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艺:《一贯道》侯宝林相声文本

2019-09-24   书影勾沉

相声文本 《一贯道》 表演:侯宝林

甲:我们是无神论者。

乙 对。

甲 鬼啊、神哪我们都不信这套。

乙 根本就没有啊。

甲 过去有些人啊,传这些玩意儿。

乙 噢。

甲 有些人就是迷信,指佛穿衣,赖佛吃饭,还有的人披着宗教的外衣,干些反革命的勾当。

乙 你瞧瞧。

甲 过去有个一贯道啊。

乙 噢,那知道啊。

甲 反动会道门儿嘛。

乙 反动会道门儿。

甲 欺骗家庭妇女、老太太。

乙 全都是受他们的害。

甲 我们街坊有个王大娘就信这一贯道。前些天让他们给迷惑住了,她入道以后满世界引诱别人入道。

乙 引诱?

甲 啊。

乙 那不叫引诱,那叫“渡人”。

甲 渡人?不白渡,渡一个两块!您看。

乙 噢,两块。

甲 这买卖儿也不错呀。镀一镀就两块,要电焊得多儿钱哪?

乙 这拾掇铁管子哪?

甲 纯是骗人!

乙 可不是。

甲 我根本不信这一套,她非劝我不可。

乙 劝你?

甲 “哎!我告诉你侯宝林哪,哎呀,你这灾难可不小哇!”

乙 怎么啦?

甲 “说相声的净说神仙的,神仙都给你们记账啦,明儿让你们死后下十八层地狱,受罪去!”

乙 嗬!那这怎么办哪?

甲 我说这说了这么些年了,那有什么法子?

乙 嗯。

甲 我告诉你啊,我救你吧。

乙 噢。

甲 最好啊,入我们这一贯道,能把你过去的罪恶洗刷干净喽,那死后能升入天堂,到极乐世界去。

乙 嗯。

甲 就好喽。

乙 怎么样啊?

甲 我说:“可好,我弄两块钱的尝尝。”

乙 什么叫尝尝?你不是花了两块钱啦,那您就算入道啦。

甲 我就为到里头瞧瞧究竟怎么回事啊?

乙 噢,看看里头怎么回事儿?

甲 老太太一接钱喜欢啦:“哟,真的?你真入道啊?哎哟,大概你还有仙根哪。”

乙 怎么,这么会儿又有仙根啦?

甲 “你今儿入道嘛,赶上今天就有坛。”

乙 有坛?

甲 我说:“有痰不要紧,吃点白松糖浆就好啦。”

乙 粘痰哪?

甲 今有神仙降坛。

乙 噢,神坛。

甲 我说:“好,那您就带我去吧。”一边儿走,一边儿跟我聊:“这就好喽,死后升天堂咱们都见得着,最好入道以后,劝你们一家子全入道。”

乙 怎么?一家子都入?

甲 我一人还不行,还得一家子啊?“一人儿入道哪行哇,死后升天堂的时候道儿黑,不好走;一家子要全入了道,佛爷就慈悲啦,赐你们一盏天灯,再上天堂道儿就亮啦。”

乙 嗬。

甲 嗬,我一想这怎么,这佛爷对团体的还有优待。

乙 优待团体啊?不是这么回事儿。你们一家子全入道了,人多钱就多啦!

甲 一会儿把我带到一个地方,就是普通一个住宅。

乙 噢。

甲 门前什么表示也没有。

乙 嗯。

甲 带到里边一看,北房三间,里边挺阔。

乙 噢。

甲 硬木家具,黄缎子桌帘儿,黄缎子蒲团。

乙 是啊。

甲 她还告诉我,很多人哪。

乙 什么人哪?

甲 那里边有什么前人,那个叫什么坛主、点传师。

乙 嗯。

甲 还有干三才、坤三才。

乙 是吗?

甲 还有两个小孩儿叫痰桶。

乙 痰桶?那两个小孩儿叫坛童!

甲 坛童。

乙 对。

甲 那坛主拿起香来扦在炉内点着了以后,站在那儿嘴里直嘟囔。

乙 这是祷告哪。

甲 嗯……(摇头)算账哪。

乙 算什么账啊?

甲 今儿有八个入道的,他来十六块。

乙 噢,算那笔收入哪?

甲 嘟囔完了,趴地下就磕头(学动作)。

乙 磕头不是跪着磕吗,干吗趴下呀?

甲 他们这叫大参。

乙 噢,大参?

甲 我说有“牛排”没有?

乙 那是西式大餐哪?

甲 他磕完头站起来。我们那王大娘渡的我啊,她还得到神仙那儿给我求哪。

乙 噢。

甲 她也来份大参。

乙 噢,也参了。

甲 参完了以后,说了一大套词儿。

乙 说什么?

甲 “弟子王张氏,今渡到东胜神州亚细亚洲河北省北京市相声演员侯宝林,愿入我道,今后渡人,倘有反悔,化为脓血而亡。”

乙 嗬,你怎么起这么重的誓呀?

