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晨的第一缕日光,
到夜晚的最后一盏华灯
从疫情阻击战的第一声集结号,
到值班值守的无数通电话铃
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迹
也没有挑战病魔的豪言壮举
一层薄薄的口罩,就是他们全部防疫装备
但是,当大家足不出户时,他们却敲开万家门
当大家奔赴工作后,他们却仍坚守大门
他们来自街道、社区
一个倏忽,也许就从我们身边走过去了
却是他们,一直守护着我们
默默地,平凡地,一直感动着我们
阻断新冠肺炎疫情,织密群防群控防疫网络,重点在社区,难点在社区。合江门街道位于宜宾老城区的中心地段,共有“三无”小区326个。
外来租住户多、商住混合、人员情况复杂,特别是复工复产后,来往人流井喷状递增,疫情防控更增添了难度。
宜宾市翠屏区合江门街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市、区、街道、社区干部“四级联动”,散发“老巷管家”召集令,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社区书记的喇叭
抗疫期间,长春社区党委书记薛萍由于担心社区多为分散院落,部分居民自我防控意识不够,化身为“播音员”拿着流动小喇叭走街串巷,为大家精准投放最新疫情防控信息和防疫知识。
薛萍书记每天步行5万余步,使小喇叭宣传响遍辖区每个角落。
老巷管家并不“老”
熊维雪,现年24岁,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
疫情发生后,她报名参加了合江门街道“老巷管家”志愿者服务队,利用所学知识从更专业的角度为居民做防疫宣传及预防知识普及。
实行小区封闭式管理后,她除了每天上门入户排查,整理资料以外,还主动申请利用休息时间到北浩巷84号小区卡点与志愿者们轮班值守。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95后在疫情面前的担当。
是修脚师,是志愿者,
也是入党积极分子
顾兴强,一名80后修脚师傅,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在“老巷管家”志愿者招募令报名表上时,他留下了“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只要能为抗疫作一份贡献,我什么工作都能干!”的朴实话语。
经培训上岗后,他不怕累不说苦,活跃在入户排查、派送酒精、防疫宣传、卡点值守等防控工作一线,践初心担使命,用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身边的“四川好人”
江永秀,宜宾市翠屏区合江门街道长春社区一名69岁的老党员。2018年被评为“四川好人”。
疫情发生后,她“自告奋勇”地守在拱星街46号小区,主动申请负责该小区防疫宣传、协助入户排查、卡点值守等工作。
通过自己事无巨细的付出,为小区居民拉起一道严密的疫情“防护网”。
不听子女劝说的“执拗老人”
今年78岁的老党员陈身荣在疫情发生后,不顾儿女劝阻,多次向社区主动请缨,第一时间投入到了抗疫一线,更自费购买消毒液为小区楼栋消毒。
在全面实行封闭小区管理后,又主动担起值守宜宾翠屏区合江门街道真武社区150号小区卡点,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做好登记小区进出口的工作,为居民们守好防疫安全门。
图| 宜宾合江门街道供
文| 吴娉 赵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8I0m3ABjYh_GJGVVQ3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