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药叫“创收药”……别传出去!

2019-05-24     六层楼医生


来源:第十一诊室(微信公众号ID:consultingroom_11)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导言

提前说一下,这篇文章可能会得罪部分同行老师,小六在这里先给各位老师道歉了。

这篇文章就是给大家写的。你们都知道老六微信里有不少会员,平时沟通也比较密切,大家习惯看完病之后把化验检查的结果发给我看看,有时候也会把处方发给我,于是,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绝大多数患者根本不知道医生开的药都有啥用。

大家普遍表示反正按照医生的要求吃就完事儿了。

可是,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中间隐藏了很多你们不知道的小秘密。

今天斗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可以做到“遇到了,别生气;知道了,别乱传。”

(开整!)

不瞒各位,医生开的药有一些确实管用,但也有一些确实是为了创收……对,就是那种直接跟个人收入挂钩的。而且有时候不是个人行为,很有可能是整个科室的行为。

可能你们也注意到了,有时医生开的药特别多,每种药都觉得必须得吃,一个小毛病看下来小几千就出去了,有时候甚至能花大几千……然而,拿回来的一大兜子药连名字都念不利索,更不要说按时按量服用,基本上都是坚持一段时间就放弃了。更邪门儿的是,就算没怎么好好吃药,病居然还是好了!

这自然助长了患者不遵医嘱的决心,同时心里也总是会有一个疑惑:那些药真的有必要吃吗?

事实上,你的疑惑没有错,有些药确实没必要吃,或者说,吃不吃意义不大,可能效果上来说只是99.99%到99.999%的差别,但却不知不觉为此花冤枉钱——这就是题目上说的“创收药”。

为什么会出现“创收药”?

原因不复杂,你们顺着我的思路想一下:

1

大多数医生的收入其实一般,当然也有收入高的,这跟职称、学术地位、副业什么的有一定关系,但是绝大多数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收入的确不算特别突出(注意,既不是说穷,也不是说收入很高,只是陈述现状)。

2

在收入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大多数医生会想办法增加自己的额外收入。有的会搞副业或者做兼职,当然也包括多点执业或组建医生集团,总之,就是用自己的时间来换取更多的收入。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做到的医生并不多,所以,有些医生还是会选择从药物方面来获取一些回报。

3

恰好有一些药物的特点是,不用也行,吃了也无害,运气好的话可能还有点儿效果,别称“创收药”。这些药物大多是国产药,注意,并不是特指中成药(虽然占多数),还有一部分是进口药的仿制药……然后药物代理商(简称“药代”)会找医生沟通相关事宜,基本上都可以达成共识。当然,也有药代直接找科里领导谈合作,最后科里上下都会开那么几种药,然后再以各种形式分给大家。

4

医生当中大多数只是普通人,当然有“一股清流”的,也有“见钱眼开”的,但毕竟都是少数。所以,大部分医生还是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用药方案,不过也会存在“看人下菜碟”的情况

比如你看上去就是个学生,而且没什么钱的样子,基本上就不会太过分;如果你看上去比较有钱,而且对自己的病或者对家人的病又很上心,或者表现得很焦虑、很紧张,那么可能就会多开一些。当然,也遇到过患者要求必须多开一些的情况。总之,医生会依据患者的情况来判断

5

国内大多数医院都存在这种情况,私立的会严重一些。公立也存在,只是相对比较克制,基本上不会出现把保健品当药开的情况,毕竟吃相太难看。当然,有些高端私立医院光挂号费就大几百甚至上千,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不用靠卖药赚钱。不过也有一句玩笑话——他们靠聊天挣钱。

6

近几年因为医药分家的措施在不断落实,药代的日子也不好过。医生的收入没什么改善,问题还是那些问题。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越来越多的医生会在门诊时把“创收药”写在纸上,让患者去某些指定药店买指定的药……

说了这么多,既不是帮医生解释,也不是帮患者揭露真相

只是想说,处在当下的环境中,也许这是大家都默认的状态,只要不是太过分,一般也不会撕破脸……真要撕破脸了,哪边都不好看。虽然老六也在其他科室的门诊见过撕破脸,退款、退药的,最终损失由科室承担,分摊到医生头上。

如何避免踩坑?

好了,说了这么多,该如何让医生少给你开“创收药”呢?

教大家几个方法:

1

有些医生可能会通过你的外在穿着或配饰,来判断你的消费水平。什么名牌包包,什么新款手机之类的,确实没必要看病的时候拿出来。

2

尽量选择正规的公立医院,虽然体验糟糕点儿,但是最起码能把病看好。不像某些医院,什么病不病的,先宰了再说……

3

去医院之前先对自己的疾病有个大概的了解,这个“大概了解”指的是在信息来源可靠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并不是百度看看就算了解了。主要作用是避免一些医生为了让你买药而夸大病情或者吓唬你。

如果上面的注意事项你都做到位了,那么基本上被开“大方子”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但也还有可能会开一些不怎么贵,但确实没必要的药物,一般就是中成药,名字四个字那种,我瞎编几个你们体会一下,比如:金鸡百花胶囊、裸花百合冲剂、乌梅绿茶洗剂……当然,这并不代表所有中成药都是“创收药”

那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同医生的习惯不一样。我发现大多数医生习惯先开那些管用的药,后续再开一些“创收药”,所以,可以借此来判断哪些是不用买的。当然,如果你见得多的话,那些明显是“创收药”的药名(不吹不黑,以中成药居多,当然,也有仿制进口药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其次,医生打出处方之后,你一定要看一看,有疑惑的地方当场问一下,别稀里糊涂地就去交钱了。可以问问医生这些药都是干啥的,如果医生懒得跟你解释,你有这么几种方法省钱:

-医生,这几种药我家里还有,上次医生给我开的还没吃完。

-医生,我今天带的钱不够,您看看能不能适当减少点儿?我用完再来找您开。

-医生,这个药我之前吃过,吃完之后身体XXX,特别不舒服。

……

一般这样的话,医生很有可能给你把处方改一改。当然,这个时候你也基本就明白真正管用的药是哪几种了……哦,对了,如果你已经买完了,想要退药,那就必须要在拿到药的当下要求退回,在没有开封、没有带走的情况下基本都可以退,只是要多跑几趟。一旦带走了,基本上就不会给退了。

老六的一贯原则就是:陈述事实。

“创收药”确实存在,如果触碰了谁的利益,老六道歉,但是问心无愧。

写这篇文章也没什么目的,就是告诉大家,有这么一个状况的存在。

我猜想肯定会有人问:“老六,难道你就不开那些药吗?”

讲实话,开过。

曾经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很幸运,现在不用开了。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大部分的医生还是会尽己所能去医治患者,“创收药”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

不过,我们都在努力。

质疑是思考的开始,但不要怀疑一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PBfGWwBmyVoG_1Zqx2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