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要想生存都是离不开“敏感期”来开拓自己的本能。
荷兰植物学家Hugo de Vries的一个研究发现,在蝴蝶刚破茧,对阳光特别敏感,会顺着光线的吸引爬到植物的最顶端,这样就会为它还没有发育健全的口器寻找到嫩绿的枝叶。待蝴蝶强壮了,口器也发育完全能啃食老叶子了,那么蝴蝶对阳光的敏感期也逐渐消退。
人类也是一样,儿童通过一个一个的敏感期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敏感期的定义:在0-6岁的特殊阶段,孩子对特殊的事物具有超强的敏感性。
敏感期是稍纵即逝的本能,在孩子6岁之前,不同的敏感期接踵而来,敏感期作为孩子的成长导师,让孩子在特殊的时期对特定的事物、事情感兴趣。
为了满足自己的敏感期,孩子会不断地重复一些事情,一旦孩子能力得到发展,敏感期得到满足,敏感期会突然消失。如果孩子某种能力没有充分发展,说明相应的敏感期没有被满足。
敏感期出现的规律:准备出现——逐渐发展——达到顶峰——戛然消失。
世界万物都是有规律的,孩子身上的敏感期也是一样,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期大致都相同。虽然相关书籍给出“参考值”,但是还是需要家长们对孩子的观察,当孩子对一些事情特别执拗的时候,那么可能孩子进入一个敏感期,家长千万不要阻挠,而是需要在一旁静静的观察并提供恰当的辅助。
人类的文明基于智慧,而发展智慧就离不开吸收性心智。研究发现,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是同时进行的,和敏感期一样,吸收性心智只有在孩子6岁前具备。
吸收性心智定义:指孩子在一个环境中,轻而易举、完完全全地吸收所有的事物。这个时期的孩子,如同一个照相机,按下快门,把所有的事物不加区分的全部吸收进行肉身化,为孩子的自身构建打下基础。
在孩子0-6岁是语言、智力、动作协调、专注力等各个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但需要敏感期满足,更需要吸收性心智不断收录信息,所以敏感期与吸收性心智是协同工作的。
例如:语言敏感期
由于吸收性心智会让孩子在所处环境中吸收各种语言,那么孩子应该学会狗叫、鸣笛的声音。最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那是因为语言敏感期如同一个一个雷达,只会让孩子接受它所指定的声音(人类语言)。所以,孩子在语言敏感期通过吸收性心智接受各种人类的语言,进行学习、模仿。
决定智商高低的因素,除了基因无法改变,后天锻炼非常重要。提到智商的构建,我们不得不谈一谈感官精致化敏感期。
在生活中,发现0-5岁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都非常新奇,他们会调动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来探索未知的世界,这个过程就是智商构建的过程。
首先,吸收性心智会让孩子吸收遇到所有“新”事物;
然后,感官精致化敏感期会像放大镜一样,对一些特定的事物上进行放大、选择,使孩子专注特定的活动。
最后,孩子的大脑会对吸收的信息进行提炼、理解其本质,并在大脑中形成抽象的信息储存,慢慢变成智力的一部分。
例如:细小事物敏感期
2岁的圆圆有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近期,妈妈带圆圆到小区花园里玩,走着走着,就会停下来对小石头、小蚂蚁感兴趣的不得了。
一颗绿豆、一个碎纸片、一段小线头,这些我们成人从不关注的东西,却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孩子就是在这些东西上探索和发展他们的触觉和视觉的能力。
因为孩子在观察这些细小的事物需要专注、耐心、时间、聚精会神,家长要知道,孩子看什么、摸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观察的过程。
细小事物敏感期是感官精致化敏感期的一个延展。说明感官精致化敏感期已经达到顶峰。
综上所述,感官精致化敏感期对智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建议家长在这期间,多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如公园、大海、森林、图书馆等,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感受、吸收、探索。
很多孩子出现说话晚、动手能力差、安全感缺乏等表现,可能是在相应的敏感期没有得到满足最终错过了,导致一些能力落后。
面对孩子的教育,现在的家长处于两种极端:
极端放养:有的家长在育儿上从不过多的关注,即使知道孩子可能错过一些敏感期,也是任由孩子的自由成长,最后孩子也能发展的很好。
极端焦虑:有的家长看完孩子敏感期的相关文章,发现已经错过孩子的敏感期,能力发展的最好窗口已经结束了,觉得自己非常亏欠孩子。
教育专家蒙台梭博士说,孩子的成长是一环扣一环,后面的发展是建立在上一个阶段的基础之上。所以,在0-6岁如果没有发展完全,那么孩子后面的发展也会受影响。
“勤能补拙”如果发现孩子已经错过敏感期,家长千万不要把焦虑传递给孩子,这样无非是雪上加霜。其实每个人生下来本身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是这些长处与短处才会让孩子独一无二。
并且所谓的“短处”也是可以补救,多加锻炼就可以了。像80后这一代,大部分是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但是通过自己多背、多记、多练也能熟练地掌握一门语言。
有多少父母知道,刚出生的宝宝喜欢看黑白相间的物品,而不是色彩丰富的床铃?
有多少父母知道,你把衣服脱下拿在手里孩子哭闹不止,直到把衣服重新穿上他才满意的秩序敏感期?
有多少父母知道,孩子不愿意分享不是自私,而是自我的建立?
家长应该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了解孩子的吸收性心智,这样才能真正能明白幼儿启蒙的重要性。观念改变从什么时候都不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温馨的陪伴,从晚上读书开始,从陪孩子搭积木开始,从放下手机开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