甲 我没言语,全是她给说的。

乙 你说这倒霉不倒霉!

甲 据说神仙对我印象还不错。

乙 是吗?

甲 没有什么坏的反映。

乙 这还好?

甲 让我也来份“大餐”。

乙 你怎么样啊?

甲 那我就“餐”吧。磕完头跪在那儿不让我起来。

乙 干什么啊?

甲 点传师过来给我点法。

乙 点法?

甲 对呀。“一指中央会,万法得超然。”

乙 这是抓什么呢?这是干吗?胡抓啊?

甲 点法啊,告诉我“关”、“印”、“诀”。

乙 什么叫“关”哪?

甲 两眉当中,(指印堂)这地方叫“关”。

乙 关。

甲 又叫“天门”。

乙 天门。

甲 他说:“你没入这道以前,天门不开。死后,灵魂由打头顶出去,奔阴曹地府。”

乙 唉。

甲 “一点这儿天门就开了,这再死了,灵魂由打天门出来,就奔天堂啦。”

乙 噢。

甲 我一想,这也危险哪!乙 这有什么危险哪?

甲 一点这儿,(指印堂)天门就开了,“软统”,就输啦!

乙 干吗推牌九哪(骨牌的又一种赌法)!

甲 嗯。

乙 这叫关。

甲 两手一合叫“印”。

乙 噢,这叫印。

甲 诀是,诀是嘴里头有那么五个字儿。

乙 哪五个字儿?

甲 五字真言嘛,那个叫什么“我现在没辙”。

乙 不,不,不是那个五字真言嘛?

甲 啊。

乙 那五字真言是“无太佛弥勒”。

甲 噢,你是一贯道?

乙 (急促地)不是!

甲 那你怎么知道?

乙 我听人家说的。

甲 对啦,就是这词儿。起来以后给我一个蒲团,让我打坐。

乙 打坐。

甲 还告诉我四句最要紧的话。

乙 什么话?

甲 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若遇大灾大难,就念这四句。

乙 什么词儿?

甲 “一进朱皇宫,参拜先天佛,定禅心修道,二六请金屏!”

乙 好嘛,又改“顶牛儿”啦(骨牌的一种赌法)。

甲 反正就这么个意思呢!

乙 噢。

甲 他念这四句。

乙 有什么好处啊?

甲 闭着眼睛念过一百遍,想看谁都看得见。

乙 看谁啊?

甲 咱们试试啊。我说我父亲死了好几年啦,我想看看。

乙 行吗?

甲 他说:“行,你闭着眼睛念。”

乙 就念这四句。

甲 “一百遍,别睁眼,闭着眼睛往前看,前边出现一道白光,看那白光里有人,仔细看那就是你父亲来啦。”

乙 你念了没有?

甲 念啦,念了二百多回,连腮帮子都念酸了。

乙 瞧见白光(解放前电影演员)了没有哪?

甲 甭说白光啊,我连周璇(解放前电影演员)也没瞧见哪!

乙 那你还看电影去吧。

甲 纯粹蒙事儿啊!

乙 可不蒙人吗!

甲 哎,这老太太可真信。

乙 信这个。

甲 哎,她有了病她不信大夫。

乙 啊。

甲 上坛求“炉药”。

乙 炉药?是香灰啊?

甲 烧柱香,跪那儿等着,十几分钟。

乙 跪。

甲 香烧完了,弄一大碗,足有半斤多。

乙 嗯,吃一点儿就得啦。

甲 嗯?不,拿水和和全吃啦!

乙 半斤都吃啦?

甲 明儿还接着吃!

乙 嗬,好嘛。

甲 一连气儿吃了一礼拜,病也没好。

乙 (讽刺口吻)那还得接着吃呀!

甲 她也不吃啦。

乙 怎么?

甲 拉出屎跟砖头一样啦!

乙 这香灰哪能治病。

甲 老太太这病,一礼拜没治。坏啦!

乙 怎么样啊?

甲 躺床上起不来啦!

乙 起不来炕啊?

甲 哎,她让儿媳妇儿上坛上给求“神方儿”去。

乙 怎么着,还求哪?

甲 求来神方儿,就是几味草药。就这“药引子”不好找。

乙 什么“引子”啊?

甲 人肉汤!

乙 人肉?

甲 哪儿有卖人肉的?

乙 没地儿卖。

甲 坛上给出了个主意啦。

乙 出什么主意?

甲 让儿媳妇儿在大腿上拉块肉!够二两就行啦。给老太太熬汤煎药。

乙 嗬!

甲 一连吃了四服药,老太太也没好,儿媳妇儿也趴下啦!

乙 怎么儿媳妇儿也趴下啦?

甲 短半斤肉啦!

乙 对啊。

甲 幸亏老太太死啦,你想这老太太要是病仨月,儿媳妇儿非剐了不可!

乙 没肉啦。

甲 哎哟,老太太死了以后,儿媳妇儿这个哭哇!

乙 这还哭她啊?

甲 哪能儿呀,她(指腿)疼啊!

乙 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