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仅为银河系的3%却拥有超巨型黑洞,逆向生长在宇宙中真实出现

2019-06-17     宇宙印象

一般而言,星系体积、质量越大,那么中心位置的超大质量黑洞也越庞大,两者有正相关的特点。但是在ESO 495-21星系中却不是这样,ESO 495-21矮星系只有银河系3%的大小,但黑洞质量却超过了太阳质量的100万倍,相当于四分之一的银河系黑洞。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栏目第956期 超大质量黑洞和星系之间的关系有点像生物界的共生行为,黑洞与星系物质相互依赖,黑洞如果缺少了星系物质,也辉煌不了多久,反之星系物质要如果缺少了黑洞,可能也无法聚拢。那么是超大质量黑洞先诞生还是星系物质先有呢,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新的答案。根据我们对星系演化的认识,黑洞形成于大质量恒星的死亡过程,宇宙中先有恒星,然后才有黑洞。

但实际情况可能有点出路,黑洞是否有另一种形成机制?尤其是超大质量黑洞,它们在宇宙早期就已经出现,似乎等不及大质量恒星的死亡。头条独家的宇宙印象认为,在距离地球大约3000万光年的一个称之为ESO 495-21的矮星系中,出现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其比例严重不协调,这个矮星系有可能说明黑洞先于星系出现。

一般而言,星系体积、质量越大,那么中心位置的超大质量黑洞也越庞大,两者有正相关的特点。但是在ESO 495-21星系中却不是这样,ESO 495-21矮星系只有银河系3%的大小,但黑洞质量却超过了太阳质量的100万倍,相当于四分之一的银河系黑洞。

矮星系拥有超大质量黑洞,这是一个逆生长的证据,暗示超大质量黑洞并非都来自恒星演化。值得一提的是,ESO 495-21星系虽然规模小,但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星爆星系,恒星形成速度非常快,比银河系快1000倍。头条独家的宇宙印象认为,针对ESO 495-21星系的逆生长特点,科学家认为超大质量黑洞有可能还有其他诞生途径,宇宙中先形成黑洞,然后再聚集宇宙物质,比如气体、尘埃等。

根据当前对星系演化的研究表明,黑洞在星系演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星系中促进诞生恒星、扼杀恒星形成的始作俑者都是黑洞。黑洞似乎起到了平衡恒星诞生的作用,这一点我们在银河系中也可以发现,比如银河系黑洞比其他星系的黑洞都要安静,因为其很早就已经停止吞噬物质,黑洞活跃度降低也意味着银河系的恒星诞生也趋于缓慢,银河系显得更加成熟、稳健一些。

也正因为此,太阳系所处的环境也更加稳定,远离银河系中心黑洞,也让人类有了一段足够长的演化期。换句话说,人类的诞生是不是也得感谢黑洞?宇宙印象为今日头条独家,其他均为假冒,转载均为非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dwxPGwB8g2yegND2B5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