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笼罩下的宜宾南溪:我们被一群不知道名字的人,努力保护着!

2020-02-22   宜宾传媒网



疫情当前 总有一些温暖不期而遇

总有一群“逆行者”冲锋在前

无关于薪资报酬与责任义务

他们自愿集结在一起为南溪这座城

抵御严寒 守护一方平安

他们就是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

来自南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

...

文 | 五双

多一些理解...

来自受疫情影响,南溪这座城失去了往常的热闹。大部分的人都响应号召,选择蜗居在家,没有人敢出门。大街上空空荡荡的,偶尔经过零星的几个人,也是面戴口罩,互相之间保持着安全的距离,反倒显得这座城市更加冷清了。


但就在这个大家都对病毒避之唯恐不及的特殊时期,除了医护人员、特警公安、政府及社区工作人员外...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自发地集结在一起,戴好口罩做好防护,走向街道、乡村,他们逆风而行,只为守护一方安稳。

而生活在南溪的我们,正在被他们努力保护着。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南溪志愿者。



你所不知道的南溪志愿者

2020年1月底,南溪区青年志愿者协会陈会长在接到相关部门请求协助抗击疫情的电话后,便立即在工作群里发布召集通知。一时之间群内志愿者们争相报名,并绝对服从指挥,按需分配在抗疫的岗位上配合着相关部门的工作。


他们有的在监测点协助交警、运管、路政开展测量体温、登记工作;有的受区政务中心邀请在大门口开展测量体温、登记工作;有的协助卫健局每周一、四为一线工作人员送温暖;还有的在南溪临时医学隔离观察点整理房间、分发生活用品...


而除了来自南溪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还有许多通过镇上招募村上招募而自发报名的志愿者们,他们分布在南溪各个角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从开始投入抗疫情志愿工作到现在,他们中最久的已经连续工作了近20天,且每天的执勤时间远远超过12个小时...即使很累很苦,但却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夜以继日的坚守在本不应该是自己的岗位上,他们不计报酬,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抗疫成功,让南溪早日恢复之前的样子。



愿尽微薄之力 守一方平安

这些志愿者们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他们有的是校大学生,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农民工,也有的是乡村医生...但就在疫情发生后,穿上志愿服的那一刻起,他们都有了一个神圣的身份:志愿者。

当问及他们为何会不顾被病毒感染的危险,选择当一名默默无闻的志愿者时,他们的回答竟出其的一致:愿贡献微薄的力量,守护南溪一方平安。


陈哥 男 个体商户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人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

陈哥在南溪经营着一家装饰公司和3家专卖店,雇有10多名员工。一天不营业,单是店铺租金等刚性支出就达1000多块。在疫情时期,他却义无反顾的响应号召,在店门贴上“暂停营业”的告示,并加入了一线抗疫队伍。

为了方便宣传,他把自家铺子的业务用的面包车车顶加装了一个四向扩音的喇叭,为了保证续电,他又鼓捣了一个蓄电池单独供电。他每天8点到村办公室,把办公区域打扫、消毒后,便开着那辆宣传面包车逐社逐社的跑...只为了将疫情防护知识宣传到位。


(该图来源于刘家先锋)

陈哥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为自己的家乡出点力是应该的,人活着就是要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而在工作中最让他深刻的就是看到开元村的村民们纷纷捐款、款赠物资的时候。100元、200元、一箱牛奶、几袋饼干、几件矿泉水...这些都是乡亲们善良淳朴的心啊。


钟妹妹 女 在校大学生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

钟妹妹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疫情影响开学延后了。在家呆了几天后,她觉得身为一名退伍军人,应该做点什么了。于是便去到了南溪退役军人事务中心询问,可因为是周末没有人上班,当时她有些失落,但并没有立刻离开。


