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大城小院 | 以自然美学,造就洛北生态人居“颜值担当

2019-08-11     洛阳资讯在线

崇尚自然,大概是中国文人的天性,春有“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夏有“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秋有“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冬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文人眼中的自然皆意趣。

实景图

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给予的曼妙时光,领悟景色更迭给予的人生况味,意境皆成。于是乎,文人纷纷在房前屋后开辟庭院,林语堂的阳明山宅院,欧阳修的会老堂,鲁迅先生的两座院子......皆在山水间叠石造景、栽种花木,一方山水间的别致雅境,成就文人雅士的高尚志趣,更是他们的创作源泉。

实景图

如今在洛阳亦有一番与自然共生息、与生活共风雅的美学之境,以“探花、寻幽、听雨、候月、赏雪、焚香、品茗、抚琴、酌酒”等文人意趣,为洛阳人书写一幅崭新而精致的生活画卷。在日渐微凉的初秋时节,尤以探花、寻幽、听雨三种意趣为最佳。

“海棠栖知音,院落逢知己”,海棠象征高贵优雅,在古代亦是宫廷园林中的翘楚,素有“国艳”之誉,还有“花中神仙”、“花贵妃”、“百花之尊”之称。周恩来总理也曾偏爱海棠,“海棠是一种非常清香的花,人人喜爱。”为此还特意挑选中南海中海棠花盛开的西花厅作为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实景图

建业·大城小院亦有一株海棠树,静静伫立,禅味深远,若邂逅一树花开,缕缕花香悄悄氤氲,一幅淡雅的水墨丹青便呈现眼前。“逸心”两字题于海棠树侧的白墙之上,的确,唯有置身此番清丽景致之中,才能生长出宁然逸居的心。

实景图

《道德经》中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自古文人便偏爱在水的意蕴中寻找生命的真意,感悟出其“滋养万物,虚怀若谷之深远意境。无水不成景,无水不成园。

实景图

建业·大城小院,以咫尺景观浅池模仿烟波浩渺、静寂深幽的境界。烟雨微醺之时,细细密密的打破水面原有的平静,层层涟漪氤氲开来,与周围的自然风光相映成趣,赋予另一种灵动的江南迷蒙之美,意境悄然而生。

实景图

暮色将合之时,水平如镜的静水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青瓦、白墙、海棠......天地融一的静谧、内敛全然展现在眼前,心头不自觉荡漾起“东篱采菊、倚仗听蝉”的自然闲适之感。

实景图

园林之所以美好,更因光影赋予了它无限的意境,隐于光影之中,自然的美被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建业·大城小院的光,穿梭于错落有致的层次结构之中,以自然的方式,消解了建筑空间原本的框架结构,使空间变得更加细腻而轻盈。这里,变成了与自然、心灵对话的一方道场。

实景图

“白墙为纸,光阴作画,轻风浅唱,烟雨如丝”式的人与自然关系,就在建业·大城小院,位于洛北3A级景区内,花海合抱、山水环绕、坡地起伏、河谷交错……社区内五重植物景观错落有致、四季摇曳生姿,造就花、木、水、石、诗、画、境融为一体的美好园景与风雅意境,为居者提供“触”、“闻”、“听”、“视”、“品”五重极致感官享受。建业·大城小院,将人居引入自然,以万亩花海里的生活打开洛阳人居新方式,造就城市生态人居“颜值担当”。

实景图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8hnRG0BJleJMoPMT0M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