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多措并举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

2020-02-13   桦甸发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桦甸市及时转发了《关于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有关工作的通知>》,按照省市“三保障一统筹”工作总体安排,创新工作方式,采取了“两不三个一”措施,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双促进”“两不误”。

不采取入户帮扶方式。继续强化“一对一”包保,实施产业、医疗、教育、就业等“七项联保”攻坚精准帮扶。根据当前疫情防控情况,开展“心联心、不见面”服务行动,发动包保干部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帮扶。全面简化各项社会救助审核审批程序,对申请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在个人承诺前提下,由村(社区)审核、乡镇(街道)审批,市民政部门备案,审批后可按城市低保标准,先行给予1个月临时救助,做到当日审批,当日发放救助金。对因疫情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群体等给予3至6个月的临时性兜底安置,通过增设保洁员、治安协管员、河道看护员等公益岗位,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鼓励外出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按照“非必须、不窗口”原则,城乡居民新参保的,可打电话到医保中心或各乡镇街道劳保所进行先行参保并通过手机进行缴费,事后将所需纸制材料报送到参保部门;2019年住院费用报销延长至2020年5月31日;简化异地就医流程,实行先入院后备案、先治疗后结算,异地转外就医支付比例不调减,取消异地就医先自付10%的规定,减少患者流动带来的感染风险;各定点医疗机构办理慢病、特药手续,无需到医保中心审核。及时跟进教育、医疗、就业、低保等政策落实,促进政策落地见效,保障政策与疫情防控有效衔接,不断档、不脱节。

不举办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乡镇街道和社区、村组的作用,实施四级网格化、“五位一体”管理。不举办扶贫相关会议、培训、检查、调研等集体活动。做到四个“不间断”,即:不间断地通过脱贫攻坚微信群传达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不间断地通过商密下发《贫困人口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市直干部下沉协助乡镇街道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不间断地通过电视、宣传册、喇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不间断地督导村屯、小区卡点排查封闭管控情况。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积极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做好一次电话问询。疫情防控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市级领导率先垂范,带领各级包保干部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形式做到三个“及时了解”,即:及时了解帮扶贫困户及家人外来人员和外地返桦人员排查,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及时了解疫情对我市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就业务工、项目增收带来的影响,帮助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及时了解贫困户防护用品、衣物、粮食、备耕等需求,动员社会力量、包部干部进行捐赠,保障需要。截至目前,累计帮助解决疫情防护用品口罩2738只、防护手套100付、消毒液15874斤、酒精7475斤、扩音设备19套、一次性纸杯200个,价值4.6万元。

进行一次人员排查。各乡镇(街道)在人员排查过程中,重点关注贫困人口,及时发挥乡医、村医作用,关心关注贫困人口的身体状况。市委市政府对居家隔离人员提出“十个必须”要求,同时按照省委“七个到位”“六个必须”“六个坚持”“五个不动摇”严格执行,管护责任人每天电话询问外来人员、返桦人员健康状况,如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第一时间与单位或辖区医疗机构联系;对未返回人员,取得电话联系,告知回来前要与本单位进行沟通联系,与所在乡镇街道联系,确定到桦时间,第一时间进行居家隔离;截至目前,投入乡镇街道人员共计8647名,其中抽调机关干部674名下沉协助乡镇街道进行严格管控。在村屯设立卡点414个,实现城乡防控包保网络全覆盖、疫情排查全方位、人员医疗管控全天候;对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每个小区只留一个口,设立卡点313个,印制发放小区出入证,对进入小区的车辆、人员实行24小时检查,重点排查外省来桦和外省返桦人员信息,并将排查情况及时反馈给所在社区居委会,便于社区进一步监控。

搞好一次防控宣传。在问询排查过程中,加强依法防控,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情况和典型事迹。目前,已向全市贫困群众发放出《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知识手册》2600余册,宣传单1.8万张。

在后续的工作中,桦甸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吉林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在加力、做实上下更大功夫,在脱贫质量上见到明显成效,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桦甸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