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说第六感 那你知道第七感、第八感吗?

2019-09-02   紫薇居士Crapemertle

常听说第六感 那你知道第七感、第八感吗?

我们总是听说或是提及第六感,

我们同时也听过过第七感,

那是知道人类的第八关是什么吗?

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张轩宁,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有关于人究竟有几感,而这几感分别的作用力是什么。

而我们的认知、行为、思维、选择等诸多的状态又与这几感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眼所看、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意所想,这些都会给予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与体验,无论是色彩、声音、味道、直觉、思想种种形成了我们人类最为基础的感受,这些可以成为人类的前前六感。而我们经常提到的第六感,其实就是这个意感,也成为意识,佛家对此有着这样的观念,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成为六识,其眼耳鼻舌身意对应其应色声香味触法,这句话在《般若心经》是比较强调的一句话。

那么我们把这前六识或称前六感,分为两个部分来解读下:

一、前五识的作用:

前五识为眼耳鼻舌身,这个即是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口)、身体,可以说是组成我们这个肉体最基本的元素。我们用眼睛所看到的景象事物、我们用耳朵所听到的语言与声音、我们用舌尖所尝的酸甜苦辣咸等诸多滋味、我们用身体所感触的温度。这一切也形成了我们自身对外在感觉的关系的建立。

但是如果单论前五感而言,没有第六感或第六识的作用的前提会怎样呢?

可以说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我们看到了色彩,但不识色彩、我们看到了美丑、而不识美丑、我们尝到了滋味,而不识滋味、我们身体所有的感触都毫无知觉,此刻就如同脑死亡一样,是不存在任何意识的作用的。这个对于西方国家的精神科,心理学方面也有着一定的诠释。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看到的色彩我们从未认识,我们听过的语言从未听过,导致无法去理解,因为你的意识之中,或者脑的存储系统之中对此毫无了解。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单纯独立的五感,仅仅是是一种基础的状态,而毫无作用,如同一个植物人一般,可以感知外界,但是却对外界的一切影响毫无感受可言。所以,我们需要加入第六意识的介入,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第六感。

二、前五识与第六识作用:

第六感是标准名称“超感官知觉”(英文简称ESP)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或理解为对某些人事物存有的某种预见预知能力。佛家称为第六识,他的主要作用是配合前五识产生的相关作用。

第六识为“分别”“区分”之意,其实我觉得超感官知觉的作用,也并非独立与前五识与第六意识,应该还有更多深层的配合关系。我为何说第六意识为分别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景物,在前识仅仅是某种景物、景象但是却无辨识能力,而通过第六意识的作用,产生的美与丑、产生了对色彩的辨别、区分、对味道的辨别与区分。对冷热的辨别与区分。但是此也仅仅是辨别了,但是对于辨别而论其实依旧不能构成完整的状态。

因为我们仅仅有了一种分别的能力,而无选择、取舍与判断的根本行为,此刻便有第七感、第七意识产生的作用。

三、前六识与第七意识的作用:

第七感,意为对时间的灵敏感觉,也是心理上的时间感,即人的意识拥有基于过去的记忆,来模拟未来、分析未来的功能。并非佛教所讲的第七识末那识,末那识意为“我执”,但其“执取为我”的功能里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感。它是一种未经科学证实的理论。

我们可以结合西方文化与佛学文化进行一种同步分析,无论第七感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但是他的最终目标与任务是赋予与前六感,或许在未能真正开发与激发第七感能量的时候便可以于佛教的角度去解释,为末那识,代表一种执着之意。我为何这样诠释呢。

比如美与丑、善与恶、悲哀与欢乐,如果我们基于前六感的体系,是无法进行任何判断的,我们只能把他们进行不同的分列而已,但是若基于第七感的作用也就是执着,执着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取,因为心中的认知而取,无论是欢乐的与悲伤的都是如此。前提是必然符合内心世界与行为认知、建立与人类的世界观之上的概念。

比如美与丑,大家都会选择美的,金钱我们会选择多的,但这前提我们都已经事先定义了何为美,何为丑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的选择,如果美的真实意义是丑,或丑的真实意义是美,那么我们所选择的也会产生变化。比如两万日元和一万美元你如何选择,你会选择一万美元,而不是两万日元,因为你的世界观之中,理解价值的多寡。但是如果单纯从数字而论呢?那么必然会选择多的。所以第七感的配合与前六感的目的,便是进行了着一些的协作关系。

如果不执着、不分别、便不存在美与丑、善于与恶,多与少,这也许就是人修行的目的,达到绝对的清净,无恶业、也我善也的状态。

第七识的作用还有必然我们会有疼痛,发烧等等的躯体性症状 ,其实这也对于我们身体进行的提示,如果没有的第七识与其他识的作用,我们不知道发烧,不知道生病了,反而更容易出问题。这也便是身体技能、神经系统、诸神识的互相作用产生的效果。而对于自我而论,第七感、第七识其实是蛮重要的。

四、何为第八识及作用:

第八感,第八识不知道这个词大家是否陌生,如果看过《圣斗士星矢》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个第八感俗称的就是小宇宙,其实这个不能说对、也不能说不对,因为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世界、甚至一个于宙。而在佛学上第八识称呼为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的作用,其实是我们感受不到的一种力量,也可以理解为根本的神识。因为无论经历怎样的轮回,这个阿赖耶识是生生世世跟随着你的,是一种根本。而阿赖耶识的状态是有三个维度,成为根身、器界、具足一切善恶种子,形成一个三角形且互为因果关系。

根身:可以理解为你的身体形态,人类的身体、动物得身体、昆虫的身体、亦或是所谓“神”的身体。

器界:便是你生存的世界维度,我们人类有人类的世界,动物有动物的世界,昆虫有昆虫的世界,我们能够相互沟通、学习语言,而不能与动物沟通、学习动物与昆虫的语言,这也便是器界的不同,器界是存在空间限制或共业所感的特征。

一切善恶种子:这个如同一个银行,存着你所作的善与恶,一直存储而不相互抵消。

而当我们临终的时候,地水火风、或者五行散尽此刻第八意识也会离开人体,根据你的善恶进行计算,然后决定于你未来世投生的器界(世界)、形成的根身种种,这样有形成了一种轮回的理论特征。

所以前七识是服务你此生的,而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预感、决定、选择等等都是由它们产生的相关因果关系而构成的。

从而最终由第八意识进行因果关系的、善恶种子关系中的相关作用进行受生的种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