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50ETF期权持仓量的变化,这个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比较陌生的衍生品曝光度大大提升。
目前,上证50ETF期权是A股市场唯一ETF期权交易品种,成立了已经4年时间,发展这么快,还是挺意外的。
我统计了从成立以来的持仓量变化,从最初的4万张持续增长到今年7月份的404万张,特别是19年以来增长的速度非常明显,整个7月份连续突破300万、400万张关口。
上证50ETF持仓量变化
去年底有消息说,300ETF、深100ETF的期权也在加紧发行,不过这种期权对个人来说门槛挺高,一般是金融机构从对冲的角度,才会配置指数基金期权。
大家都知道50ETF的含义,ETF期权相当于就是在支付一定的权利金后,获得了未来某个时间行使某个价格的权益,这个权利可以是买入,也可以是卖出。
期权的含义就在于此。
举个例子:
假设上证50ETF目前价格3元/份,小明预估未来1个月内上证50指数会上涨,选择认购一个月后到期的50ETF期权1000份。
这个时候,小明已经完成了一个月后行权的资格。
假设下月上证50ETF合约到期后,50ETF价格上涨至3.5元/份,小明就能以3元的价格行使权利,买入1000份50ETF。
一进一出,小明可获利(3.5-3)*1000=500元,再减去权利金,就是小明最终获得的利润。
认沽(看跌)也是同样套路。
有人会说,如果50ETF价格下跌到2.5元呢,这个时候小明要么认亏,不行权,直接损失权利金;要么按3元价格行权。
但凡数学不差的朋友,应该也不会行权了吧,最多损失一些权利金。
期权归根到底就是你花钱买了一个未来可以行使权利的资格,是否行权的决定权还在你手里。
虽说可以对冲,不过对个人来说,50万的市值和账户余额及融资融券或期货交易经历,这些门槛不低。
大家也可以关注下上证50ETF持仓量、认购、认沽的变化,对整个市场的多空变化,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比如从今年4月份以来,认购的持仓量一直都高于认沽持仓量,要知道之前1~3月后者一直高于前者。
而2018年10~12月,上证50ETF的认购持仓量大幅飙升,各位对比下当时A股的情况。
事后来看,这个数据对A股的资金多空态度表现非常明显。
二
全球市场指数数据,主要是根据PE/PB/盈利收益率为评估值。
90%为国内A股的相关指数,海外市场指数则包含德国DAX、美股标普500和纳指100、港股恒生指数和H股指数。
原油、地产信托基金等其他资产,可根据历史价格或波动进行配置。
第546期全球市场指数估值表
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
指数估值表说明:
1. 绿色部分为相对低估指数,安全边际高,上涨概率大,定投可选;
2. 白色部分为正常合理估值指数,已定投持有,不买卖;
3. 红色部分为相对高估指数,安全边际低,可根据市场热度,分批止盈;
4. 指数估值表包含A股、港股、欧美、日本等股票市场主流指数,同时纳入石油、REITs相关资产类型;
5. 指数交叉评估维度:盈利收益率、市盈率、市净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6. 历史分位点参考界限:30%、50%、80%;
7. 部分指数不适用以上指标。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