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一直发现父母总喜欢跟孩子说教,从人生大道理讲到生活小细节。我相信也肯定孩子成长中需要父母的教导,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唠叨不断地希望孩子从自己的长篇道理中,学习如何安身立命、做人处世,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效果不加,甚至孩子会反其道而行之,令父母伤心。
并非父母不能讲道理,但得运用恰当,包括时机、地点等。最重要的是心态问题,如果父母始终抱着我比你懂得多、比你有智慧等由上而下的教训孩子心理,反而会使孩子不愿接受,甚至抗拒父母所说的道理,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未受到尊重。
当父母提出不少自己孩子的问题和处理方式时,十之八九都是用说服、提醒、告诫的方式,很少有人用平等沟通的心态和方法。因而,小编常建议父母对待孩子宜多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少用“训之以理”。这也许是父母原本说的太多的一个反向的建议,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不该说理、不该教是非。
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时,不妨先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分享之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孩子自然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这种做法就好比一个杯子盛满了水是很难加进新水的,只有把里面的水先倒出来再继续装满水。
对于孩子求知解惑的理性问题,当然是可以讲道理的,如孩子对学问知识提出的“为什么”,教导孩子处理事物的方法等。但是,对于孩子有情绪涉入、感到心理困扰的行为,父母应当耐住性子去和孩子解释其中的不好之处。
盼望父母想一想以下这一句话,“进入孩子的心中,用他的眼睛去看他的世界。”想通了便去试试看,假以时日便会发觉亲子的心理距离更近了。
图: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我删掉。
我是智慧伴你一生。喜欢我的作品的话,请关注我吧!为您提供优质的育儿知识,如有育儿方面的疑问或困惑,请私信我,我会及时回复,希望我的一些建议,能帮到作为父母的您们,您们的育儿之路有我相伴。感谢您的阅读,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