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后期,手机就可摇出动感照片

2019-07-28     玩转手机摄影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追焦摄影,如何通过手机相机“摇出”有动感的照片。

追焦拍摄又被成为追随摄影,不管是“追焦”还是“追随”都有一个动词“追”。

这里的追不是跟电影镜头那样,不是拿着机器跟着跑

而是指通过身体或辅助器材的转动,使对焦点跟随移动主体的运动方向进行抓拍

在按下快门的曝光瞬间移动主体与相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所以会产生一种移动主体较为清晰,而背景模糊或有断续虚线调的画面效果。

这种画面效果就是所谓的运动感、速度感。



平时我们比较常用的是保持手机稳定的拍摄手法。

而这种需要手机本身也参与运动的拍摄手法

会让作品拍摄有更多的灵活性,照片更加有创造性。

体育比赛的摄影师,常常会采用这种拍摄技巧来捕捉竞技比赛过程中的运动员,赛车等等。

而一些动物摄影爱好者则会通过这种办法来表现鸟煽动翅膀的动感瞬间。


拍摄方法

快门速度的选择

追焦摄影通常会采用相对较慢的快门速度,掌握慢门平衡是照片成功与否的关键。

太快,拍摄不出具有模糊线条感的背景,照片看起来有些低沉

太慢,相机焦点不可能一直准确跟踪主体,会导致主体模糊甚至会过曝现象。

如何平衡,这取决于拍摄对象的移动速度以及环境光线。

最佳拍摄时间是日落后,此时光线不会太强

白天光线过强,慢门拍摄容易过曝(可加减光镜)

快门速度设置在1/30秒-1/60秒(非固定),照片成功率会比较高。

如果你发现采用某一快门速度值一切都模糊时,那么要相应调整更快的快门速度。

相反,如果觉得没有获得满意的背景条纹,则要采用较慢的快门速度。

注意:快门速度越快,主体跟背景就会越清晰,动感也会相对减弱。太慢则相反,而且快门速度太慢容易超出“安全快门”造成“上下垂直”颤抖。

预判移动路线

拍摄者对主体的移动方向要有提前预判的意识。

提前观察并调整好手机的相关参数,当主体出现时轻按屏幕选取对焦点。

如果你的手机有人脸自动识别追焦功能,那么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对焦主体的清晰度。


采用连拍模式

如果在自动模式下拍摄,可以在主体出现时,

平行移动相机,采用连拍模式,

操作方法很简单:按住快门键不放。

最后在连拍的组别中,选取一张效果最好的就可以了

连拍期间一定要保持手机转动与主体移动速度一致,这样才能提高成功率

保持相机稳定

拍摄平行移动的物体可借助具有旋转功能的三脚架。

如果没有则得用“人肉三脚架”了。

动作要领:

胳膊肘紧贴躯干

腰带动手臂进行转动,

这样可以提高相机的稳定度。

选择构图

尽量选择有光线纹路的画面背景,绚丽的颜色以及线条更能体现出照片的动感。

太平淡的画面背景体现不出动感

其次同主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主体离自己太近会增加拍摄难度,一不注意主体就跑出取景框了。

巧用前景为照片增加意境,例如飞驰而过的车灯、汽车等等。



练习对象

追焦摄影需要不断去尝试实践,一开始的成功率可能会比较低,

但多加练习是可以拍摄出高质量的追焦作品的。

一开始练习,可以选择街上常见的摩托车、汽车作为拍摄对象。


注意,在拍摄行人时,快门速度会更慢,这时只要确保人物头部主体跟躯干清晰就算成功了。

当你掌握了追焦摄影的相关技巧之后,再去尝试拍摄速度更快的地铁、赛车等移动物体。

循序渐进才能不断提高追焦摄影的技术水平。


看多了那种稳定手机“凝固”瞬间的照片,会产生审美疲劳。

追焦摄影会让照片画面更具冲击力,相比较而言这种拍摄手法对于摄影者来说更加具有挑战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NlQmwB8g2yegNDjHn0.html