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8年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时代,国海证券(000750.SZ)迎来掌舵人!
8月8日国海证券发布了一则收购公告书,农投集团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将其持有正润集团的85%股权给广投集团。划转完成后,广投集团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公司实际控制人。
历时10个月,这场股权收购案终于落下帷幕。
1
迎来新的实控人
据了解,广西正润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正润集团”)持有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桂东电力”)4.14亿股股份,占桂东电力总股本50.03%。收购完成后,广投集团将间接成为桂东电力控股股东。桂东电力持有国海证券1.74亿股,占国海证券总股本4.12%。至此,广投集团将直接或间接持有国海证券13.31亿股,占总股本31.58%,成为国海证券控股股东。
(图片来自公司回购书)
广投集团全称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988年成立,由广西国资委全资控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投融资主体和国有资产经营实体,主要经营业务涉及能源、金融、铝业、文化旅游、国际业务和医药医疗健康等领域。
中恒集团(600252.SH)和广西投资集团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广投金控”)为本次收购一致行动人,广投集团持有中恒集团22.38%股权,拥有广投金控100%股份。中恒集团和广投金控的实际控制人也均为广西国资委。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产业战略性调整和资源整合的发展要求,广投集团对本次资产进行划转收购。正润集团被纳入广投集团后,有利于优化自治区内国有电力和铝产业资源配置,整合国有企业资源。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此次收购的主要目的或是想要广西国资委进入到正润集团里来。因为一般来说,股权转让是要收钱的,但是国有资产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无偿转让。
由于本次无偿划转导致收购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在桂东电力、国海证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超过30%,触发收购人要约收购义务。对此,广投集团向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义务,2019年1月中国证监会核准豁免。
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快收购进度,广投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还作出了五项承诺,即保证国海证券资产、财务、机构、业务、人员保持独立;不存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或减持国海证券的计划;同时还承诺,保证现在和未来不经营与国海证券主营相同的业务,避免同业竞争。
2
遭遇史上最终罚单
提起国海证券,首先就会想起震惊业界的“萝卜章”事件。
事情追溯到2016年,国海证券原员工张杨、郭亮用萝卜伪造国海证券公章,在外开展债券代持交易,涉及金融机构20余家,金额高达200亿元。
为此,国海证券遭遇监管部门“最重罚单”。
2017年5月19日中国证监会对国海证券做出严肃处理,对资管、经纪和投行三大业务采取暂停一年措施。最赚钱的三大核心业务被禁,国海证券损失惨重。
2017年国海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6.59亿元,同比下滑30.7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76亿元,同比下滑62.99%。在当时30家A股上市券商中,国海证券的净利润和增长率均排名倒数第二。
国海证券的业绩困境在2018年并未得到好转,据年报显示,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1.23亿元,同比减少20.17%;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仅为0.7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0.53%。
除此之外,国海证券负债率也在逐年升高。2018年公司负债总额491.2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74.21%,同比上升0.16%。高额负债的背后必然是巨额利息支出,2018年公司净支出利息5.06亿,占据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四分之一。
3
作为坚强后盾的“老大哥”
业绩连续下滑、背负高额债务的国海证券,广投集团的入驻将会给其带来怎样变化呢?
此前国海证券的“萝卜章”事件,被证监会指出内部管理混乱,业务部门管理松散,员工激励约束机制失衡;公司审查制度流于表面,形同虚设;资产、投行等部门业务不够专业,产品发生重大变化不能及时告知客户等问题。
据了解,自2011年上市以来国海证券便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控人,这与公司内部情况混乱、制度不完善必然有不可推脱的联系。
此前,广投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在国海证券业绩下滑期间曾多次增持。
2017年1月25日,国海证券发布了一则股东增持公告,基于对国海证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广投集团拟自2017年1月20日起,在二级市场增持国海证券股份,增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国海证券总股本2%。
2017年5月20日,国海证券再次发布公告,广投集团进一步增持国海证券股份,在原有增持股份的基础上,计划在二级市场进一步增持不超过总股本2%的国海证券股份,累计增持股份不超过总股本4%。
据了解,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广投金控作为广投集团全资子公司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国海证券0.9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2.25%。
根据国海证券发布的2019年半年财报显示,随着证券市场行情回暖,股票交易额增加,债券发行规模扩大,公司上半年净利润预计3.8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1%。
在有国资背景加持的广投集团带领下,国海证券能否按照预期走出困境呢?欢迎大家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