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不能一味重建,浅析明清古城墙为何申遗难,以西安古城墙为例

2020-01-23   旅图君

我是旅图君,笔耕不辍,只为讲述旅途中更精彩的故事!

说起西北最有名的城市,我想应该是西安吧。无论是从国家战略,还是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已经西安的经济发展,在西北都可以称得上是最为出色的。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大家熟知的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等,给每一个中国人勾勒出浓浓的“长安情结”。

西安

西安是一座历史极为深厚的城市,从它所拥有的古遗址、古建筑就能看出,这里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同时,西安还有西安城墙、钟鼓楼、华清池、终南山、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等景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些入选世界遗产的建筑遗址中,赫赫有名的西安古城墙却不在其列,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以西安为例,谈谈中国的明清城墙为何未能入选世界遗产。

西安城墙

中国明清城墙的申遗史,一晃30多年了

西安城墙是不是没申请过世界遗产呢?其实不是的,事实上,西安城墙作是进行过世界遗产的申请的,但并不是没评上,而是压根连参加评选的机会都没有。西安城墙的申遗有些年头了,从1987年开始,西安就进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很遗憾,前两次,西安城墙都没进入到国家《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所以更不可能拿出去进行评选了。

西安城墙

好在2006年,西安与南京及辽宁兴城三地联合申报的“中国明清城墙”申遗项目最终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可是现在各地对申遗越来越积极,城墙申遗团的城市越来越多,如今“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共纳入南京、西安、荆州、襄阳、兴城、临海、寿县和凤阳等八座城墙,代表着明清时期的都城、二级王都、府城和卫所等不同等级城市的城墙,据说河北正定也有可能加入城墙申遗团。

南京城墙

城墙申遗军团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2006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申遗项目一共有35个,其中已经有7家分别申遗成功,分别为开平碉楼、福建土楼、五台山、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可13年过去了,明清城墙成功申遗,却似乎还只是一场梦,遥不可及。

为何说明清城墙申遗,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

简单来说,申遗没想象中那么简单,尤其是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求“不但要保护文物的个体,而且要保护文物的环境、历史地段,以及城镇的历史风貌”。也就是说,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单个,是一个整体性的东西,这也是世界遗产所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真实性,二是整体性。

何为真实性?真实性就是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都要求是原始的,决不可造假景、造假文物,不能在风貌保护区内建人工设施,以保持遗产的真实性。然而西安城墙在经历了各朝更迭和战乱之后,城墙几经蹂躏,特别是文革期间受到了严重冲击,文革结束后,当时西安城墙仅存城楼和箭楼六座,以及十四处豁口。如果拿这些东西去申遗,肯定是过不了第二关,也就是世界文化遗产要求的整体性,因为这时候西安城墙已经是支零破碎了。

西安城墙

西安修复城墙比申遗更早,早在1983年,西安就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修复,虽然号称这次修复是“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但是还是进行了大量重建工作,更为要命的是其中还是使用了大量现代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导致整个城墙面貌只是形似而非神似,也就是说,西安的城墙修复,不仅是修复,而是修建。例如1983年4月至1987年底,西安城墙上重建敌楼12座,修建魁星楼1座,新建马道门楼14座和一大批仿古工作人员办公房,重建了永宁门(大南门)月城,又于1989年重建了南门闸楼。这样的修复不仅是在西安存在,南京也存在,这样做虽然能使城墙看起来更完整,能满足第二个要求,但是真实性就大打折扣了。新修的东西,你怎么好意思说这是古城墙呢?对吧。

西安城墙

不得不承认,这事也不能怪西安,毕竟任何文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磨砺风蚀之后,那种岁月磨砺得痕迹已经成为文物的一部分,如果要改变现状或者试图恢复原貌都会对文物本身的破坏。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2006年西安城墙南门至文昌门段近30米长的内侧城墙发生坍塌,这段城墙当时正处于维修的过程中。环城公园划专用停车场城墙内居然掏出了一个“办公楼”,里面设施应有尽有。还有一点,就是西安城墙附近的整体环境并不利于申遗,站在西安城墙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不管往哪个方位看,都让人感到强烈的建筑、色调反差。城墙周边建筑物要么低矮破旧,要么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高耸入云,还需进一步的统一规划。有趣的是之前竟然有人还曾冒出个给城墙装电梯的怪招幸好被及时叫停了。你想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去申请世界遗产呢?

西安城墙

申遗不能只看利益,保护也不能一味的重建

其实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自然、文化景区都十分热衷于申遗,这是为什么?毫不客气的说,这就是把申遗都走向了功利主义的道路,忘记了申遗的初心。因为申遗成功后,档次上去了,门票价格也就上去了,钱自然就来了。所以能申遗的景区,往往是先把文物或者自然环境修葺一新,然后编个故事写个文案就去申请世界遗产,如果申请不下来也就罢了,可万一申请成功了呢,那可是要赚大发的节奏啊。但是这样做,这对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传承有好处吗?一点都没有的。更可悲的是,有些地方为了申遗,把本来的古遗址或景区弄得不伦不类,面目全非,这简直不是保护和传承,而是破坏。有些地方,还把申遗当成政绩工程,不惜花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去争取“世界遗产”的头衔,而忘记了自然文化景区作为自然遗产的初心。

世界遗产秦兵马俑

最后的话

世界遗产的申请,是万不可与利益直接去挂钩的,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所有申遗的地区都应该去正确认识世界遗产的意义和价值,共同承担起保护人类文明的国际义务,而不要一门心思去想着申遗成功后的名和利。如果现在的明清城墙保护依旧是重建为主,恢复所谓巍巍长城的模式,我看明清城墙申遗就很悬,估计是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