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新时代音乐产业发展高峰

2019-12-24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首届中国音乐产业行业年会展望新时代音乐产业发展的新目标、新趋势。

本报记者 孙海悦 摄

本报讯 (记者孙海悦)12月20日,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主办,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联盟、中国音像与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音乐产业行业年会在京举行。此次年会聚焦产业发展热点,在全面梳理总结“十三五”时期中国音乐产业发展历程和成果的基础上,展望新时代音乐产业发展的新目标、新趋势。

高度融合的音乐产业体系形成

中国音数协音促会主任委员汪京京表示,中国音乐产业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有力推动下,已由单一业态发展成为集音乐制作创作、出版传播、版权服务、音乐科技、穿戴设备、乐器智造、人才培养、集聚区建设等多种业态高度融合发展的庞大的音乐产业体系。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野霏表示,中国音乐产业近年来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有报告显示,2018年音乐产业总规模达3747.85亿元,创造了近5年增速的新高。音乐及其关联产业在弘扬主流价值观、凝聚人民力量、助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王野霏说,中国音数协音促会一直致力于推动音乐产业发展,举办此次年会就是加强行业交流、推动产业发展、加快融合创新的体现。

多位领军企业负责人和行业专家通过主题发言、科技演示、产品互动、嘉宾对话等形式表达了对音乐产业发展的心得经验和对未来发展的期许,讲解了他们在中华民族优秀音乐传承发展、版权保护等方面的创新思路与相关举措;“音乐+科技领军企业”则带来了在5G通信领域、人工智能领域以及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

音乐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发布

会议期间,中国音数协音促会发布了《2020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十大趋势》。这十大趋势分别为:

中华优秀传统音乐将在新时代开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步伐,焕发时代光辉;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音乐元数据的登记管理将为保护音乐版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将更好地和音乐产业相融合,为音乐消费者带来沉浸式的全方位多维度艺术享受;5G时代的到来将为音乐应用场景、应用形式带来高品质升级,为音乐消费带来更多可能;随着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不断加强,会有更多保护音乐著作权人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出台,尤其是录音录像制作者的广播权政策实施呼声最高;随着科技进步,供给端将实现更多场景的音乐体验,需求端将追逐更高品质的消费体验;业界与学界的融合将音乐人才培养从学校扩展到整个社会,对于复合型音乐产业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长;音乐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将加强与地方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园区的企业数量、建设规模和发展品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音乐企业对自身成长的要求愈发迫切,寻求与资本对接、融合的需求越来越大,音乐与科技的融合不断加大,带来了盈利模式的根本变化;音乐产业从业者、创业人群将更加趋于年轻化、高素质化。

表演权收入与播放同步收入报告首次发布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受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由中国音数协音促会组织撰写,至今已经连续发布6年。首次发布的《2019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音乐表演权收入与音乐播放同步收入专题报告》由中国传媒大学汪静渊老师领衔的课题组撰写。

课题组首次从中国音乐著作权各项权利许可收入状况入手,系统分析并全面展现2018年中国音乐表演权、同步播放(广告、卡拉OK、影视音乐、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收入状况,深入分析影响许可收入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报告针对2018年音乐著作权侵权案件开展专题研究,并对未来的维权工作提出建议。

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音乐著作权许可总收入达3.16亿元,同比增长约46.30%。自1993年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首次收取许可收入32.7万元以来,我国音乐著作权许可收入已经连续25年保持增长,增长近千倍。数据表明,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收入已经占据年度总收入的半壁江山,达54%;表演权许可收入次之,占年度总收入的28%;广播权许可收入、复制权收入、海外收益对年度总收入的贡献度较低。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OacNm8BMH2_cNUgkKz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