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空降的“对”与“错”

2021-03-13     一起拍电影

原标题:电影空降的“对”与“错”

作者 / 坦克

截止发稿前,《阿凡达》的首日票房还是没有超过2500万。

三天前,《阿凡达》空降引爆舆论热度,影迷群体、业内人士纷纷表达了对《阿凡达》重映市场成绩的看好。也是在同一天,单日大盘跌破4000万,市场急需一部大体量的救市之作。因此业内纷纷预估,《阿凡达》有着首日票房冲击5000万,累计票房5亿+甚至更高的成绩的实力,是整个三月中上旬的票房扛把子。

然而,从昨天开始,有关于《阿凡达》的“坏消息”接踵而至。因为影片空降,大多数拷贝从本周三才开始从北京往外地发送,很多影城没有办法及时收到硬盘拷贝。另外,影片空降也导致社交媒体和线下物料的曝光及其不足,除了小部分资深影迷外,大多数观众并不知道该片的重映消息。也导致影片映前的想看增速、预售成绩不温不火。

而这一切,都是影片空降所引发的“祸端”。随着内地影市的不断成熟,电影空降的频次本应该越来越少,但是近年来却不断上演着各类影片空降的戏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电影空降的那些事。

如何定义空降?

空降,原本是航空专业术语,现在也多有人事调动方面的含义。而在文娱领域,空降也具有多个含义。在音乐排行榜、每周票房榜上,我们经常用“空降”一词来形容某首歌、某部电影刚发行/上映,就拥有了不错的市场成绩。

而目前,我们多用“空降”,多用来形容影视作品的档期。不同于院线电影,目前很多剧集、综艺都有着仅仅提前1-2天就官宣空降的惯例(因为政策原因)。甚至很多剧集,提前一周左右定档,都已经不算是空降了。

但是对于电影来说,因为院线电影的特殊性,从官宣定档到正式公映,还要经历发布发行通知、排次号入库、发放硬盘拷贝、影院阵地物料等多个步骤,基本不具备提前1-2天空降的可能性。目前来看,我们通常对在大档期仅仅提前2-3周才定档,或者普通周五,仅仅提前3-10天才定档的中等体量影片,都称之为空降。

电影空降的缺点

毫无疑问,空降对于影片市场成绩的伤害是巨大的。

在疫情爆发之前,好莱坞电影市场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一套标准的影片定档机制:A级、S级商业片,大多都会提前1-2年定档;即便对于普通B级片、文艺片,也都会提前3-6个月定档。超长的定档准备期,也会让好莱坞六大制片厂以及其它中小制片厂拥有了一个充足的微调时间,以谋求影片以及票房大盘的双赢,这也导致北美档期虽然也会有冷热档之分,但不会像中国内地目前这么严重。

而对于国产片来说,很多影片因为考虑到宣发预算的体量,以及对未来档期的不确定性考量,提前定档时间会比北美短很多,但目前大体量影片基本是2-4个月确定档期,中小体量影片基本也要保证提前1-2个月定档,这也才能够拥有一个相对正常的宣发周期。按照目前大多数国产片的定档节奏来看,也算是符合市场基本规律的。

在这个宣发周期内,一部电影要发布定档海报、预告等物料;与电影局以及中影华夏协调发布发行通知、让排次号入库;影片的地推发行人员,要去影院阵地去布置线下的展板物料,沟通影片排片。每一项都需要几周的时间来做。而空降也就意味着必须大幅压缩影片的宣发周期,把原本1-2个月要做的事情,压缩到1-2周来做。无论是对于片方还是宣发团队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从而也让影片的宣发效果大打折扣。

所有的宣发,都是为了服务影片的开局。因为影片空降,导致发行来不及与各大院线影管影城沟通排片事宜,甚至拷贝都没有送到影城,那影片的场次、排片就会不达标。因为影片空降,导致宣传公司来不及制作推送更多的物料,也让影片的映前热度表现没有进行充分的发酵。这也就意味着,空降也就基本等同于零宣发。而在当前的电影市场环境下,零宣发对与商业片的伤害也早已无需多言了。

什么样的电影会空降?

