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平乐 | 人杰地灵?说的就是咱们平乐!

2019-08-19   平乐发布

平乐的科举考试

文 陈天云

平乐的科举考试主要有“县试”和“府试”,莘莘学子经过十年八载苦读,可以“禀生”资格到县城参加在文庙举行的童试。童试叫“岁考”, 要连考三年。岁考成绩分成六等,考得一、二等者可获奖赏,三、四等者如常,五等较低为“青衣”,六等乃学无成者,以后不准再考。岁考由知县主持,考生要有田园庐墓,要有殷商富户担保;姓名年龄籍贯无误,并在平乐居住三年以上,绝无冒名顶替事情,一旦出事,学子和担保人都要问罪。


“中山公园文庙原址”豆豆/摄


漫话“生员”


岁考诸生在三次岁考中,有两次获得一、二等者可参加在平乐举行的“府试”。府试考生同样要有担保人,还要进行全身搜查,以防作弊,一个考生一个单间。


“故园之春”也来玩玩/摄


府试及格,可参加次年春天在桂林, 由省一级学政主持的“省试”。省试也称“院试”,考中院试的叫“生员”,也叫“库生”或“秀才,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毕业程度。民国初年曾任省立平乐初级中学校长的罗玉槐就是前清的秀才。考中院试者,是在地方上很有名气的人。


“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柱”也来玩玩/摄


生员可以享受知府给予的生活待遇,取得在省学读书的资格。要想进入仕途, 还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乡试也叫“闱试”或“秋考”,以四书命题,考试八股。除生员外,一些不是通过岁考的“贡生”、“监生”亦可应考。生员经过七年的生活待遇, 学无成效者,则充吏六年以下,追还所给予的待遇,黜陟为民。如果犯有奸盗、冒籍代考, 还要问罪下狱,并追回待遇,满日仍黜陟为民。平乐镇的刘延年、何耀昌就是参加过乡试的贡生。


“中山公园书香”青草塘/摄


细谈“三甲”


乡试及格通称“举人”,前五名的举人尊称为“五魁”,第一名叫“解元”。平乐县的举人不少,著名的有清嘉庆年间的何蔚然、何彤然,道光年间的何元恺,光绪年间的陆培鑫、王永锡。陆培鑫在民国年间曾两次任平乐县长,为人大公无私,不畏权贵,深受父老乡亲欢迎;王永锡于民国十年任平乐县长,又是国会议员,曾亲率商团、士绅在大码头迎接孙中山非常大总统莅临平乐。


桂林平乐 | 人杰地灵?说的就是咱们平乐!

“清代私塾”


乡试的上一级考试叫“会试”,会试及格者叫“贡士”。第一名贡士称“会元”。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殿试”。凡赴京殿试者每名送川资银50两,起程之日发给。生员、举人、贡士都不是官,只是“功名”,好比现在的文化程度。



“进京赶考的秀才在途中”


清代殿试在京师紫禁城里的保和殿举行。由礼部主考,试题须经皇帝批准。殿试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录取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录取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殿试所取三甲名单均由皇帝宣布,前十名进士要被引见皇帝行礼, 并且立即授官或到翰林院任修撰、编修。


“进士匾额”


录取为三甲的想要做官,还要经过第二年举行的朝考,成绩及格授翰林院庶吉士或州府地方官。平乐县在前清考中二甲的有乾隆年间的何愚,曾任直隶省赵州知州、云南省知府;嘉庆年间的何彤然,曾任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道光年间的何克恺,曾任湖北省汉阳府同知。




来源:陈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