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下,旅游产业拓展新业态(12月25日)

2019-12-25   斗牛投资者教育

专业,专注,专心!你们最可爱睿智的斗牛财经小编上线了,斗牛财经每天给您分享最好资讯,专注传递最有价值的投资信息,帮助更多投资家人。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5.97亿人次,同比增长8.8%,入境旅游人数10876万人次,同比增长4.7%,出境旅游人数11990万人次,同比增长8.5%。此外,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5.6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187亿元,同比增长7.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与国民收入的增长,旅游不再只是特定阶层和少数人的享受,逐步成为国民大众日常生活常态。据数据统计,2018年全国旅游市场稳步发展,各地积极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从2012-2018年旅游行业数据来看,全国旅游收入保持着两位数稳定增长。2014年全国旅游收入达3.73万亿元,同比增长26.4%,达到近几年来增速峰值,2015年增幅相对有所放缓。随着近年来,政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冰雪旅游、文创旅游等,2015-2018年中国旅游业收入增速不断提高。

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总量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质量逐步提升,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产业投资持续增长,产品和服务更加优质丰富,国际合作成效显著,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日趋活跃,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60.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6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10%。入境旅游人数1.43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29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和2%。国内居民出境旅游人数约1.6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全年将实现旅游总收入6.52万亿元,同比增长9.3%。

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此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首次对文化和旅游消费做出专门部署,并要求落实融合发展拓展消费新空间,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点亮夜间经济拓展消费新时间;用消费金融为文旅消费赋能,着力改善支付便利性;推进文体商旅综合体、具有文旅特色的高品质步行街建设;促进旅游演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业态发展等八方面工作。

随着旅游经验的丰富,越来越多的国民也将对新型的旅游方式产生兴趣,比如游轮、房车、背包旅行、探险旅行等。这类新型的旅游需求也将在未来十年内催生旅游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双创”必将激发旅游市场新的活力。从旅游产品趋势方面,一是从小景区扩展到大景区,二是从大项目回归到小建筑。这意味着单一度假村、景区、民宿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无以为继。未来的发展点来自于统筹地区的全域旅游,进行度假区模式的管理,成为越来越多的竞争壁垒所在。未来十年,中国旅游产业大有可为,并将成为拉动全球旅游产业的引擎。

有消息称,“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已经启动,其中《“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更是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我国文化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四五”期间,随着5G技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科技的应用将带来文旅产品生产方式、新产品形态、消费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等全方位的革新,《“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超越传统旅游规划的业态模式,满足市场精准供给的更多新业态将应运而生,旅游业态设计将更有效的符合时代诉求,真正起到规划引导的作用。

在旅游板块中酒店、出境等几个子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度均较高,在12月金融数据边际改善,PMI指数回升,经济回暖预期加强背景下,兼临近双节,预计将带动板块估值提升。近期,A股旅游板块中个股屡有脉冲表现,投资者可多多关注。

更多精彩尽在微信:“斗牛投教”!关注不迷路,点赞加关注再走呗~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