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安全培训会死人的

2019-07-01   飞搏智慧

一些企业出了生产安全事故会问“我们怎么办?”,当然他们问的这个怎么办是如何将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这类事故基本上就是出了死人的事故,不死人几乎没有人会问这句话。

现在出了死人事故,从直接经济损失来讲最起码要100万左右,再细算下去损失可能更多。所以这些出了生产安全事故会问“我们怎么办?”的企业总想是一人死亡事故的经济损失不要超过100万,越少越好。因为现在从事建筑业一年赚的钱财多少,对于绝大多数的个人来说一年净收入100万那真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于是,有人开始做文章,提出给你组织安全培训就可以不死人或少死人,所花的培训费远远低于一次死亡事故的损失费用,似乎是一笔很清楚的账目。有关部门或机构当然不让地做起“专营业务”(带有强迫性),名曰为企业服务,实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培训(不要不承认,这类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大家心知肚明),还一些单位做起了培训产品,有光盘、有工具箱还有VR安全体验产品。一次培训几百元、上千元,一个产品几百元、上千元,与死亡一人的经济损失相比真的是微乎其微,真的不算什么。但是真正的结果是安全培训“生意兴隆”,但生产安全事故照样频发,防不胜防。据可靠消息证实2017年建筑业事故总量同比上升4.3%,近十年建筑业事故起数开始超过煤矿,已连续9年为工矿商贸事故最多行业。细心的人会发现,在这十年当中建筑业安全培训是最红火的年代!

也就是说,现在一些安全培训与死亡事故是挂不了钩的,即这些安全培训不能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培训费用和死亡的经济损失在一起计算是一种操弄而已,说得不好听的话,那些拿生命做文章的培训是不道德的,这样的一些培训不仅没有效果而且还会会死人的。不好说哪些培训会死人,就拿近十年来各地组织的那么多培训也没遏制死人事故的频繁发生,培训后事故不降反升说明了什么道理?

前一段时间有人问笔者现场发生了死亡事故怎么办,想减轻管理责任,这样估计损失可能会小一点。当问及事前是否对这名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或安全技术交底的,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这么说,现在绝大多数施工现场都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这个环节,该持证的都会去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指定培训取得相应的证书,如果从管理程序和资料管理上来看是没有问题的。问题不是出在培训形式上,而是出现在培训内容和培训结果的认定上。

现在施工现场安全培训几乎很少具有针对性,“干什么、培训什么”难做到,“缺什么、培训什么”更难做到。我们现在的培训形式主义相当严重,行政管理色彩相当浓厚。有的不深究不知道,一深究问题都出来了。

我们看工地上盛行的“三级教育培训”吧,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许多工地可能就是这么做的。“三级教育培训”完全是很早很早以前的做法,计划经济的产物,但还是津津有味地沿用到今日以项目为主的建筑施工承包活动中。笔者曾在工地上亲身经历过一场“三级教育培训”,由于特殊情况这场“三级教育培训”还真的是有模有样,先是总承包单位领导动员、再是项目经理讲话、后由班组长代表发言,前后不到半个小时,事后每个工人发了份教育培训试卷做,最后收齐整理交上。整个活动看起完美无缺,被记录在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记录资料中。可是有多少工地能够花这么多时间,到齐“三级教育培训”授训者和被授训者呢?即使笔者亲历的这场“三级教育培训”也是一个走过场的教育培训,仅从“三级教育培训”内容来讲不可能在半小时完成。就是完成了,受教育者真的受到教育吗?据悉“三级教育培训”是由有关行政管理机关规定,但是“三级教育培训”的法规依据是什么水也没有说清楚,其内容基本是固化,十多年没有变化。曾在某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教育培训试卷中看到这样一个答题问“班组组织法律法规教育”判断题,对还是错?如果你的答案是班组可以组织法律法规教育的话,你就要被扣分,答案是班组不可以组织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是企业一级教育培训的内容,真让人大跌眼镜和哭笑不得,但是我们一些教育培训试题库中就有这些让人哭笑不得试题。试问现在施工现场究竟有多少是像计划经济年代那样从企业招工再到施工现场的从业人员?过去工人由公司招聘参加公司教育后再到项目参加培训然后分到班组的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几乎没有,但是那种过去的“三级教育培训”还沿用至今,这不是形式主义还是什么?!更不要谈是否具有针对性了。

有关教育培训的误区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举例。

谈到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多少计划、筹划教育培训或研发教育培训是针对生产活动实际去开展实施的,很多教育培训是拍脑袋进行的,办公室里的“产物”。一次培训,多类人集中,很短的时间完成,据了解有的地方组织一天半的考证培训班,厚厚的一本书,读一遍时间也不够,这样的培训有效果吗?有关培训产品东拼西凑“组装”,有重复的内容,可能还有错误的内容和观点,没有专家审核把关,但价格却不菲,企业花了钱却根本达不到教育培训的目的。

所以形式主义的教育培训、行政色彩浓厚的教育培训,以及与事故比较起来成本微乎其微的培训产品,其目的是带有功利性、经济利益,所以就不可能达到受训者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知识、学会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目的,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组织缺乏计划性,因而就不可能最终实现安全培训与死亡事故挂钩。安全培训一旦离开对“生命”的关注,就不可能是一个好的培训,培训就难于与死亡挂钩。

只有摆正安全培训的位置,把关注生命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不搞形式主义、去掉行政色彩,以企业需求开展教育培训,做到“干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培训什么”,培训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培训更具有自觉性,培训组织更具有计划性,这样的培训才能最终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的培训费用才可以与死亡的经济损失一起计算。

目前,一些企业和培训产品开发单位开始注意教育培训的实效问题,他们把培训内容划分为一个个基本的知识单元(学习“碎片”),并在网络上公开免费发布,其目的是告诉大家培训知识是社会的,人们完全可以共享,同时组织专家进行审核、把关,不断修正各个知识点,尽可能让安全知识培训更符合当前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形势、技术变化的需求。培训学习碎片化、知识更新及时性以及培训信息网络化管理和企业自觉履行教育培训主体责任是今后培训的发展方向。

为了满足许多企业和人员的需求,把追求“零事故”作为管理理念,把关注生命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一些产品开发单位将各类培训集成知识库、形成“碎片化”学习链和各类培训计划并制成物美价廉的学习产品,各类人员可通过这些学习产品按照各自的学习需求在产品指导下选择培训途径和方法,制定学习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并通过互联链接学习信息作为流动性工作的参考,避免重复性培训,使得培训者培训积极性更高,企业培训组织更具有针对性。这样目标明确端正、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产品才能做到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最终会发现培训不培训不一样,培训经费投入真的可以与事故伤亡损失挂钩,这样的培训值!

所以不拿人的生命做文章,而是真正关爱生命,对得起良心,这样的培训才是企业所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