露,该频道预计2020年广电MCN收入将超过传统电视广告板块,占比超50%,再次引起业界对于广电MCN转型的重视。

过去一年以来,传统广电布局MCN成为融媒体领域的一大亮点。比如湖南广电二级单位湖南娱乐,成都广电全资子公司云上新视听,湖南长沙广电国有控股旗下的民营公司中广天择等,在MCN业务上均有所布局,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优势一:高质量内容

过去几年间,短视频掀起了内容行业的一股巨浪,大大小小的MCN机构应运而生,竞逐人们的注意力和闲暇时光。

据火星文化市场部总经理唐娜介绍,2019年,短视频风头正茂。短视频“侵蚀”其他泛娱乐行业的使用时间,并使自身成为使用时长增量最快的细分领域。而在短视频生态竞争中,2019年出现了一个现象级的变化:MCN机构加速布局短视频赛道。

截至2019年年中,国内MCN机构数量已经超过了6500家;其中,短视频MCN机构超3000家,预计2020年将超5000家。从短视频MCN机构的发展类型上看,它主要围绕七大业态进行布局,其中,以内容生产型、运营型、营销型、经纪型、电商型这五大类型最为典型。

然而浪潮背后,短视频内容行业新一轮的洗牌和重组已经发生,且仍在进行。中广天择传媒MCN负责人樊琼认为,蓬勃发展的短视频产业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平台UGC内容质量堪忧,UGC作者生存力差,有些UGC作者为了获取流量不惜踩导向的“红线”;二是对于一些优质爆款内容的生产者而言,内容生产的持续性差。

这也给传统广电入局MCN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云上新视听总经理邓苏君认为,电视台做MCN机构有天生的高适配性,其中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MCN机构旗下的博主在各个领域均有细分,而电视台本身也有不同风格的栏目和团队组成,转型容易。

2019年传统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关系正在变得更加密切。火星文化以TOP2000抖音蓝V账号中的媒体类账号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一是媒体机构类蓝V数量占比达11.4%,位列第一;二是电视媒体占比近半;三是抖音媒体蓝V账号常见的五大内容类型为节目类资讯、时政类资讯、节目剪辑、知识分享和人物专访。

唐娜建议,媒体机构可以选择独立孵化MCN机构,或与优秀MCN机构联手,深挖媒体资源优势和极值。“用户对高质量内容诉求在提高,现阶段短视频平台也在对较长内容给予一定的流量倾斜,媒体可充分发挥内容、资源上的优势,输出更多有观点、有态度的优质较长内容,以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用户增长。”

视知传媒创始人兼CEO马昌博认为,MCN模式已经成为短视频领域一个非常明确的发展趋势。作为聚合性中介,MCN机构可以大大提高服务效率,促进规模化运作。从短视频内容生态发展趋势上看,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短视频成为互联网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监管形成了一套有效机制,这对各个短视频平台和短视频内容创造者均产生了非常切实的作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一两年之内,超过80%的MCN机构或许都将被市场淘汰。

相较于市场化MCN机构,电视台对于内容的把控更严格。因此在平台更倾向于找寻“内容安全”的供应商时,电视台的内容就成了优选。

马昌博认为,“只有具备一定规模、且在垂直领域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公司,才能为受众提供稳定的商业服务。”

唐娜认为,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当务之急是要通过更具创新性的内容和传播手段,积累更多用户,形成自主影响力并实现盈利,进而重塑媒介格局和舆论生态。由此,传统媒体拥抱短视频,占领宣传思想的主阵地,是实现自身新生甚至腾飞的一个重要举措。

优势二:高素质“网红”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短视频行业的KOL容易“过气”。据火星文化研究统计,短视频创作者间的淘汰赛已开启,创作力决定长效生命力。从2019年4月起,短视频平台KOL数量,不升反降,这说明内容生态竞争进一步加剧,优胜劣汰已成必然趋势。其中,动荡洗牌集中发生在粉丝量在10万至30万的KOL身上,刚迈过10万粉丝大关、“晋级”为KOL的账号,若缺乏持续的优质的内容产出能力,“脱粉”也就在咫尺之间。

相比之下,电视台有才华的主持人、记者,以及自有的专家资源,均是高质量的“潜力”网红。

“在流量几乎已经被分割完毕的当下,我们意识到,首先要充分利用广电的精品内容。我们会先分析哪些优质内容可以做商化业变现;哪些自带流量的主持人,可以考虑做垂类节目——比如湖南娱乐的张丹丹老师就是母婴垂类变现的一个典型案例。”据布噜文化总经理沈维林介绍,目前公司主要有三个着力点:

一是用网络艺人或IP思维去打造达人;二是充分调动广电内部可变现的资源,快速切入短视频市场;三是利用好广电内部的IP和硬件设备,布局精品和深度内容。同时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销售队伍,他们要具备数据运作能力、客户媒介策划能力和销售沟通能力。

湖南卫视主持人、制作人张丹丹是来自传统媒体的短视频KOL代表,2019年5月1日开始正式发布短视频。

“我为孩子推荐绘本和书籍,有时一条视频可以卖出五、六万本,这相当于一个很大书店的藏书量。我很愿意做这件事,是因为它不仅有商业价值,更有社会意义。”张丹丹表示。

其实,电视台主持人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已屡见不鲜。根据公开报道,央视的尼格买提、北京电视台的王芳等,这些或在全国,或在当地有一定认知度的主持人们,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流量,已经相当于一个肩腰部博主,粉丝数在100万-400万不等。

各广电机构都有意培育自己的网红正能量主持人,打造流量的背后,配套着一系列产业链。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湖南娱乐在2018年10月推出的Drama TV,该MCN机构目前已经名列广电MCN机构排行榜前茅,覆盖粉丝数逾9000万,签约120多个达人,并孵化了多个人设矩阵账号。该机构目前正通过广告和电商进行商业化变现。

此外,浙江广电集团多名主持人已经入驻布噜文化MCN,中广天择传媒旗下MCN机构也在积极招募电视台主持人签约入驻,覆盖领域包括娱乐、综艺、创意、时尚、母婴类等。

央媒一直习惯宏大叙事,而现在央视频也在倾力打造“主持人IP化表达”。比如,敬一丹谈东北话,康辉说文解字,张斌说球,董卿讲衣品,柴璐讲哲学故事;还有撒贝宁谈中西文化,介绍世界各地的大学;李思思讲中国历代王朝和唐诗宋词……

这些央视“名嘴”,在央视频平台上,会跟全世界的网民讲述一些和在电视大屏里完全不同的内容。

丹丹担心的是:不少主流媒体人存在精英主义的思维,习惯否定民间智慧的合理性,“大家都认为正规军进场是好事,我们制作精良,设备高级,而且都经过专业培训。但是,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如果时间点没有踩准,就会事倍功半。今天用户用指尖划走一个短视频的速度,可能比按遥控器还要快。所以如果我们不能解除自大的障碍,不认真研究新的媒介,并找到它的规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样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