突然她看见了墙上卫健局张贴的公告,便想着可以直接去找卫健局。到了卫健局后给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后,便拿到了南溪区青年志愿者协会陈会长的电话,并与其取得了联系。之后便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每天在政务中心负责登记与测量体温。

钟妹妹说,虽然看起来工作并不复杂,但一天下来其实也挺辛苦的,但我一想到那些在高速路口的抗疫工作人员更辛苦,那些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更艰苦...便更加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算什么。国家设立了退伍军人事务部,是为了让退役军人有依靠,国家在为我们着想,我想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做点什么。


建哥 男 农民/农民工

“只要保住一方平安,我们不辛苦”

建哥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平时也会在工地上做钢构、焊工,如今却有了“志愿者”这个新的身份。

建哥说本来他是想去武汉参加志愿者,但是一方面因为家里有小孩需要照顾,另一方面自己的父亲也是在抗疫一线奋战的工作人员,看着父亲年纪那么大了,还每天熬夜打电话作登记,走村串户...也想为他减轻点负担,所以选择在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建哥说他最佩服的就是邻村的张爷爷。张爷爷也是一名抗疫监测点的志愿者,同时也是一名党员。虽然爷爷已70多岁了的年纪,但却从未在执勤时缺勤过。他每天2顿饭都是在监测点与大家一起吃方便面等干粮。

有时候在吃着饭,遇到有人来也会赶紧放下筷子上前仔细询问对方登记信息,建哥跟我们说和张爷爷相比他做的真的太少了,如果我们要采访一名志愿者的话,张爷爷更值得。

当我们说起,投身志愿者不计报酬为大家无私奉献,他们辛苦了的时候。建哥说了一句话,让我十分感动,他说:“只要能保住一方平安,我们不觉得辛苦。”


除了建哥、钟妹妹、陈哥这3位我采访到的志愿者外,还有许许多多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志愿者。

一名持有救护员证书的人民教师,走下讲台,身着志愿服在高速上为路过车辆测量体温;

一名90后村医生,在每天晚上6点下班后,依然坚持骑着电动车到志愿服务岗,完成医生到志愿者的身份转变;

60后的谢娘娘,是南溪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年纪最大的一名志愿者,在疫情时得知政务中心需要志愿者便积极报名并参与服务,连续工作10来天从未间断。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不计报酬 却被人误解

志愿者这个身份没有薪资报酬,但却让他们身上多了份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他们将这份责任毫不犹豫地扛在了肩上,冲上抗疫一线,却不曾想过会承受被人误解的委屈。


不听劝导,强行冲关;

不被理解,言语辱骂;

一丝不苟,却被嘲讽拿着鸡毛当令箭;

......

2020年2月15日,裴石镇新建村疫情防控点志愿者刘某在执勤时,与一肖姓男子发生争执,被其殴打并致面部受伤;(目前肖某已被严格依法处理)

2020年2月13日,刘家镇开元村疫情防控点一开着小车的男子,非本村村民且无相关出入证明,强行冲关致防控点栏杆被撞倒。事后非但不道歉,还在群里嘲讽志愿者们拿着鸡毛当令箭...


虽然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每天都会发生,但难免不会让人觉得有些心寒。志愿者们不计报酬,甘愿冲上抗疫一线无私奉献,却受到这样的不理解,确实有些委屈。

抗击疫情,人人责任。在此希望大家能给予包含南溪志愿者们在内的抗疫工作人员们多一些理解,并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这样才能早日击败疫情,让南溪恢复往日的繁华与热闹。


志愿者们面对疫情,全力以赴,默默维持着南溪这座城市的运转与生机,他们在抗疫一线抵抗疫情,令人敬佩!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感谢你们这一群“凡人”为守护南溪而默默付出着,谢谢你们守护着我们!

最后,我们想说:战“疫”还未结束,南溪人请一定要坚持到底!

相信这座城市一定会早日恢复原样

南溪加油!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I LOVE NANXI


图:南溪区青年志愿者协会陈会长

来源:大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