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丨中国人烧给死人的纸扎,竟登上了巴黎设计周,被法国的博物馆收藏,老外:中国人太浪漫了

2019-12-10   插画与品牌设计

大大推荐| 总 第 2461

来源:MICU设计

ID:micudesign

转载请注明出处

尊重原作者的版权

——再小的个体,都可能成为品牌——

传统工艺那惟妙惟肖精致入微的技艺,无论是有着历史意义的灵厝,还是融入现代社会创新元素的生活用品,都体现着对逝去亡灵的一种美好寄托

米醋曾听过这样一段话

“传承,是表达思念最美语言

其实这是一段评价纸扎艺术的话

提到中国传统工艺的纸扎

人们总是对其充满恐惧与禁忌

可当他们走向世界国际时

却跳出了人们对其固有的看法

在外国人看来这是一个对逝去亲人

“最浪漫的思念”

就如同曾经米醋分享的那篇

被BBC报道的阴间设计师:以创意敬仰逝者!

欧阳秉志用父辈传承下来的技艺

将纸扎进行潮流创新出符合客人需求的作品

而这些做起却承载着客人

对逝去亲人思念之情。

对于纸扎工艺走向国际

让更多外国友人了解这项传统技艺

还要说说前段时间

在以浪漫之都著称的法国巴黎

“凯布朗利博物馆 Musée du Quai Branly”

举办的《极乐天堂》纸扎展览

这个令中国人忌讳的纸扎展览

却在巴黎引起了超高兴趣

更意外的是还被法国杂志评选为

“巴黎10大必看展览之一

而此次纸扎传统技艺展览的出现

主要是想通过展览来维护传统的价值观,

连续创新和活化。

展厅内众多的展品都展现着

传统工艺那惟妙惟肖精致入微的技艺

无论是有着历史意义的灵厝

还是融入现代社会创新元素的生活用品

都体现着对逝去亡灵的一种美好寄托

件件作品细节都让人折服

时髦精巧的连衣裙与背包

1:1仿真效果的纸扎电子用品

就连各种微小的食品都做的入目三分

在普通人看来纸扎不过是昙花一现的作品

可纸扎却是伴随着燃烧的熊熊烈火

来表达对死亡的一种尊重。

可能会有人问这些

精妙的作品是出自谁手呢?

此次展览的作品是来自台湾

“新兴糊纸店”和“天堂纸扎屋”

说到新兴糊纸店这个纸扎传统工艺店铺

却有着一些曲折的故事

新兴糊纸店祖传至今已传承四代,

始终坚持纯手工技艺的古法创作,

店内的负责人张徐沛

还是台湾新北市传统文化艺术奖纸糊艺师

张徐沛作为第三代传人

更是将这项技艺融会贯通

在他手上的作品各个令人肃然起敬

精妙到每个细节都让你看不出

任何纸扎的破绽

虽说纸扎令人忌讳

却也是在考量着制作者的耐心与技艺。

曾经这家拥有百年名号的老店

也经历过辉煌与鼎盛时期

无论是红事、白事店里更是忙得不可开胶

可如今提倡环保祭祀和印刷技术愈发进步

传统工艺的纸扎也就慢慢被众人冷落

张徐沛曾说“手工做出来的东西,

有机器无法取代的感觉,

如果手作感消失了,那人情味也就没了。”

别看这些看似简单的纸扎作品

却要耗费很长时间才可以完成

比如我们看到那些

华丽绚烂宛如一场夜晚嘉年华的“灵厝”,

从材料的准备到制作完成

便要花费一家人三个月的时间。

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生活

精工出细活的传统工艺已经开始与社会慢慢脱节,

而店铺也面临随时无单可接时

张徐沛也想过要关掉铺面。

可偏偏使铺面发生转机的是

从小唾弃纸扎工艺的儿子张徐展

也许是受父亲从小耳濡目染的技艺熏陶

或是从骨髓里便传承的纸扎精髓

儿子张徐展曾靠着一双巧手

创作出奇异怪诞的美学影像动画作品

并且还连连荣获大奖。

2016年关渡双年展 《自卑的蝙蝠(零零参系列)》

第12届上海双年展《“明镜”系列》

随着看待事物的不同

张徐展也发现这样一个有鲜活度的技艺

不应该随着时代而被世人遗忘

于是他与姐姐鼓励父母

创建了“新兴糊纸文化”

姐弟二人还自发开通了facebook账号

“@新兴糊纸店-纸扎工艺美学”

在账号里面发布

一系列纸扎人偶的情境对话

而后还鼓励父母开创更多与纸扎有关的事业

纸扎教育工作坊、创意纸扎人偶

将纸扎代入到息息相关的现代生活中

使这项技艺通过更多方式得以传承。

正因为他们不屑努力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之情

最终得以收到巴黎设计周和

法国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的邀请

将这项寄托思念的传统技艺带到了世界

能受到外国友人的喜爱与夸赞

也是对他们的那份坚持最好的馈赠。

最后米醋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

让这个具有东方神秘美学的技艺

在世界各地大放异彩,

让人们抛出偏见正视传统技艺的美貌。

MICU设计整理编辑(ID:micudesign)

部分文字及图片源自:微博及网络

学习各类插画课程:水彩、彩铅、丙烯、油画;学习人物、动物、风景、创意理念等;网络授课,几十门插画课程,超低价超专业培训,点击,圆你的插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