正如上文所说,如果说电影空降基本属于“百害而无一益”,为什么还会有电影愿意空降呢?可以说,过去几年内地影市依旧有大量的影片空降案例,我们分情况来讨论。

首先国产片空降,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被动的,一种是主动的。被动的不必多说,最著名的案例当属2019年的《少年的你》。也是诸多空降影片中,少有的那种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作品。这也是得益于影片在紧急撤档之前,就拥有了极高的映前热度。而影片的紧急撤档、又紧急定档,也在一定程度给影片带来了一定的话题热度加成。另外虽然影片是提前两天半官宣定档,但是公司内部在紧急定档前就已经开始了影片的宣发准备,也让影片避免陷入了空降=裸发的境地。

主动的进行空降的影片,大多数中小体量影片,在档期反复变化的同时,准备出“奇招制敌”以小博大。但是这对与宣发人员对于影片本身性质、体量以及当前大盘环境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否则有可能最终落得“满盘皆输”。去年国庆档,就有1-2部电影选择空降国庆档,虽然具有相对不错的口碑成绩,但是因为空降导致影片热度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发酵,最终票房成绩并不理想。

而进口片空降,100%是被动的。

2013年五一档的《钢铁侠3》是前几年好莱坞分账片空降的典型案例,因为是中美同步还是提前的档期纠葛,该片的内地最终档期迟迟没有确定,甚至闹出了档期乌龙事件,最终才提前3天定档。

2019年寒假档的《死侍2:我爱我家》提前10天定档,也创造了近三年好莱坞分账片定档最短的纪录。因为寒假档过于冷清,电影局不得不拉来这部影片空降,所有手续一路绿灯,该片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没有发行配音版本的好莱坞分账片。而考虑到电影局2年前已经和福斯/20世纪影业有了商讨调动影片空降的先例,或许促成此次《阿凡达》空降也就“轻车熟路”了。

最近两年,好莱坞分账片也不断压缩定档、预售窗口期时间,甚至不少分账片仅仅提前2周左右定档。如此也让原本体量就不断压缩的进口片票房越来越低。

《阿凡达》给空降电影上了一课

事故不断。

根据拍sir了解,从昨天下午开始各地的《阿凡达》零点场纷纷取消,开始给观众退票,甚至已经有影城即便收到了拷贝,也因为密钥缺失等问题无法正常放映。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影城经理也表示,直到今天他们还没有收到拷贝,因此首日无法放映影片,提前预售的场次也不得不取消,也因此得罪了不少观众,得到了投诉。

在同一地区,收到了拷贝的影城,也会选择把已经用完(拷贝完)的拷贝,有偿借给其他影城应急。

哈尔滨某影城经理表示,今天中午才收到了拷贝,还要进行调试,把拷贝拷到片库盘里,还得往影厅里传,所以今天一整天都没办法给《阿凡达》进行排片,从周六开始才能够正常放映。

我们从今天大盘不同城市的市场占比也能看出,一二线城市《阿凡达》依旧有较高的票房号召力。但是到了三四线城市,《阿凡达》与《你好,李焕英》的差距不断减少,大多数四线城市因为没有收到拷贝,《你好,李焕英》的票房要比《阿凡达》高很多。甚至很多南方的三四线城市,《阿凡达》甚至一场排片都没有。

如果说拷贝排片来不及到位是发行时间短粗成的。仅仅提前两天半定档、提前一天半官宣,也让《阿凡达》在映前热度上,来不及起势。影片映前的平台想看日增仅有1-2万体量,这对与一部即将上映的好莱坞影片来说,是相对较低的。这或许也造成,原本有5亿左右量级的《阿凡达》重映,最终票房成绩可能会大打折扣。

毫无疑问,这一次《阿凡达》的空降给内地影市带来了十足的惊喜,让影迷群体获得了在大银幕上体验该片的机会,对目前已经陷入冰点的电影市场,也具有不错的提振作用,然而从电影市场正常发展规律来看,我们还是希望空降影片少一点。影片切莫空降,除非被逼无奈。伴随着未来内地电影市场不断的成熟,空降影片也会越来越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62XKngB8MnI47IjhW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